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历史
咸阳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至今已有2350多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素以“秦都”、“帝陵”、“明城”闻名于世,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渭河、泾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4干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中华民族农业的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稿,“务耕农种、行地宜”,并“自漆沮(现漆水河)渡渭取材用”。至今武功县仍有“教稼台”遗址。位于秦都区西南的尹家村遗址,是陕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还有下孟村、黄山宫、杨杜村、上陆陌、王烧台等多处。
自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始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峻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而得名。中间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秦末,咸阳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达144年。
从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一直为长安门户、京畿要地。明清以来,这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封建制度确立后,咸阳一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网——直道和驰道。
同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咸阳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民风古朴,民俗独特,民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民间社火、皮影、剪纸、刺绣、草编和琉璃工艺技术深受中外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各种民间工艺品,都着力刻画了咸阳人的形象,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是黄土高原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透过这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艺术品,不难看出,咸阳人淳朴憨厚的性格和豪爽大气。咸阳北部山区剪纸,风格古朴淳厚,南部平原区剪纸线条流畅多变,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旬邑剪纸大师库淑澜的作品,造型粗犷简洁,构图饱满,表现了劳动人民质朴淳厚的思想感情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
咸阳民间刺绣品种浩繁,是实用性、装饰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它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构图多变,针脚细腻,气韵流畅。陕西素有“中国影戏发源地”之称。咸阳皮影,是用牛皮、驴皮剪刻雕镂绘而成的民间工艺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强烈的夸张性和浓厚的装饰性。
配以音乐、唱腔、动作即可演出,叫皮影戏,或灯影戏。咸阳皮影集关中各路皮影之长,造形大,神态生动,雕刻精细,色彩丰富。
咸阳历史咸阳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至今已有2350多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素以“秦都”、“帝陵”、“明城”闻名于世,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渭河、泾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4干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中华民族农业的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稿,“务耕农种、行地宜”,并“自漆沮(现漆水河)渡渭取材用”。至今武功县仍有“教稼台”遗址。位于秦都区西南的尹家村遗址,是陕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还有下孟村、黄山宫、杨杜村、上陆陌、王烧台等多处。 自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始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峻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而得名。中间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秦末,咸阳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达144年。从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一直为长安门户、京畿要地。明清以来,这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封建制度确立后,咸阳一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网――直道和驰道。同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咸阳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民风古朴,民俗独特,民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民间社火、皮影、剪纸、刺绣、草编和琉璃工艺技术深受中外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各种民间工艺品,都着力刻画了咸阳人的形象,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是黄土高原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透过这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艺术品,不难看出,咸阳人淳朴憨厚的性格和豪爽大气。咸阳北部山区剪纸,风格古朴淳厚,南部平原区剪纸线条流畅多变,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旬邑剪纸大师库淑澜的作品,造型粗犷简洁,构图饱满,表现了劳动人民质朴淳厚的思想感情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咸阳民间刺绣品种浩繁,是实用性、装饰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它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构图多变,针脚细腻,气韵流畅。陕西素有“中国影戏发源地”之称。咸阳皮影,是用牛皮、驴皮剪刻雕镂绘而成的民间工艺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强烈的夸张性和浓厚的装饰性。配以音乐、唱腔、动作即可演出,叫皮影戏,或灯影戏。咸阳皮影集关中各路皮影之长,造形大,神态生动,雕刻精细,色彩丰富
驾车路线:全程约14.0公里
起点:云阳镇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190米,左转
2.行驶730米,左转进入X206
3.沿X206行驶3.6公里,右转进入X315
4.沿X315行驶5.1公里,左转
5.行驶1.2公里,右转
6.行驶2.2公里,过右侧的窝张村,左转
7.行驶850米,到达终点
终点:龙泉山庄
唐朝从高祖李渊到哀帝李祝共有21帝,其中19帝墓在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唐昭宗李晔墓在河南偃师和陵,唐哀宗李祝墓在山东菏泽温陵。
关中唐十八陵:
高祖(李渊) 献陵:三原县东20公里的徐木原上
太宗(李世民)昭陵:礼泉县东北20多公里的九鬃山上
高宗(李治、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乾县西北的梁山主峰上
中宗(李显)定陵:富平县被10公里的龙泉山上
睿宗(李旦)桥陵: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上
玄宗(李隆基)泰陵: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金栗山上
肃宗(李亨)建陵:礼泉县北12公里的索山石马岭上
代宗(李豫)元陵:富平县西北14公里的檀山上
德宗(李适)崇陵:泾阳县云阳镇东北15公里的槎峨山的主峰东侧
顺宗(李诵)丰陵:富平县东北20公里的金翁山上
宪宗(李纯)景陵:蒲城县西北13公里的金积山上
穆宗(李恒)光陵:蒲城县被15公里的尧山南侧
敬宗(李湛)庄陵:三原县陵前乡紫家窖村东侧
文宗(李昂)章陵: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雷村乡西岭山上
武宗(李炎)端陵:三原县徐木原西侧
宣宗(李忱)贞陵:泾阳县云阳镇西北白王乡黄村北的仲山上
懿宗(李璀)简陵:富平县西北18公里的紫金山上
僖宗(李擐)靖陵:乾县东北5公里的铁佛乡南陵村
追封的唐王朝帝王陵:
太祖(李虎)永康陵:位于西安
元皇帝(李兴)宁陵:咸阳渭城区红旗乡后排村北侧
让皇帝(李宪)惠陵:蒲城县西北4公里的三合乡三合村
武则天母(杨氏)顺陵:咸阳渭城区底张乡陈村南侧
因为武则天与高宗合葬,因此有18座分布在渭河以北的陵墓。
泾阳县地处咸阳市东北部,位于泾河之北,古以水之北为阳,故名泾阳,是我国大地原点所在地。
泾阳民间文化受宫廷文化、都市文化影响较深。唐贞观五年(632年)前,太宗李世民聘十八学士于瀛洲台赋诗作画。明清时,众多书画名家在境内留下墨迹。
在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有座吴家大院,在近代历史上可谓威名远扬,名冠三秦。吴家善于经商理财,经济思想活跃,历经几代博弈,到了清朝后期已经发展成财源广进、富通六路、富甲一方的关中大户。
周莹接管吴家事务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使得吴家又重新兴旺起来,终于建立起了陕西吴氏“商业帝国”,而她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至西安躲避兵祸。周莹得知慈禧落难,给慈禧献上了十万两白银以及特产泾阳茯茶。太后闻喜,即刻收周莹为义女,并封“一品诰命夫人”。 随后,作为慈禧太后义女的周莹,按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对吴家大院进行了扩建,当时的吴家大院被誉为陕西的紫禁城。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简称青训班)。这时,周莹养子吴怀先率先捐军饷筹集抗日军费,并把吴家大院也捐了。后来,青训班迁至安吴堡村这座大院,吴家大院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安吴青训班。安吴青训班在抗战初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于右任(1879年-1964年)祖籍泾阳,是我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1949年,于右任迁居台湾,一共待了15年。由于还有妻子儿女在大陆,他年纪愈大,思乡之情愈烈,老人家有感而发,赋诗一首:“云兴沧海雨凄凄,港口阴晴更不齐。百世流传三尺剑,万家辛苦一张犁。鸡鸣故国天将晓,春到穷檐路未迷。宿愿犹存觅好句,希夷大笑石桥西。”1962年,于右任写了一首《国殇》,即千古绝唱《望大陆》。
吴宓(1894年—1978年)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高鸿(1918年—2013年)泾阳人,中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分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45年2月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专攻分析化学,1947年9月获化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48年2月回国,历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终身教授,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80年11月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擅长仪器分析,特别致力于电化学分析的研究。他在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先后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曾多次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奖励。
仵德厚(1910年—2007年)泾阳县雒仵村人,国民党第30军27师少将师长。早年投身冯玉祥的西北军,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台儿庄战役中,亲率40人组成敢死队与日寇搏杀,战至只剩3人,成为抗日民族英雄。2007年病逝于家乡,享年97岁。
到此,以上对于泾阳县云阳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泾阳县云阳高中毕业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