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选择做家教是给自己补贴生活费的一种方式,那么如果毕业之后还可以做家教吗,这个要看你个人的学习专业以及你毕业之后的工作是不是允许你这样去做,如果你毕业后也是在学校工作有充足的时间做家教,那么还是可以的,如果在企业做工作,看看自己有没有时间做家教,当然很多学艺术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也可以选择给学生做陪练,做家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
家教对于孩子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父母要以身作则,所谓言传身教。
我是衢州的,在台州呆了近20年了。
多年前,朋友一家四口首次来我家拜年,我老婆烧了20个菜。
特地烧了衢州鸭头(只是没放辣、当地人不吃辣)。朋友儿子把鸭头的皮啃了,然后鸭头是整个的扔在桌上,一连3个,三个鸭头摆在桌上像祭祖一样。
当他夹第4个时,他爸爸说,鸭头咬开里面的肉更好吃。当时他已是小学六年级了。
我觉得对于不会不懂的,作为父母应第一时间去指导他。
有天我家包肉包子,和馒头这么大。
这朋友来我家玩走时让他带走一笼(6只),第二天朋友说刚好儿子放学回家,一囗气吃完5只(他已经是初中生了)。
还有一次我网购了地瓜干,朋友尝过说很好吃,我给了他一包(1斤),当晚他儿子一人在床上全部啃完(读高中了)。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吃东西不能吃独食,要大家分享。
前2天,她妈妈打电话我老婆,给他买份面条,怕中午饿着,大人都不在家。
当时我冒火死,十六、七岁的儿子,假期都睡到中午起床。如果饿了不会自己弄吃的,带大有什么用?
年关了家里的小吃特多,真不会做可以去街上吃,关键是实在太懒。
这么大的人,什么活都不会做,别说洗衣做饭、小弟哭了都不会哄一下,其实是父母的失任、父母太宠了。
养不教父之过,会害了孩子一生。
这不是爱,是伤害。毕业后如何走向社会,如何立足?
其实人与人交往,源于五官、终于三观。不过,朋友家又我挺好的,只是他的教育方式我接受不了,也提过几次,没用,已定型了。
举个也许有点不太恰当的例子, 按这位妈妈的逻辑,那些杀人犯就乐呵了:“那有啥,即使我不……那人也会……”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有一首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没错,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准则,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很难想象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勤快上进的孩子。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的行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越来越优秀。然而教育不是想就可以了的。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它需要父母们多多用心,而且教育要求父母做更好的人;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为给孩子创立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努力!!
家教好不好,在我看来就是他人是否觉得你好相处。
孩子的情商高,所以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会感觉到累,氛围非常的融洽。所以总之来讲,相处不累的原因,就是因为情商高的原因。掌握了如何和别人相处的方式。
孩子随手就去摘花篮上的花,被旁人劝阻,妈妈还为孩子做辩护。
这能看出父母教育上的问题,不识大体。
家教好的孩子的表现:
1 谈吐儒雅,不爆粗口;
2 谦恭礼让,不卑不亢;
3 扶老爱幼,尊重妇女;
4 爱岗敬业,爱国护民。
家教的核心在于言传身教,单纯的讲道理作用不大。让小孩在做事经历中明白道理很重要,因此多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做家务、参加社会实践,在经历的过程中讲一个道理,小孩会真正听进心里。比如星期天我让家里小朋友帮忙发传单,在小区周边、挨个商户去发,小孩在发的过程中会遇到拒绝、呵斥等,体验到了父母生活的不易。再讲要好好学习、善待他人等,小朋友就没有反感。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位妈妈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只不过她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是错误的。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为孩子做什么表率,孩子就会照做,并且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希望各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孩子长大后再后悔。
因为本人大学经常做家教。所以知道有些家长根本不看学历的,倒是会看你是哪个学校的,因为有些家长真的是只要名校的。有些就直接让你给孩子试讲一下,至于你的学历和学校还都不问呢。
我认为的家教是什么?谢邀请:本人认为家教很重要,一家庭是孩子成长第一愮栏,环境父亲母亲及长辈言语行为。二母亲、父亲,由其父亲很重要,言传身教,性格,爱好,修养,及时指教引导,于到问题的外理太度办法对孩子至关要紧,应持别注义孩子人的教引,这是检定孩子成才成事的关建。助人为乐,关心他人,讲舍得哲学道理,等。谢谢。
家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的,更不能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教育,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言传身教的过程。我的父亲读过私塾,从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一直读到《古文观止》《诗经》,因为我的三外祖父是教书的,毋亲是童养媳,所以,对我父亲是免费教育的,三外祖父写了一手好字,我父亲也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家穷,父亲结婚又早,有人请他找书,因报酬少,养不了一家人,一生都在家务农,我一出世,就生活在父亲的身边。晚上,他就教我《三字经》,《增广识字贤文》,所以,我小时候也能背上几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品行,文化修养,对子女的影响很大。比如父亲的文化修养,给我的影响特别大,在父亲的训导下,我也喜欢文言文,也能背下不少的古诗词,我学习很用功,可惜在读高中二年级那年,母亲病逝了,我就辍学了,第二年就当了兵,但我父亲的好学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退伍后,我先当代课教师到民丁人教师,两年多的时间,我就转成公办教师,从教小学到中学,我都不停地钻研,不停的学习,所以,也有了一定的成绩,还获得浙江省第十三届春蚕奖呢!我在教育岗位上能有成绩,完全是父亲长期教育的结果。但我的脾气倒像我的母亲,做事很急,做一件事,一心要做完它,既不怕苦,也不怕累,拼命也要做完它。所以,我说,家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特别是父母亲的品质和修养是影响子女一辈子的。所以,做父母的人在儿女面前尽量做到正直善良的一面呵。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教育好孩子成才,首先父母要成榜样。古人云,三岁到老,七岁到死。是说儿童时良好品质的养成是影响一生的。子罪父过,子良父功,做一个正直善良的父母,熏陶出一个有出息的一个儿子吧!
一个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风,要想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就要有好的家教,培养孩子自立自重,知道尊老爱幼,弃恶扬善,正直善良,勤劳节俭的品质。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习性。遇恶不怕,遇善不欺的品行,能有好坏之分,恶善之别的分辩能力。
家教,是家长先教育好自己。
客厅里,母亲正怒气冲冲地对着女孩咆哮,面对母亲的怒火,女孩吓得眼神恐惧,无力反驳。
多年之后,连女孩自己也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也会变成一个易燃易爆的母亲,变成曾经的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父母什么脾气,就容易给孩子种下什么性格。
父母失控的情绪,可能在潜移默化之间刻进了孩子的基因里,把孩子也变成了同样情绪化的人。
或者说,孩子学会的,就是如此处理问题的方式,别无其他。
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跟随。
与其总是奢望孩子变成比自己更好的人,不如先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1949年1月,由上海开往台湾的中联客轮“太平轮”于夜间航行,为逃避宵禁未开航行灯而被撞沉,致千人遇难,损失惨重,被称为“中国的泰塔尼克号”。
这艘轮船的载客名单里,有一位富商李浩民,噩耗传到家中时,他的妻子坚持自己的丈夫有可能死里逃生,立即雇了私人飞机到海上搜索,但夜以继日的无果寻找后,她终于死心了。
回过头来,面对失去经济支柱的生活,她咬牙坚持要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位母亲要独自养大孩子已属不易,还要将他们都个个培育成才更是难上加难。但她最终把十三个孩子个个都培养成博士,被称赞为“伟大的母亲”。
她是位大家闺秀,出身于江苏如皋的王家,取名淑贞。
她的一生正如这个名字一般,秉持高贵的品行和家风,影响着她的每一个孩子。
而她成功的教育观,都源于朴素的十五字家训。
19岁那年,如皋的王家将女儿淑贞许配给了富商之子李浩民,两人育有八女五男,丈夫经营粮行,在如皋有一半的土地。
原本出身大家的王淑贞,自然是从闺阁小姐到李家夫人都未曾吃过生活的苦头,直到“太平轮事件”的发生,让她独自担起一个家抚养子女的重任。
从一位富太太到为了维持生计变成帮佣、下人,但只要能挣到钱,王淑贞便没日没夜地工作。
面对这样天堂到地狱的骤变,有的人只会自怨自艾,随命运逐流,而有的人却能找到生活的信念,并坚定地走下去。
庄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不管多狂的风,都不会刮一天,不管多大的雨,都不会永远不停。
人生中,经常会遭遇狂风的打击,大雨的侵袭,但是这个时候要相信,不管多大的风都会过去,不管多大的雨都会停下。
在那个年代,王淑贞太清楚,孩子们只有不断读书,才能走上更高的台阶,改变贫困的命运,而苦日子不过是当下,熬过去,总会天亮。
搬到台湾后,王淑贞一家定居在桃园,当时二子李昌铎经营农业鱼池,不幸鱼场发生意外,一名工人掉进鱼池溺死了。
有人说,这是工人失足,并非鱼场主的责任,但王淑贞还是坚持要赔偿对方,最后只好将鱼池变卖。
王淑贞的这个决定起初连儿女们都不能理解,明明可以不用负责任,哪怕有一阵子的流言蜚语,至少生计保了下来。但生意如同做人,要赚良心钱,为客户和给你卖力的人负责任。
正是这番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意识到但凡做事,诚信和责任最为重要。
▲与儿子李昌珏合照
后来,儿子李昌钰在任职警察后,想离职到国外留学,结果申请报告提交上去后,久久没有批复下来,他只好请人把自己引见给警务处处长。
当时,处长见到他问了一句话:“那你出国念完书之后,还要不要回来?”
李昌钰心里明白,长官想听到的是他说出自愿回来的话,但他还是决定诚实以对,就回答道:“如果这里需要我,那么我就会回来;如果这里不需要我,我就不会回来。”
没曾想处长一听,便拍案道:“很好!你说的是实话!如果你跟我说,以后无论如何一定回来,那我便知道你在说谎,想要用谄媚阿谀的话来骗我批准公文!”
就这样,李昌钰拿到了他的留学申请批准,事隔多年后,他才知道,当时的处长原本是打算将他调到自己的办公室,担任副官。
而现在的李昌钰,被誉为“华人第一神探”,任康乃狄克州的警政厅厅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华裔警政人士。
▲李昌珏
李昌钰待人处事的态度,离不开母亲从小让他耳濡目染的十五字家训:
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
六十二岁那年,王淑贞才决定随子女到美国定居,学习一门外语并不是简单的事,何况是对一位传统的中国母亲而言。
但过去再苦的日子都熬了过来,说英语又有什么难的。
在王淑贞这里,她总是能把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当做平凡之事对待,只管认真去做便是了。最终,她通过大使馆的英语面试,拿到了申请批准。
她这一生漂洋过海,先是追随夫君,然后是跟随子女,但她心里有一面明镜,始终记得生养自己的那一方土地。
所以家里的孩子们从小到大,都和自己母亲用江淮官话和如皋方言交流。
孩子需要插上翅膀,尽可能地往更广阔的天地飞翔,但不论去往多远,都不能忘掉自己的根。正因如此,在她的孩子们离开故土,在国外发展时,从不因歧视和不平等而感到自卑,相反,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正直的民族气质,是最高贵的家庭教育。
▲与女儿李小枫儿子李昌珏合影
因为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了自我认可和内在自信,这是种坚定的信仰,从不因外界的攻击而被瓦解摆弄。
别人都说社会险恶,尤其人心,它从来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打出多少恶意。相反,一个人爬得多高,所承受的飓风就有多大。
所以,王淑贞在孩子的心里种了一把尺,教会他们自行丈量本心。
当初,康乃狄克州请李昌钰出任警政厅厅长,他原本是不同意的。
但他听了母亲说的一句话:“你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要为未来中国的留学生,打通一条道路。”
后来,李昌钰成了康州唯一一个历经七任州长,都没有换过的警政厅厅长。
本心是有源头的,懂得饮水思源的人,一定常怀感恩之心。否则,再优秀的孩子,也会因为失掉本心,而成为一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在王淑贞100岁的时候,儿女们问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
她毫不犹豫地说:“要为家乡的儿童教育做点贡献。”
于是,儿女们特地回到家乡江苏省如皋县,用母亲的名义捐款,替当地一所学校建立了一座运动场。
《周易》中说,君子以果行育德。
是说一个人可以通过行动、做事来培养高尚的道德。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道理亦然。王淑贞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告诉子女们,善良的意义。
她生于光绪二十三年,历经三个世纪,于2003年3月6日,逝世于美国纽约,享年106岁。如今,她的十三个子女,分别在科研、经商、设计、工程、艺术、金融及科技等各个领域成为出色的专家。
在众多闪光的人物画卷里,王淑贞如一位出身普通的女性,幼时念过女中,而后相夫教子。仿佛也是过了无数传统中国女人的一生,但伟大在于,她是这其中最成功的母亲。
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她紧紧抓着一个念想,如其他父母那般,希望孩子有本事,有出息,而她也真正做到了。
培育一两个孩子成才或许容易些,但她的十三个儿女,都成为了他们想要成为的人。这其中奥义,与她的教育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她言传身教的德行。
“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
这十五字,是她教育孩子的家训,更是她做人的本心。
别人说,一位好的母亲,影响一家三代。
而一位伟大的母亲,影响的远不止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