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私下里应该一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初入职教师把握不好师生交往的度,与学生过于亲密,也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麻烦。
过近的距离能让学生了解到你的方方面面,这会让你不自觉地暴露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有可能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示范,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和学生走得太近,会使老师和学生的界限变得模糊,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角色错位,在某些场合下说出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话,做出出格的事,有可能使你失去教师该有的威信力,使得你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很难开展。初入职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保持和异性学生交往的距离,刚入职的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很接近,而中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青春期,过于亲密的关系容易让他们对你产生过度依赖甚至错觉,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老师私下里不要和学生走得过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强化对教师角色的认知
初入职教师很可能还没完全适应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潜意识里还感觉自己是学生。为了让学生接受自己,不知不觉地就可能和学生走得过近了。初职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老师,肯定要和学生保持距离。老师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甚至像亲人一样,但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有师生角色分工,并在相应的场合严格体现出来。
二、坚守老师的底线
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一定要严令禁止,教师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一定要提出严肃批评并做相应处罚,坚守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的原则。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你虽然很希望和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但你是有底线的。当学生触犯纪律时,你一定要严肃提出,并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校教化学的汪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与学生相处的一件事。下晚自习后,某初三班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在教室前面的树林里搂搂抱抱,她很生气,把那两个学生骂走了,又跟班主任反映了情况。结果学生觉得汪老师的做法不合适,泄露了其隐私。汪老师做了以下三件事。第一,向学生诚恳地道歉,表示自己的做法确实欠妥,可能会伤害该同学的自尊心。第二,坚决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不准初中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如果她发现学生还有这种行为,他还会继续干涉,这是他的原则和底线,不能打破。第三,表明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不能够做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事。结果,学生认为汪老师做得很对。
三、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些教师和中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往往和他们有相似的语言表达习惯和兴趣、爱好,特别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这有可能导致和他们关系过于亲密。
老师一定要使用规范的、积极的、文明的语言。在课堂上,应尽量运用准确和规范的学术型语言。在课堂外,一些低俗的语言、不雅的调侃、庸俗的笑话、不该过问的八卦等,在与学生交往中一定要避免。
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在正式场合要注意保持教师的威严,在课下也不能和学生称兄道弟、拉帮结伙、勾肩搭背、拖拖拽拽。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要身体力行,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用正面形象去引导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要正确区分工作和生活
在工作中,教师应该尽量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传递正能量,自己生活中的隐私需要适当对学生隐藏,以避免让学生过多介入,有关自己私生活的事如果要发朋友圈,应将学生屏蔽。
需要提醒初职教师的是,想要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友好和稳定的师生关系是从课堂中生长起来的。课堂永远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场。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渊博的学识水平、娴熟和高超的教学能力、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感染学生、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你的利器。所以,加强专业修养,不断学习和钻研,精心打磨课堂,磨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是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正如历史学科的李亮老师所说的:“青年教师不能为迎合学生而放纵学生的行为,而应该引导学生共同挑战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教学水平、专业水平,使自己的教学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以自己高明的学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敬畏和追求之心。如果学生不追求在知识上的进步,学生就不会对教师有真正的尊重。”
结束语:师生相处是一门艺术,教师对学生应该亲而不密、疏而不远。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灵活应对各种师生交往,也有利于教学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在思想上,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教师角色定位,坚持教师的原则和底线;在行动上,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策略,灵活、巧妙地应对千变万化的师生关系。而无论你怎么做,都不应该忘记,课堂才是师生关系健康、稳定生长的根本。
我是微课堂桃子老师,关注我,共同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
师生关系,可以是朋友关系,而这些种朋友关系可以是:兄弟姐妹式的、父母子女式的、爷爷奶奶孙子孙女式的。决定于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
这种和谐关系,来自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样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老师面对的,是末成年的学生。所以如果爱护、保护他们的权益,是老师必须考虑的。所以所谓的"亲密无间"显然是不合适的。
私下里,老师与学生,尤其是异性学生,保持一定距离,是对学生的爱护,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末成年人有保护法,有些男老师,把女学生当女儿一样,搂抱着谈话,就很不雅,女学生也很难受,家长也会有想法⋯
规范自己的言语、举止,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这也决定了老师私下,与学生应该保持一定距离。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老师上课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现在教师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沟通交流非常融洽。那么师生之间私下是否保持距离呢?
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形势之下,师生之间私下都应该保持距离(毕业的除外)。
青年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不好把握师生之间的距离,因而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比较小,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话题,很容易师生之前打成一片。我校有一个刚毕业青年教师,私下和学生称兄道弟,无话不谈。其结果就是在课堂上也难以管教学生。布置的作业,学生也不认真完成。最后他所教的班级成绩垫底。学校领导对他非常的不满意。
这样,既耽误了学生,也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因为学生尚不成熟,他很难把控好这种关系。他会把这种私下的关系带进课堂,进而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师与生的关系,一方是知识、学问的传授者,一方是接受者。这之间还是要讲究师道尊严的。对老师的尊重也就是对知识的尊重。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讲究师道尊严呢?老师板着面孔上课,学生怎么愿意听呢。我认为这要看学科特点。文科课堂可以活跃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理科要求思维严谨,如果课堂过于活跃,师生之间过于随意,就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如果师生之间私下没有距离感,就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我认为师生之间私下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
我高三毕业哈,作为班长。
我觉得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于遥远,也不要过于随和。
遥远,以至于很多学生都不想找老师说一些什么话,有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随和(亲和),导致很多学生跟你杠(抬杠),特别是上课的时候课堂纪律会很不好。不容易控制,
举例: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女老师,下课的时候有同学会分零食给她吃,他她时候也会给些水果给我们吃。这会导致有些同学上课吃零食啊(讲话),这种现象不容易控制。(老师没有威严了)(抬杠,我的意思不是说那种敢,而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时候。)
(那我个人觉得 除了幼儿园,小学有点怕老师,初中,高中感觉老师也没什么觉得怕的。)
从一个方面来看,我们语文课的课堂活跃度是所有科目里面最高的。这个不可否认,老师需要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有很有很多人都分析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氛围活跃度极高,而反观物理,物理是我们一个男老师上课比较威严。而且我们的物理老师还是政教处的,每次回答问题都没有人敢抬头(包括我),这不是笑话,是一个真实的事例。
班里每次模考语文成绩都是位于年级一 二名而物理是倒数3.4名吧
记得我们高考的的那两天,在学校里面吃饭。然后学校做饭类似那种摆酒席老师。适合我们分别分在两个桌,但是我们有的同学会过去喝两口酒(啤酒?和生物老师)。
我觉得距离不必太过于遥远,也不过过于随和,该严的时候就得严,该随和(亲和)的时候就得随和(亲和)一点。
应该。
距离产生敬畏。
学生对老师有敬畏,才会把老师说的话当回事;老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敬畏,才会重视自己的责任,严以律己,专注教学。敬畏是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老师之于学生,必须是独立于学生亲密关系以外的存在。老师可以适度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但不能介入,了解仅仅只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
学生对妈妈可以撒娇,对爸爸可以怄气,对朋友可以乱开玩笑;但对老师,必须有距离,哪怕只是假装的,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所谓距离,就是边界。
如果没有边界,那也就无所谓师生身份的区分。
如果所有的边界都消失,所有的权威都消解掉,那何谈“教育”?
到此,以上对于拿毕业证跟老师聊什么内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拿毕业证跟老师聊什么内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