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郡,苏杭并称。杭州以西湖美,苏州以园林俊;杭州名人多,苏州亦不少。
范仲淹(989至1025),字希,文大中祥符八年(1015)及第,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采取“屯田久守”之法,为巩固西北边防,作出重要贡献,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有《范文正公文集》等传世。
王锡爵(1534至1614),字元驭,号荊石,明朝首辅曾任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谥“文肃”。有《王文肃集》及《文肃奏草》等传世。
文徵明(1470至1559),字贞献,号衡山居士,明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待诏,其诗,文,书,画,谓之“四绝”,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可工山水,兰竹,书善行楷,传世之作甚多。
陆象先(665至736),名景初,曾任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唐朝宰相,封衮国公,谥“文贞”。
顾炎武(1613至1682),字忠清,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励志名言。著述甚多。
另外还有丁谓,徐有贞,陆元方,顾鼎臣陆逊洪均等高官。
江苏昆山,顾鼎臣(1473-1540)明代官员。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弘治十八年状元及第,状元。历官修撰、左谕德、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追赠少保、太子太傅,谥号“文康”。有《未斋集》。
众所周知,苏州是出文人墨客的地方,学而优则仕,同时也出了不少高官,这里就列举其中一些重量级的:
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苏州是孙吴的地盘,顾、陆、朱、张是吴地四大土著,其中就有不少在孙吴担任高官。比如顾氏的顾雍,朱氏的朱据,陆氏的陆逊、陆抗和陆凯。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陆逊,白衣渡江偷袭了关羽,之后又火烧连营打败了刘备,陆氏可以说是东吴的栋梁了。后来陆逊之子陆抗还有和晋将羊祜互赠酒水的佳话。
2、两宋时期。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并且超过北方,苏州作为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也产出了不少文官。比如北宋名臣范仲淹和他的两个儿子范纯仁、范纯礼,南宋名臣叶梦得、范成大。相比三国时期的名臣,他们则带有明显的文人气质,均有不少名篇流传于世。
3、明清时期。明清更是苏州经济的黄金时期,所谓“苏湖熟,天下足”,这一时期苏州涌现出的内阁大学士特别多,民间把他们都称为“宰相”。比如徐有贞、王鏊、顾鼎臣、严讷、申时行、王锡爵、顾秉谦、文震孟、瞿式耜、沈桂芬、翁同龢等等。可以发现,人才多少和经济程度是呈正比的。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新高考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了社会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要实施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我所在的是一所普通高中,目前就面临缺教师,缺教室的状况!
新一轮高考引发人们的关注,新高考在学科体系组合改革方案模式上突破了现有的文理分科,打破了现阶段高考单一的以高考应试模式培养上升到全方位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以学科赋分制的模式确保高校人才选拔的公正公正性,这也是现阶段高考改革形势的必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续接的必须过程。
现阶段全国已经有了三批次的省份相继进行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新一轮高考改革实施试点省份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开辟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探索与完善中倡导新一轮高考全面在全国范围之内推行。
2017年,上海、浙江是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的开拓者,接着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份完成了第二批改革试点顺利启动。两批试点省市在完善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优化高中教育培养形式,完善高校人才选拔机制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2019年2月,河北、辽宁、江苏、湖北、福建、湖南、广东等8省份启动了高考改革,确立从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
前期的两批新高考方案模式实施3+3模式的学科组合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上海、浙江第一批启动实施3+3高考模式,由于物理学科太难,选择物理学科的考生人数不在少数,因此3+3高考方案共有20种学科组合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学生结合自身的学科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进行学科组合,而当学生在不选择物理学科,通过其它的组合模式被高校录取之后,但专业要求必须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才能够学习好相关专业,高校不得不选择让学生重新选修物理学科,以为专业课程体系学习做好准备。再者,根据3+3模式的选科组合方案来看,有物理学科的存在,可以报考的专业比例高达90%以上。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方案,拓宽了学科选择思路,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改革方案。第三批改革方案实行了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录取机制,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改革。
第三批高考改革实施3+1+2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业规划和职业的取向规划,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加精准的定位了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学科选择度,保障了高校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批学科组合方案中的3+1+2模式共有12种学科组合方案,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自身学科选择的精准度,扩展专业选择比例的精度和目标性。
无论怎么样的高考改革方案,都将对于高中学校的教学改革,实施走班制以及学生生涯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认为是有意义的,国家也是为了选拔特长,另一个方面呢就是在高考的改革上,大学专业的选择上也改革,这样呢避免了很多专业被调剂,从而真正的能找到这种学科特长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这些3+1+2还有3+3,其实都为了上大学选专业服务的。用好您家里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摆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笔,学习就能进步,提升学习运气和考试运气,早日“开窍”。
不论是3+1+2或3+3模式,对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名牌高中,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好处多多。但对普通高中那就是坏处多于好处,师资教室受限,学生不可能完全自主选科,只能是学校设定几个选科组合让学生挑,一是大班额现象不可避免,小班额也会随之产生,不利于教学,对改革初的二三届学生成绩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这次高考改革,其实并非主要在科目上,而是在两个方面:①高中的教育方式,改变以高分数为主要教育目的的现状(目前来看,中考已经在慢慢落实了,高考还只在启动阶段)②大学的去掉等级化,变为以专业区分优劣。
读者读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小编在说大话,详细地解释一下。
对于第一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考生多了一个自主选科的项目,如果专业对物理化学有必考要求,考生却为了高分数而没有选择这两门科目,那么就无法报考该专业。
除此之外,各大院校的高考录取标准逐渐在多元化,高考成绩、综合素质、学考等级。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14年对外公布的招生改革方案中,高考成绩只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并非针对所有考生,只适用属提前批次的“工科试验班类招生”)。
对于第二点,首先是由于撤销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该按“专业+学校”的志愿报考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各个专业间的竞争力,各大院校将不再分三六九等了,只是专业间需要分出个高低优劣。
其次,越来越多的院校在高考改革的过程中,一个院校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将在五六十分之大。好的学校也会有“烂”的专业,一般的学校也会有国家重点专业。这样的意义在哪里?——教育资源的平均合理的划分。以前,好的学校占据了大批的教育资源,尸位素餐或资源浪费,使得教育行业的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不平衡。
不过,改革即是毁旧立新,其中会有很多的阻碍和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主对于高考改革“去掉分数是唯一评判标准”的公平性的怀疑——大家都认为,除了分数(原始分),其它的评判标准很难做到绝对公平。所以,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1. 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办理文昌用地证是可行的。
2. 原因是,文昌用地证是指用于文化、教育、科研等公共事业的土地使用证书。
办理文昌用地证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条件,包括用地用途、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3. 要办理文昌用地证,首先需要了解当地的土地管理政策和规定,了解用地用途的具体要求。
然后,根据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包括申请表、土地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在办理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符合要求并按照程序办理。
办理文昌用地证的时间和流程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到此,以上对于文昌市高中毕业证图片样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昌市高中毕业证图片样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