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通常有三种: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只要是有创新,独一无二,就可以申请专利。专利发明人的学历是不限的,可以是大学本科,也可以是初中学历,当然专科生也可以,只要有独有的新技术或新项目,都可以申报专利,实际上,有些技术工人学历也不高,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搞了一些技术革新,就有可能产生专利。所以说,专利和专业技术历练有关,和发明人的学历无关。
专利申请时,只有第一发明人提供身份证号,在国家局有备案。其余发明人都是不提供身份证号的,仅有一个名字。
如果你排在发明人第一位,那可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制申报专利时的文档,应该可以证明第一发明人是你。
若排位靠后,可以让您所在的单位证明。
教育部在2月21日发布文件规定,取消对高校专利的申请费用资助,我认为这个规定来的特别及时,对高校接下来的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的高校,国企,都花了很多的精力在专利申报上,但是这些专利到底有多少能够实现产业化?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大部分的专利都是实验室理论化的操作,并不具备市场前景和实际应用需求,这与专利申报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专利分为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发明专利,我不认为有必要对这些专利进行资助,这些专利的申报只能说是技术的拥有者在保护自己的权益,但真正是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教育部一直对其进行资助,实际上就引导了高校和老师们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专利申报上,比如一个简单的研究项目,可能就会出现上百甚至上千项的专利申报,实际上了解专利申报的人都很清楚,申报专利的难度并不大。
那么对博士生来说,我认为是好事情,高校和老师不用花太多精力再去申报一些专利,博士生也不用苦思冥想的去发明专利,不带功利性的博士生人才培养才有可能出成果,毕竟学术是要静下心来的,而不是天天想着如何才能搞一个发明出来!只有带着这种心态,才有可能去真正发明一些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专利,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些资助和将来的就业。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谢谢邀请。
近日,教育部等部门连续印发了2个重磅意见,一是取消高校对专利的资助奖励,另一个则是取消SCI指标作为评价依据。这两个意见对高校都意义深远。但对博士生来说,两者影响都不是很大。
专利对绝大多数博士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业绩。
第一,学校并不要求,毕业也不需要,申请专利耗时耗钱,除非导师要求,博士自己基本不会去搞专利。
第二,博士生在就读期间取得的专利,基本上都是职务专利,如果博士将来留校还可以用,如果不留校,使用起来很麻烦。
所以,取消专利资助,对博士影响不大。而取消SCI导向,个人认为,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淡化SCI指标不是淡化SCI论文,虽然大家不提分区不提影响因子,但哪个期刊水平高,难发,大家心里是有数的,所以,博士研究生期间,该发论文还是一定要发论文,尤其是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期刊。
第一,虽然博士可能不需要发表SCI论文就能毕业,表面上压力是降低了,但学校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来保证培养质量,论文仍然是考察重点。
第二,博士的奖学金评定肯定不会再比SCI论文了,但你不发论文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博士能比的就是论文。
第三,博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手里没有拿的出手的论文,很难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
因此,真经认为,博士研究生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只不过,论文宜精不宜多,灌水论文千万不要再写了。
教育部此次决定,个人认为也是出于对目前国内科研环境的一种整治。目前,全国每年专利申请数量众多,但很多专利都是没有实质意义,是不能够真正创造价值的垃圾专利。
由于专利申请需要缴纳专利申请费和专利保护费,所以,教育部出台政策后,那些没有价值的专利就不会轻易被申请了,因为以后申请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而高质量的专利,由于有孵化价值,能够真真切切创造财富,所以就算自掏腰包,申请也是值得的。
这就像购物一样,如果某种商品有人替你买单,那么不管你需不需要,你都想拥有它。但是,如果它需要你自己掏腰包,那你购买的时候一定会考虑自己到底需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