我认为会有两个方面的提升,其一对于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将会是一个质的提升,据了解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给学生最初的定位是一线技术人才(注重实操),而改名职业大学升本后,对学生的定位同样会提升,把实操跟理论相结合并列摆在第一位,着重培养新型技术工程师。
其二从国家规划发展来看,大利提倡发展“工业智造”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品牌,较之与以往传统的制造业相比,更为突出了未来这种技术工程师的重要性。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出发,还是更希望多出现些职业大学,为实现中国智造、中国梦,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
感谢邀请。
最近几天,一批民办的高职类院校,被教育部批准更名并升格为本科学校,在网络中已经引起热议。先来看看这些学校,初步统计有10所: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南昌职业大学、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对于这事,我个人的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来说一说。
一、在高考志愿选择上不要迷惑
本科层次的高职类专业,并不是最近才产生的新事物。早在2012年,国家就在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试办本科层次的专业。目前已经开设了本科层次专业的高职类学校,包括天津职业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这些学校全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相对民办的高职类院校来说,公办办学实力更强,各方面的办学条件都更有保障,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公办高职类学校中翘楚,相对来说,办学质量就业质量应该更好,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目标院校时,本科与专科不要忽视,公办与民办也要区分清楚。
二、支持职业教育学历升级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针对职业教育提出若干举措。职业教育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追求量的发展向质的显著提升、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行业企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前面10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学校,就是具体方案的落实措施。
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由于学历多数为专科,对毕业生个人的发展或多或少起到了限制作用,所以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认为高职院校肯定不如本科院校。实际上高职类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高职类人才短缺的时候,本科毕业生也会被充实到高职类专业的工作岗位上。当前某些高职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比本科生的就业质量还好。如果在高职类专业的培养上,进一步提高到学历提高到本科,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能够给毕业生创造更高的发展平台,提高考生报考高职院校的积极性。
三、高职本科也是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
虽然是高职类院校的本科学历,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学历具有相同的学历作用。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职称晋升、职业资格考试、继续升学深造等方面作用是相同的,也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能够满足相关的考试、招聘的学历要求。如果考生对未来的发展还有更多期望,在报考高职类院校的同时,成绩能够达到本科要求,尽量向本科发展,对个人来说,或许今后会带来一份惊喜。
以上是我对职业大学高职本科的一些看法,欢迎交流。
我是吉林桦甸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职业本科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和教学特点等方面都不同于普通本科,有着自己的特点。职业本科走的是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
职业本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不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技能也十分看重,毕业生可以弥补国家高级技能人才的较大缺口。职业本科大学的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在就业市场上也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目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十分紧缺,国家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视大家有目共睹,相信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未来将逐渐展现出自身优势,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最初我还以为是单纯的改名,没怎么关注这个新闻。了解到升本的事实后,我先是错愕,随后更觉茫然。其他学校我不清楚,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我知道有这所学校,对它的印象并不怎么好。我校的中专生有不少考入该校,分数很低,还有预科生,也就是说当年没考上,可以先去上一年学,第二年再考。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南省也没有什么知名度,新闻上说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升本创造了三个“第一”:河南省第一家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河南省第一家职业院校本科“大学”;河南省第一家一次设立10个专业年招生2000人的本科大学。还说预计四年后在校生能达到两万人,我特意查了下,目前该校的在校生为6000人。
河南省的专科升本竞争得很激烈,像南阳医专、漯河医专等学校冲刺了多次,呼声也很高,但一直没能成功。国家的政策很明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至于具体操作,还真是不好预料。高校疯狂扩张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而强行拔高似乎是另一种疯狂。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能升本成功,你数数河南省还有多少高职高专有实力升本?
是不是下一步中职该大规模升成高职了?更高层次的本科院校是不是真的就世界一流了?这大概也和我们的工资一样,二十年前每月300元,如今每月3000元,十倍啊,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以上我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偏颇之处大概也不少。决策者肯定比咱们要高明得多,眼光要长远得多,边走边瞧吧。
我想说:职校不管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家长而言!学生学一门技术非常重要 学历也是比较重要的 对于职校升本对学校和学生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有些升本后教育资质和教师队伍还是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和工作培训的 !都知道职校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也不乏真正学习的学子!
高考志愿填报,选择的是什么?选择的是考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你同时能走的,只有一条。高考,是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岔路口。站在这个岔路口上,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你的选择。“站在大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如果你选择的是大风口,你很容易起飞;如果不是大风口,你需要一对翅膀才能起飞;如果不巧遇到了逆风,你需要一对足够强大的翅膀才能起飞。
专业其实是你将来发展的大致方向,学校的名气声望背景、学校所在的城市,给你提供的是一些助力。如果对应上一段文字的内容,就是专业决定你选择的是不是大风口,是无风还是逆风;学校的名气声望背景、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一对翅膀,学校与城市有多强大,决定了你能够拥有的翅膀有多强大。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次重要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选择。其实每一次选择,都会放弃一些东西,选择了一棵树,要放弃许多树。但是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每一次重大选择都很关键,而且要付出成本。如果高考志愿选错,重新选择的成本非常大。所以,高考志愿的选择,最好不要失误。失误后的纠正,就是再一次的选择,这个成本太高了,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宝贵青春时光,浪费不起伤不起。
最高明高考志愿填报,应该是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在专业、学校、城市之间,取得最佳的组合。选择的结果能够兼顾专业、学校、城市,能够让考生在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得到能够得到的最好助力。即不能盲目冲高学校,也不要只看大城市一线城市,也不要为了保证专业不顾学校与城市的好坏。
高考志愿中的专业、学校、城市,这三者之间,哪个最重要?
在我看来是专业最重要。专业决定着方向,方向不对,就是你没有选到大风口。方向对了,你就找到了大风口。在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方面,影响因素最大的,是行业。如果你能够开发软件做程序员,在一线城市月薪过万很简单;如果你只能写写文案,即使在一线城市想要月薪过万也很不容易。这就是行业的不同。有的行业年薪百万的人很多,有的行业年薪百万的是凤毛麟角。
学校与城市,也可以放在一起来说,学校所在的城市是固定的,选择了某个学校,也同时确定了某个城市。学校和城市也很重要,他们是你发展的一对翅膀。211、985院校当然好,但是城市也不能太差,这两个的因素最好要兼顾。一线城市好,但一线城市的普通学校,未必比其他城市的211学校更好。
最好再提醒一个最关键的事情:专业、学校、城市都是外部条件和环境,想借助大风口飞上天,自己要做一头会飞的猪。不会飞的猪,多大的风都不会飞上天,只能被风刮上天然后再摔到地上。
我是吉林桦甸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结束了,马上面临志愿报考,这与高考分数比,同样重要。那如何选择大学呢?我认为城市>高校>专业。
我讲我身边的几个例子吧:
1、我曾经的两个学生2008年高考,一个进了985高校山东大学,一个去了北京211。两个人当年的高考分数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别。
当时正好是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的建设、发展简直是日新月异。后来上山大的学生说,这四年自己基本就闷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没有多大的收获。但是在北京的同学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文化展览,专题讲座等等,在志愿者活动当中,通过与外国朋友的交流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而且使自己的眼界和想法变得与原来大不相同。四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开阔了心胸,提高了能力。两个人一个留在山东工作,一个出国留学后在北京定居。
就说现在,北京的国家旅游节、国际园林展览会、各个大学的各种讲座、大使馆的对外定期开放、各种文化艺术展览等等,这些资源是其他城市不能比的,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所以说,一座城市承载着一所大学的精神 ,对一个学生四年的影响,在行为方式、思想方法、眼界心胸各方面都不相同。 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且城市给一个人提供的发展平台、就业机会、职业前景完全相同。在一线城市上四年大学,对这个城市比较熟悉,无疑资源就要丰富很多。所以,选择志愿城市是非常重要的。
2、前一阵我的一个学生回学校来看我,问他现在怎么有空?他说到了应聘季节,正在四处投简历。
他给我讲了他投简历的过程,觉着深受打击。他毕业于我们当地的一所还不错的高校,但既不是211也不是985。在高校招聘现场,很多有名的大型企业虽然不明说只招985高校的学生,但是在招收简历的时候,985高校学生的简历放在一摞,其他高校学生的简历放在另一摞。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他还报考了我们当地的一一个非常好的文化部门,但是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要求必须研究生学历,并且第一学历必须是211以上的高校。无奈之下,他也不得不放弃。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层次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这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那么从出身高校来了解,起码失误的概率要小一些。
北京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报考标准就是北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非北京高校的外地学生必须是985高校毕业生。
所以高考志愿能选择高层次的学校尽量应该选择985或211的高校。
3、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当年高考的时候,由于发挥的不理想,考到了我们当地一所院校的冷门专业。当时就为去不去上而十分纠结,最终,因为孩子十分害怕复读,不得已选择就读。
在高校四年期间,孩子认真学习十分努力,专业课成绩和学校表现都名列前茅。并且积极到其他感兴趣的科目上进行旁听,最后考到了北京大学的法律系的硕士研究生。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一个好的专业无疑就迈进了一个高门槛。但是专业不理想,可以在入校以后转专业。现在很多高校转专业的门槛越来越低,而且从大一招生就是大类招生,到大二或大三再详细分学习方向,这也是今后高校发展的一个趋势。再者就像我朋友孩子的例子,考研的时候跨专业考研,依然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在城市、学校、专业方面进行选择时,最后能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各方面都能够兼顾是最好的。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分数的限制,只能满足其中一个方面,那么就要根据个人的志向、不同的理解,未来规划进行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