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事件对加盟商个人认为有好有坏。
先说好的影响(只有一条)
毕竟公司数据造假,咖啡是真的。客户消费者只是知道你公司忽悠股东大众,但不会减少对咖啡需求,加盟商或者公司做好危机营销也许还可以增加销量。
比如加盟商宣传就以此为噱头以“财报是假的,咖啡是真的,免费活动是真的”以此告知消费者数据和大众消费产品品质没关系,借助事件消费者关注度高,同时通过这个话题增加舆论互动,也算被迫做个时间营销。
下面说说不好的影响
1 加盟商心理上的打击很大。
当初看到一对漂亮数据,现在变成单纯的“数字”,自然是对加盟者心理最大打击。首先是公司诚信没了,加盟商心里没底;其次当初数据是加盟商对市场判断依据,现在也没了,自然让加盟商对项目信心大减
2 当初公司对加盟商的承诺可能不再兑现。
瑞幸是典型的靠资本推动疯狂烧钱扩张,然后上市,准备圈钱的资本运作公司。
他们的真正目标实在股市大赚,然后全身而退。招加盟商只是捎带脚赚点钱。如果加盟商受损影响他们股市价格,所以他们会维护好加盟商。
但是现在是他们终极战场股市营收数据造假,这一下维护加盟商也没多大意义了,可能就此破罐破摔。
3 瑞幸发生重大变动,加盟商直接权益受损。
如果资本退出,公司无力支撑,转让或变卖。那么加盟商的权益是否还受保护,或者人家换个牌子要求加盟商跟着新品牌需要再缴纳一些费用。这个恐怕是加盟商最大的风险。
说完不好影响,说说给加盟商的建议。
1 抓住事件营销点,尽量搞活动,做薄利多销。
2 回笼资金,尽快退出,现在可以和瑞幸谈退出问题。按照加盟协议应该不可中途退出。但是现在瑞幸造假数据欺骗在前,这就是重要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要回点钱。不要等到大家都这么做了再去维权。那时候恐怕瑞幸有心无力
3 任何加盟不要看公司给的数据,一定要亲自调研。
比如你做瑞幸咖啡,可以去同类店铺调研下实际消费数据,然后估算成本利润,再去加盟。
4 加盟的正确逻辑应该是:想好项目,找产品公司。
比如你想卖苹果,了解市场以后,再去找做苹果加盟的公司。
相反很多加盟者是看到苹果加盟公司,听人家宣传了,认为不错就去的加盟,自己对这个行业公司的了解仅限于公司给你的数据,这样很被动。
最后希望所有加盟商能全身而退。
以上为咸吃萝卜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美国时间4月2日,瑞幸咖啡股价暴跌,盘前跌幅一度超过80%,盘中多次熔断。美股盘前,瑞幸咖啡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公司成立的独立特别委员会调查发现,公司COO刘健及其部分下属员工存在伪造交易等行为。初步调查确定的信息表明,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与伪造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
中国咖啡市场经过了雀巢、台式、星巴克及以瑞幸为代表的国内咖啡等几个阶段。台式咖啡实则是咖啡餐厅、复合休闲的场所,投资很大,平均每店100-200万投资;星巴克品牌定位高端,以生活体验,流行时尚为主题,以精品咖啡为主打。在中国直营店为主,又不开放加盟。瑞幸咖啡了解国情,品牌宣传、直营规模快速扩张等前期投入巨大,而加盟费低,每店平均投入到10-20万元即可开业,引入很多加盟商,19年底成立仅两年的瑞幸咖啡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大陆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连锁品牌。
但瑞幸咖啡的“烧钱”模式一直以来在业内始终争议颇多。“瑞幸咖啡本质上是一个传统的咖啡/饮料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运营咖啡店的传统能力”,线下咖啡模式资产太重,不适合采用烧钱的方式去扩张,精细化运作的效果会更好。它的商业模式并不存在突破某个临界点,就可以建立规模优势而战胜竞争对手,建立长期的护城河,其烧钱带来的长期价值并不大。
对品牌和消费者的认知伤害巨大,不诚信标签是商家的大忌
品牌价值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度、忠诚度、以及品质知名度等,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的竞争优势构成了品牌资产的全部内涵。如果消费者认为你这家店诚信有问题,心里上会形成障碍,会优先选择其他咖啡品牌。
可能会比较长期影响加盟店的业务和收入
人流下降,必然带来业务和收入的下降。如果周边竞争对手多,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还会是比较严重的和长期的。因为品牌形象一旦受损,挽回影响和恢复的时间一般都会比较漫长。
未来海内外法律对主体的处罚及严重程度还难于评估,处理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整个链条
美国证监会对对欺诈的处罚一直很严厉,惩罚性赔偿的代价很大,瑞幸未来或面临巨额赔偿,不排除破产可能。如果事态发展严重,公司未来无法经营,对加盟店的伤害将是比较致命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原有的设备维护、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供应资源等支持都会不同程度的说到影响和伤害
品牌的受损,监管机构的调查和处理,前期的一些限制手段,必定会影响到公司的运营。原有的供应商对公司经营的担忧,一般会停止或减少供货,加大催收回款以避免损失,观望事态的结果,使原有的公司承诺的设备维护、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供应资源等支持都会收到影响甚至停滞。
综上,目前影响大概主要集中在这4个方面。我们继续保持跟踪事件发展,相关公司和人员也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有什么影响?鸡飞蛋打了呗还能怎样?难道还能指望一个连核心数据都造假如此严重的公司会善待加盟商吗?不过话说回来怨不得人,要自己不是既贪且懒,怎么会想到去傍名牌做加盟。自己选的有什么好说的!
瑞幸咖啡涉嫌伪造交易事件,对加盟商的影响会根据其所受处罚的结果不同而不同,大致来说,这个事件对加盟商的影响有三种情况:
1、对瑞幸咖啡罚款处理
如果最终处罚只是对瑞幸咖啡罚款处理,这个事件造成的结果对加盟商及终端店影响有限,只会在短时间内销售下降,不会造成大的波动,只要瑞幸咖啡总部后续能持续支撑,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将会恢复到之前经营状态。
2、瑞幸咖啡退市
如果处罚结果是瑞幸咖啡退市,将会给瑞幸咖啡总部造成巨额财务损失,同时给瑞幸品牌带来极大的伤害。将会对加盟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一是瑞幸咖啡总部营销费用将大幅下降,同时后续给加盟商的支持也会无法支撑,造成加盟商独自支撑的经营局面;二是瑞幸咖啡品牌在终端会丧失信任,被部分消费者抛弃,造成终端销售下降,店面经营大幅度亏损的局面。
3、瑞幸咖啡破产倒闭
如果处罚结果是破产清盘,这个结果对加盟商来说是最糟糕的,加盟商将为瑞幸咖啡陪葬,由于总部倒闭,供应链将中断,大部分店面将倒闭,加盟商将会出现大亏损,投资将全部打水漂。
1,品牌受损。但作为品牌特许经营商户,业绩和客户量可能受损。
2,法律纠纷。如瑞辛因资本市场影响下,融资困难势必会导致经营实体受损,产品更新及供应商压力会增大,在其整体运营影响下,加盟商可能会与授权方发生合同纠纷。
3,亏损导致破产。如瑞辛最终一蹶不振,资金无法支撑运营,最终命运会破产或重整,前车之鉴如“”小黄车”,此时加盟商面临保证金收回风险,房屋租赁及员工安置风险,亏损是必然的。
2020年4月2日,瑞幸自报家丑:财务造假22亿美元,股票跌停。
我们一起来看看:瑞幸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瑞幸总是以星巴克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瑞幸从一开始就没有给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卖什么?超市里面的速溶咖啡和既食咖啡主要卖的就是咖啡因,消费者买它主要就是为了提神!而咖啡店比如星巴克,costa等啊,卖的是社交空间和生活方式。那瑞幸到底到底是主要卖咖啡因了,还是卖社交空间和生活方式呢?
如果仅仅是为了贩卖咖啡因,那他的定价偏高了,基本上就比肩星巴克的价格。然后他开了这么多门店也没有意义了。
如果他贩卖的是社交空间和生活方式,他开的门店又不提供堂食,基本上都是外带!
瑞幸的口号是满足无限场景需求。从反过来说,也就是瑞幸定位非常的模糊,什么场景都不能真正的满足。
我们再来看一下瑞幸的打法,它从一开始就在疯狂的奔跑,当时正好赶上了互联网投资的热潮,小黄车和膜拜如日中天。瑞幸的打法也非常的互联网,疯狂的融资疯狂的开门店疯狂的打广告,通过低价和免单的优惠活动短期在App上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种打法一开始就是奔着上市去的。借用一句互联网流行语,步子太大了,是会扯着蛋的!如果瑞幸跑慢一点,他还有机会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战略和战术,但裹挟了资本同时又被资本裹挟着的瑞幸必须得不断地奔跑,以至于都来不及,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了。
说烧钱没有问题,烧钱以后有多少客户可以留下来,这才是个问题!滴滴烧成功了,小黄车烧失败了。这背后的原因是用户用户黏性问题。小蓝怀一开始免费或者半价就把消费者惯坏了,大家都习惯了免费和低价,再想收费或者涨价,心里面就会有抵触。品牌的树立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瑞幸这种在成立一两年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品牌壁垒。大部分消费者购买任何产品都是冲着广告和优惠来的。
瑞兴把所有融来的资金都投入了房租广告和补贴这三个方面。一个企业三个地方同时在大量失血,自身的造血功能又不足,只能不断地靠外界输血!基本上可以肯定的猜测,瑞幸上市之前的财务报表就不真实,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关他闯过去。现在虽然上市了,但是上巿融到资,早已经烧光,盈利遥遥无期,瑞幸一方面要维持股价好让幕后的资方出货,一方面又急需要增发股票,获取新的资金,因此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财务造假。
瑞幸咖啡最大的不幸,就是将A股的圈钱模式带到了美国,以为能像A股一样,满载而归。不料却被做空的浑水公司狙击了,虽然开始不认,但在一堆证据面前,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5月19日,公司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估计很快玩完,这效率那是扛扛的,面对美国证监会的那一套组合拳,小辉辉只是案上的肉,美国的韭菜可不是那么好割的,六十万是不够的,十年禁入也是不够的, 其实对于造假这个问题,A股应该像美国一样,必须罚它个清家荡产,外加刑责,赔偿广大投资者的损失,不然,不足已平民愤,慰民心,也不足已杀退上市公司对造假的决心。 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的发生,只是A股的一个缩影,正是小辉辉在A股玩的风生水起,才让它丢脸丢到了国外,所谓自己的小孩不舍不得,定有别人会替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