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李张四人论学问才华肯定是曾国藩、张之洞,论贡献非左宗棠莫属。
(1)许多人都很看重“虚”名,而忘记实际贡献
比如四人的谥号、官职,曾国藩是“文正”、左宗棠和张之洞是“文襄”、李鸿章是“文忠”,并且说,这代表了对“贡献”的认定。哪那么简单,而且“一个没落无能的政府”的评价有什么用。真能代表贡献吗?这里面更多的是“死后”其生前的贡献,与皇帝的关系、与同僚的关系,下属们是否掌权等等“活着的人”有关。
比如有人说李鸿章盖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创建了第一支近代海军、创建了第一家现代化银行等等,这些有什么用吗?
第一只是说你在时间上占了便宜,正如近现代许多科技成果我们都知道一些案例,比如因为某人早申请了专利结果这项发明就成他的了,但实际上有人比他之前就研制出了该科研的成果。“第一”什么也说明不了。你得发扬光大,而且志同道合者甚寡,这时候的“第一”才有价值。
再比如“第一支近代海军”说的是北洋海军,但北洋海军如何了?成了废铜烂铁,对当时的战争、对后来保家卫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再比如,轮船招商局和一大批煤矿。李鸿章所谓的“第一”名副其实吗?以轮船招商局为例,靠的是把“漕运权”交给了它;晚清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旗昌轮船”的300万两白银,也是南洋借的钱而不是自己赚的钱。
图释:记住了,这个是李鸿章不是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在晚清根本不是一家近代公司、也不是按照近代公司的管理进行运行,只不过是一家打着“近代公司旗号的传统官办机构”——清政府(无论清廷还是地方)是他的主要客户和生存基础。
(2)晚清时期最主要的主题是三个:改革、自强、民生
许多人都关注前两点,总觉得没有前两点好,第三点民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我们看到从1860年代到1900年代的半个世纪里,改革的成果如何?自强的成果如何?如果民生不好,我的天得死多少百姓!
因此,评价贡献就要看改革贡献、自强贡献、民生贡献。
在后两点曾国藩、李鸿章哪项比左宗棠强?张之洞因为差着辈分,我觉得跟着三位比不上,他应该去和他那个时代的人比。
左宗棠收复新疆、打败了侵略者。虽然这个侵略者相对弱小很多,但也是侵略者,晚清这样的“战绩”谁有?李鸿章面对阿古柏都吓得“放弃新疆”,并对慈禧说:阿古柏虎狼之师,左宗棠人老兵疲。
当然,他在左宗棠胜利后,揶揄阿古柏是不过土匪而已,但那是别人打赢了之后才这么说的。整个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大西北地区,民生搞得多么好绝对不敢说,但保持了基本的稳定,在那一时期就很了不起了。
再看民生和改革。左宗棠做浙江巡抚的时候,就是“战后重建”搞得最好的官员。众所周知,他的绿色建设思维、爱民思维、注重吏治反贪腐行为,都是四人中最好的。改革方面:
图释:福州船政学堂奠定了从晚清到新中国建立初,几十年的海军人才基础。在这点上,左宗棠才是海军、海防第一人
左宗棠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海军人才培养学校,从北洋水师到整个中国海军,从晚清到新中国建立初,左宗棠建立的这家马尾学堂培养的人才都是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重要力量。
左宗棠建立的福州船政局拥有中国第一家海军专业造船厂、第一家电报人才培养学堂。
左宗棠在兰州开办的洋务企业也是西北之最,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中国的洋务企业都是在沿海地区。可见,左宗棠对于改革的重视。
说句比较气人的话,光说没用,把贡献拿出来说说,仅平定陕甘民乱、收复新疆、大兵震慑沙俄要回伊犁这一串“军事成果”,其他的功绩还用说吗?除非你是个“子卖爷田”之徒。
论才华,当属曾国藩第一,此人不仅是个儒学大师,他的家书家训和为官处世之道被广泛地奉为圭臬,他精通儒学,时常用这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做到每天自我反省,所以单论才华,曾国藩第一自然无可争议。
张之洞,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做出的贡献也是蛮大的,除了他创办的汉阳铁厂比较出名外,他在教育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近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院等多所学校。
但跟李鸿章和左宗棠相比,张之洞的贡献相对而言要少些。
左宗棠,他一生的成就有很多,其中以收复新疆最为出名,也因此得到后人的称赞,可以说,左宗棠一生中几乎没有犯过太大的错误。除了收复新疆,左宗棠还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内乱、建设洋务、平定陕甘、建设西北等。
与左宗棠相比,李鸿章贡献可能要更大些,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家电报、第一批留学生、第一批外交官等四十多项第一,基本上都和李鸿章有关,还有北洋水师的建设,也与李鸿章有关。
但李鸿章身上有太多为后人所诟病的地方了,马关辛丑不讲,中俄密约不谈,光是他去世后留下的千万家产就足以让后人诟病了,再加上他用人不当,如洋务企业和北洋水师的很多官员,基本上都是李鸿章的嫡系。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称为中兴四臣,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历史功绩,四人之中,曾、左二人为后人称赞,李则饱受争议,“誉之者达极致,毁之者亦达极致”,张则介于二者之间。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四人被誉为晚清的中兴名臣,当然,他们也确实起到了“中兴”晚清的作用,至少让清朝多喘了几十年的气。
曾国藩被捧得很高,这得归功于“成功学热”,说到才华,曾剃头拿个第一应该也没问题,毕竟清朝给了他“文正”这个谥号,虽然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是慈禧给他的回报,但是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个能够埋下头做学问的人。
左宗棠很狂,很自负,胡林翼说他是“近日楚材第一”,林则徐也说他是“绝世奇才”,如果他能够将心思用于做学问,不说超过曾国藩,和曾平起平坐也不难,可是左宗棠更看重的是做实事,趋近于“事功之学”。
李鸿章当然也很有才华,但是纵观李氏一生,他的才华更多的是官场上的才华,他知道怎么讨好上司,也知道怎么拉拢下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职场上的“老油条”。
张之洞的学问才华更不用说了,乡试是解元,会试是探花,腹中没点经论、没点墨水还真办不到,看看曾国藩和左宗棠为了考个进士考得多辛苦?
可是,如果说到对中国的贡献的话,这第一恐怕还属左文襄公,李鸿章次之,曾国藩又次之,张之洞再次之。
我为什么将曾国藩放在第三呢?因为说的是对中国的贡献,不是对清朝的,曾国藩的一生,只有两件值得说一说的事。
第一件是“平发”,也就是平定太平天国,他之所以能得“文正”这个谥号,除了“平发”为清朝收复了半壁江山之外,还在于他主动配合慈禧裁撤了湘军,免除了清朝的后顾之忧。
第二件则是他曾和李鸿章、容闳推动了晚清的“留学生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如果没有这件事的话,曾剃头恐怕只能放在第四了。
张之洞之所以放在第四,实则是因为他和曾、左、李三人相比,拿得出手的几乎只有实业,近代中国实业的觉醒离不开张氏的贡献,但只有这个的话,显然还不够。
也许还会有人说,曾剃头不能第一的话,李鸿章总可以吧?李鸿章还真不行。
李和曾一样,如果说是对于清朝的贡献,让他们二人并列第一也没什么不妥,曾国藩为清朝收复半壁江山,李鸿章自称“裱糊匠”,为维护慈禧的统治而竭心竭力,又创办了这么多个“第一”,对于清朝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了。
不过,将李鸿章和左宗棠一比,二人对中国的贡献便顿见高低。
晚清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数出于李鸿章之手,不论他是愿意,还是被迫,总之他确实签了,难道清政府想签吗?显然也不想,如果说不想签就能开脱的话,清政府不也能免罪了?
更何况,我并不认同李鸿章出于被迫或者是为慈禧背锅的说法,他自称“裱糊匠”,是谁的“裱糊匠”?是慈禧的,因为他的权势和荣华富贵统统来自于慈禧,他的利益已经和慈禧死死地捆绑在了一起,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他很愿意为慈禧“擦屁股”的原因,因为他得保住这份得来不易的权势和富贵。
这也就是说,他虽然不想签约,但是对于签约这件事他是自愿的,不存在什么背锅不背锅,他要真不想背锅,真不想签约,慈禧还能拿着刀逼他不成?又想要权势富贵,又不想付出,哪有这么好的事?
李鸿章自己想要得到慈禧的宠信和重用,所以才甘当慈禧的忠实走狗,为她“擦屁股”,擦完了又嫌赃,又觉得自己可怜?简直可笑。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这句话应该很适合。
李鸿章在洋务这一块确实做了很多,可也别忘了,左宗棠同样是所谓的“洋务派”的重要成员,他在洋务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可不比李鸿章差多少。
当然,决定左宗棠对中国的贡献高于李鸿章的还是——李鸿章拼了命地将中国的地割下来送给列强,左宗棠却是拼了命地从列强手里夺回中国自己的地。
如果慈禧对待列强的政策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么李鸿章就是这个政策坚实的拥护者和执行者。
左宗棠说要收复新疆的时候,李鸿章重重阻挠,一会儿说中国的战略重心在东南,在于“海防”,一会儿说阿古柏不好打,一会儿又说新疆遍地黄沙打下来了也没用,白白浪费钱而已,被左宗棠反驳得说不出话来了,却又撒泼说没钱了,拿不出军饷。
李鸿章这个人有多无耻呢?这边不给钱,也不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那边却火急火燎地拿出50万两白银去“买”日本从台湾撤军。
虽然说50万两白银也远远不够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可是,李鸿章的态度很明显就有问题了。
对于李鸿章的为难,左宗棠放弃了吗?没有,即便是找洋人借钱也要收复新疆,而且左宗棠还抬棺出征。
欠别人的钱,咱们可以慢慢还。
可是,领土被别人侵占了,别人能慢慢还给咱们吗?
所以,即便是债务缠身,即便是死,也要收复新疆,左宗棠的这股气势,至今仍然能够激荡人心。
没有左宗棠,何来今日之新疆?
左宗棠这边收复了新疆,李鸿章那边却让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气得左宗棠破口痛骂:“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虽然说李鸿章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用自己的那一套外交手段游弋在列强之间,虽然让中国流了很多血,但或多或少也对中国有一定的贡献。
所以,说到对中国的贡献,曾、左、李、张四人,第一只能是左公宗棠。
论才华大小四人中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人大于其他两人。
论贡献大小四人中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人大于其他两人。
史实较多,不一一列举,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己之内,由于学识有限,可能不妥!望多指正!
一己之见。打错了一个字。对不起!
卖国吃回扣吗?李鸿章第一。没有第二。杀人挖祖坟吗?曾国藩第一,蒋委员长第二。左宗棠吗?和这哥俩比,主要是钱少,骨头硬,收复新疆不说,中法战争冯子才的后盾,李鸿章“缶底抽薪”!张子洞更玩不过“李鸿章这个流氓高手”!
县城高中有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但大部分县城高中的质量可以说都不如市里。所以考上985.211的都不太多。
以我们这为例,那些年省市学校不掐尖还好点。这几年全县前200名基本都出去上了。
特别优秀的去省里高中,去不了省里的去市里,哪都去不了的才会选择在县城高中上。
2019年我县重点高中高考成绩如下:
理科一本上线262人,二本上线1116人,其中600分以上学生17人(不含加分)。
我县文科一本上线77人,二本上线547人,其中600分以上2人(不含加分)。
最高分666分。
我们省里重点高中光清华北大考上70多人,还不说保送生还有142人。
至少有十年了,我县从未有人考上过北大清华!
当然我们一个县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这背后却说明我们的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了。
第一:优质生源留不住。
只要孩子成绩特别优秀的基本都送出去上了,这几年,初中出去的都很多,因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校老师的重要性了,家长都会选择名校。
优秀生源留不住,教学质量怎么可能会高?
第二:优秀教师招不来。
我们这小地方,现在高中招老师要求二本学历即可。今年因为需要大量老师,也不考试,只面试,但最后仍然没有招满。
留不住好的生源,招不来好的教师,恶性循环,教育质量和城市比只会越来越差!
希望国家重视起来吧,加大投资,吸引人才,提高县城学校的教育质量,不然,后果确实会越来越严重的!
县级高中能考上985,211吗?
这个问题挺让人觉得好笑的。这都9102年了,怎么还对县级中学有这么大的误解?
今年我们安徽省理科第二名的女孩就出在芜湖市繁昌县一中。鲍文楚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708分的好成绩,排名全省第二。
再看看近15年来安徽省文理科第一名的出处吧。
南陵、太河、寿县、休宁、泗县、无为等县都出过全省第一名,清华北大这两所顶级名校都要上门抢人,还说什么其他的985、211?
再看看本地县一中今年的高考成绩。
去年一中考生1000名,一本以上约300人,其中211以上100余人,含985人数20余人。实际上,2017年县一中的成绩还要好一些,985人数36人,211人数120多位。而如果把时间再往回溯,县一中早些年是清北频出的。
这些年由于市一中和师大附中中考提前自招掐尖太多,县一中的重本人数特别是985、211学生录取数虽然小幅下降,但C9人数锐减,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经不见清北了。最好成绩是中科大,近两年北航已是首屈一指了。
当然,本地县一中是省示范高中。二中是普高,985、211就凤毛麟角了,还有几所民办高中,也是主打本科达线率,在985、211重本上的作为并不是很突出。不过,这也符合他们的办学定位,毕竟生源质量在那里。市里掐一次,县一中掐一次,外流合肥、马鞍山、南陵等知名学校一些,再轮到二中和民高,也确实不容易出顶尖的成绩了。
但不管怎样,还把县级高中当作教学水平落后的代名词,确实比较短识。
县级高中能考上985,211大学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要看是什么样的县级高中,教育发达县的重点中学甚至超过市一中,而教育落后县的高中,考985、211人数很少,比例极低。下面就我所熟悉的湖南省县级中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超越湘潭市一中的湘潭县一中。一般地,一个城市的生源数量多,市一中可选的学生更多,但是湘潭市一中却不如湘潭县一中。湘潭市下辖湘潭县和湘乡县及韶山市,是一个地级市,而湘潭县是湘潭市下面的一个县。湘潭市一中的高考成绩却不如湘潭县一中。湘潭县一中2019年高考成绩:参加高考人数1360人,600分以上人数205人,一本上线988人,理科最高分689分,文科最高分652分。是完全超越湘潭市一中的,如果不是被长沙四大名校把最好的尖子生挑走,湘潭县一中的成绩会更好。基本上600分以上的理科学生可以考一个211没问题,所以县级高中考985/211是没有问题的。
二、超越绝大部分地级市一中的桃源县一中、石门县一中。桃源县一中就是去年将将食堂盈利退给学生常德市下面的县级高中,2018年桃源一中2018年高考情况:文科,最高分708 分 ,600分以上275人,一本420人。理科,最高分710分,600分以上228人,一本710人。文理600分以上突破500人。文理科一本共1130人,一本比率81%,清华、北大录取13人。
石门县也是常德市下面的一个县,石门一中在2018年的高考中,有1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考取985、211大学的更是无数。在这样的县级高中上学别说一般的985/211,成绩拔尖的上清华、北大都不是问题。下图为2018年湖南省各主中录取 清华、北大的学校排名,其中第五、六和第八名都是县级高中。 三、教育落后的县一中考985、211将极难。我们选取永州市下面的江华县为例,2018年高考成绩为:全县一二本上线人数298人,江华一中147人,文科640以上2人,理科650以上5人,600分以上36人,文、理科状元均花落一中。要知道2018年的高考比较简单,一个县600分以上才36人,不及桃源县一中的零头。可见这个差距有多大,同是湖南省的一个县,教育差距如此之在,你让江华县学生如何能考上985/211大学?县级中学是承载着农家子弟最多的中学,县级高中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农家子弟能否有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我们有多一些桃源一中、石门一中这样的县级中学,农家子弟就有了向上发展的阶梯,有了向上的希望。因此希望国家加大对县级中学的投入,提高县级高中的教学质量,给农家子弟一个美好的未来。
你们县的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好吗?有多少人能考上985/211大学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到此,以上对于湘乡拿高中毕业证要求什么学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湘乡拿高中毕业证要求什么学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