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大学文凭含金量还是挺高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马来西亚大学排名不低,2023年五所公立学校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其中马来西亚大学qs排名70。此外,大多数马来西亚大学都在中国教育部备案。是可以在教育部信息网上查看并获得毕业证书的大学。因此,马来西亚留学回国的认可度相对较高,马来西亚硕士含金量高。
1941年6月,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苏联发起猛攻,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大军势如破竹,直插莫斯科,而苏联由于防范不力,只能疲于招架。而此时同为轴心国的日本,在苏联的另一侧却没有任何帮助德国夹击苏联的动作,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前期的诺门坎战役让日军心有余悸。日本不是对苏联没有任何犯意,毕竟苏联是盘踞在日本“北进政策”道路上的头号劲敌。所以在日本占据东三省后,就迫不及待的和苏联以“满洲国”和“蒙古国”的名义在诺门坎过了招。虽然苏联在诺门坎一度陷入鏖战,该战役但最终以日本的惨败告终。日军在这场战役中见识到了苏军搞机械化程度的军事硬实力,和朱可夫将军等苏军将领出众的军事软实力。让日军收拾心情向着苏联再出发,日军方面难免有犹豫。
二是此时日本战略部署调整导致关东军战力不足。战争伊始,日本陆军就和海军就战略部署争论不休,前者主张北进和苏联争夺陆上话语权,后者主张南下与美英争夺海上话语权。关东军北进政策失利后,日军已将战略部署调整为南下政策,优势兵力和后勤保障都大部分向太平洋战场倾斜。德军进攻苏联之时,日军刚与苏军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倒不是说日本是个遵守条约的君子,只不过日本关东军此时确实无力再与苏军硬磕了。
三是日本的国家利益驱使。德意日的轴心国联盟并没有那么亲密,尤其是日本与德国,相当于在两个槽中吃草,实是划片儿经营,达不到着眼全球战略协调那么大无畏的层面。自日本进犯苏联利益之后,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但苏联并未放松对日本的防范,加之以中国东北抗联义士们对关东军的顽强抗争,日本实在不愿意再去啃苏联这块硬骨头。从自身利益出发,日本关东军将更多精力放在坐稳在华的既得利益,或许也在坐等苏德极尽消耗、两败俱伤,到那时再另谋它利也未可知。
1936年3月9日,在军部支持下,广田弘毅内阁成立。广田内阁的成立,是日本政府法西斯化的开始。陆军以参谋本部作战课石原莞尔为代表,制定了《国防国策大纲》,该文件明确指出:“帝国之国策应确保在东亚之霸主地位,排除在东亚对帝国之阻压的一切势力为宗旨;为对抗苏联、英、美之压迫,应充实兵备及航空兵力,以应对在日、满及中国本部持久之防范为上策;先应倾注所有兵力使苏联屈服,在应付同英、美持久战准备不足之前,需同英、美保持亲善关系……”
可以说,日本陆军国防战略中心目标是“北进战略”,并把国防第一号假想敌人限于苏联,其次是英、美等国。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开始在中、苏边境构筑军事要塞,在远东的兵力达到11个师,其中骑兵2个师,战车达600多辆,飞机达500多架,在海参崴港口的军舰达14艘,预计出动兵力可达23万人。日本当时在中国东北的兵力只有3个师团,机械装备一个旅团,骑兵1个联队和3个独立守卫队,飞机大约为80架,总兵力约为苏联的1/3。
日本海军国防战略的中心目标是“南进政策”,认为国防第一号假想敌国乃英、美两国,其次是苏联,主张日本在确保东亚大陆霸权地位的同时,应该向南太平洋地区发展势力。这种“南进论”的核心目的是要把英、美等势力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实现日本“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计划。
1938年7月的“张鼓峰事件”和1939年5月的“诺门坎事件”是日本对苏联发动的两次进攻。“张鼓峰事件”使日本受到沉重打击,也使日本在推行“北进战略”上,重新评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诺门坎事件”较量中,日本投入很大兵力。其中,仅空中编队就由119架⑤飞机组成,还有大规模的步兵、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但是,在这次事件中,日本受到重大损失。可以说,“诺门坎事件”中关东军的战败,给日本深刻教训,在重新评估苏联军事实力的同时,也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提出了新的外交课题。即,日本必须重新探讨自明治维新以来所确立的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向西伯利亚进行扩张战略的有效性,“积极北进”战略的适用界限暴露无遗。此可谓日本“南进”和“北进”战略转换的临界点,此后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再未有过主动“北进”的行动。
1941年6月,德国开始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争爆发后,里宾特洛甫同大岛浩多次秘密会谈,要求日本履行盟约,站在德国方面从远东进攻苏联。1941年6月28日,在大本营第35次联席会议上,再次讨论了进攻苏联问题。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海相和陆相都表示“北上进攻苏联的时机尚未成熟”。
日本陆军对苏德战争的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熟柿主义”。当时,陆相东条英机指出:“进攻苏联,必须等到苏联像熟透的柿子那样再采取行动。”其意见得到近卫首相、平沼骐一郎内相、木户幸一内大臣和海相及川古志郎的一致同意。于是,从1941年7月到1942年上半年,日本陆军积极着手进行对苏备战准备,历史上将其称作“关特演”(关东军特种演习)。
据资料证实,当时日本集结在中、朝边境的关东军已达11万人,坦克1000辆,飞机1700架,大炮5800门。而且,日本在靠近苏联边界上构筑了17个堡垒,堡垒线路达800公里,还修筑战备工事达4500多个,在中国东北修筑的铁路长达3000公里。另外,还修筑了300多个军用仓库,内存炸药多达1.2万吨。
从日本对苏备战的整体情况看,日本的“关特演”同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极为相近,但“关特演”又同“巴巴罗萨计划”有着本质区别,那就是“关特演”仅仅是一种进攻计划,并没有具体实施。日本也仅采取“关特演”的形式对其所谓的“轴心同盟国”———德国进行支援。但是,正是由于日本在远东苏联边界所构筑的“准军事行动”,使苏联命令驻在远东的近40万苏联红军坚守阵地,对德国赢得苏德战场初期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战略策应作用。
二战苏德战争起始阶段,德军占尽优势,而日本来战必会使苏联腹背受敌,更可使轴心国加大优势!
在1939年苏德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隔两年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以190个师配合海陆空三军共550万人用闪电战的战术偷袭苏联。
苏联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还帮助过的德军竟会先下手为强打击自己。
在德军猛烈进攻下,苏军毫无防备,节节败退。希特勒更是扬言“要在三个月之内打下苏联”。
很快德军的中央主力军马上就来到了莫斯科郊外,但为什么日本看到德军有优势,还不帮德军使战争马上结束呢?我认为分以下几点。
一、诺门坎战役的惨败
位于中蒙边界诺门坎,还留着曾经战斗过的弹坑和累累白骨。
日本对苏联的惧怕也从这一仗打起,1939年5月11号蒙军与伪满洲军发生冲突,28日侵华日军便遭到了苏军和蒙军的联合进攻。
但日军“纸片”一样的坦克哪能是苏军的对手,马上招架不住败下阵来,而苏联的火炮和陆军更胜日本一筹!
经过三天激战,日军败退到哈拉哈河东岸转为防守,苏军又进攻几次,但没有成功。
后来苏军包围了日军主力,最后日军无可奈何被迫停战讲和。
此战苏日两军共投20万余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
日军损耗了5.4万人,在这一战中,日军可谓是惨败。
至此不可一世的日本就再也不敢招惹苏联了,而苏联也是他们在二战时一个不可磨灭的梦魇。
而在远东地区,苏联更是部署了50万至100万的关东军,日本就更不敢冒犯苏联了。
二、日本苦陷中国战场
其实在二战时,日本一直遵从南进战略。看到那时的中国资源丰富,地盘又大,所以便率先侵占中国。
中日战争一直呈僵持状态,如果调动在中国的陆军去攻打苏联,万一又控制不了在中国的局势,太得不偿失了。
三、日本想坐拥“渔翁之利”
看到德军在进攻苏联刚开始的时候接连胜利,没想到德军此次战争的失败,日本想要在苏德两国僵持的时候,在出兵帮助德国。
而那时候的日本很可能会在苏德战场胜利后分一杯羹,然后在扩大自己的军事势力。
这次“狡猾”的日本却打错了算盘,德军围攻莫斯科后惨败回国。
其实野心勃勃的日本也不想做德军的“小弟”,1941年之前,德国还援助了中国一些军火,使他们本不牢固的同盟关系加上了一层裂痕。
而苏联和日本在二战之中也没有发生过特大的战争,直到1945年8月苏联歼灭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精锐部队---关东军,短短几天70万关东军悉数消灭,而日本看到败局已定便投降了。
二战中,日本为何不与德国夹击苏联?
既是不想,也是不能。
一 不想
日本肯定不会与德国合作的,其中包含了太多的问题!
1首先是相互不信任,缺少配合。谁先进攻就意味着很多的伤亡。
2都是侵略者,野心勃勃,都想侵占更多的利益,很容易因为利益纠纷产生摩擦。
3都将既定目标作为囊中之物,岂容他人干涉。
二 不能
日军要想与德国合作,它也得有足够的兵力啊!本来日军就把战线拉的很长,陆军大规模入侵我国。海军又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打的水深火热的。哪还有兵力支援它国!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浅见。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文/豫章节度使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入侵苏联。从1941年到1945年,苏联与德国进行了四年可歌可泣的卫国战争,在东欧和巴尔干大地上大打出手,最终成功将德国法西斯赶出国门,并顺利解放东欧、东南欧多国,攻入柏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在苏联东侧,同为法西斯盟国的日本却与苏联相安无事。日本为何不出兵援助他的德国盟友,从东线进攻苏联?
日本兵败诺门坎被迫放弃北上攻苏
实际上,狼子野心的日本法西斯曾经做出过北上进攻苏联的尝试,但却遭遇惨败。这就是发生在二战前夕伪满洲国与蒙古国边境的诺门坎战役。此役之中,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最后,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而结束。
诺门坎位置
为争夺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利益,近代以来,日本与沙皇俄国曾多次开战。两国于1904年在中国东北爆发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东北落入日本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
遭遇奇耻大辱的俄罗斯帝国对此深以为恨,急欲找日本报仇,夺回在东北亚的利益。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先后爆发,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和俄罗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相继被推翻。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苏俄。此后,在列宁、斯大林两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苏俄演变成了苏联,成功粉碎了各国干涉军和白俄匪军的进攻,保住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苏联,也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抓住西方各国在战后陷于“大萧条”的有利时机,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成功跻身工业强国之列。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一海峡之隔的美国。
国力增长的同时,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也逐渐继承了沙俄时代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对外拓展势力范围,力图恢复沙俄旧疆。在这期间,苏联逐渐把手伸向中华民国的外蒙古地区,想要继续保持并扩大沙俄时代在外蒙古地区的利益。1921年,外蒙古在苏联出兵支持下宣布独立,蒙古国事实上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日本于1932年在中国东北地区成立受其控制的傀儡国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驻有日本及苏联军队。双方在不少地段存在边境纠纷。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日苏两国在中蒙边境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
1936年3月12日,苏蒙两国签订互助协定。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各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外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联军击溃。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苏日双方议和停战。
诺门坎战役哈拉哈河战斗
诺门坎战役
随着矛盾冲突的升级,日本的野心越来越大。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坎一带进攻外蒙古,占领其东部领土哈拉哈地区,外蒙古边境警备队予以还击,数日后,苏军介入战斗,苏日诺门坎战役就此打响。从1939年5月到1939年9月,苏日双方在中蒙边境大打出手。在8月20日诺门坎战役总攻阶段,苏军在战线上投入51950兵力、498辆坦克和809架飞机,日军出动75000兵力、135辆坦克和450架飞机。最终,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下,装甲兵力劣势的日军被击败,苏日停战议和,诺门坎战役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对诺门坎战役的结果,后世研究者多有争执。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战日军损失大于苏军,苏联取得了大胜。苏军9600人阵亡失踪、15251人受伤,装甲车辆损失超过350辆,飞机损毁250架。而日军伤亡18000人,损失30辆坦克和180架飞机。
诺门坎战役苏军战利品
北进失利促使日军一心南下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据战后日本防卫厅统计,1935—1938年间,日本主要战略物资对外依赖进口情况为:铁矿石87%、铜43%、铅92%、锌74%、锡71%、锰68%、铝55%、石油92%、镍、棉花、羊毛、橡胶皆为100%。日本急需摆脱这种战略依赖。摆在日本法西斯面前的选择有两种:一为北进计划,即攻占苏联远东地区,取得远东大量战略资源;二为南进计划,即占领东南亚各国、南太平洋诸岛,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
二战日本势力范围
但是,诺门坎战役中,有日本“皇军之花”之称的关东军遭遇惨败,令日本军部中的对苏强硬派,也就是北进派几乎完全失势。苏联远东军队的实力让日本军部感到差距巨大,日本方面对苏军的实力也有了新的认识。例如,近卫文麿就任首相后就曾对德国驻日本大使坦言:日本通过诺门坎冲突了解到苏军实力,日本要在技术、装备、机械化方面达到苏军水平最少还需要两年。北进计划不可能实现,日本转而只得一心实施南进计划。
近卫文麿首相
可以说,诺门坎战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被迫改为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导致两年后,也就是1941年的日本孤掷一注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进而导致日本战争机器超负荷运转、不堪重负,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败亡末路。
中国战场拖住日军南下北上的步伐
当然,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的日本,已经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军民死死缠住日军。爆发在沿海地区的淞沪会战失败,中国军队退守长江中游的武汉,武汉会战失败,中国军队继续退向并死守更内陆的重庆、长沙、广西等地区。一步步的缠斗厮杀、一步步的紧咬不放,广阔的中华大地耗尽了日本人的兵力和资源。
中国战场情势如此焦灼,诺门坎试探性进攻又惨遭失败,日本法西斯逐步走向山穷水尽的地步。最终,在南下东南亚的一场豪赌过后,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入了自己的坟墓。在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下、在美国军队的太平洋步步鏖战下、在苏联150万远东红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日本法西斯最终全线崩溃,宣告灭亡。可以说,诺门坎一战之后,日本法西斯就被苏联打怕了,不敢北上攻苏。此后深陷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日本,更加没有多余的兵力和资源投入到北上攻苏的行动中。苏联得以将东线大量部队调往西线,全力击败德国法西斯,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三连哦!我是豫章节度使,与我一道品茶说历史,煮酒论英雄。
考虑到费用的话,新西兰和加拿大的高校比较适合,高中均分如果有80-85以上,这两个国家排名靠前的学校都能申请,比如新西兰八大:奥克兰大学、坎特伯雷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等等。
具体的申请要求和方案还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聊。
可以考虑俄罗斯,现在俄罗斯留学是比较热门的。比如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都是比肩清华北大复旦的世界名校。学费根据专业两三万块钱就够了。工薪阶层的不二选择。毕业之后就业机会广。
年预算10万
可以考虑德法意公立院校,免学费,只承担生活费用,教学质量高,像是德国的工科卓越,德累斯顿工业,墨尼黑理工,海德堡大学等。意大利的艺术,设计很不错,有马可波罗和图兰朵计划,可以考虑的院校像是那不勒斯美院等。
另外这个预算额度的话还可以考虑亚洲的日韩,单纯从教育质量来说,日本的院校十分厉害,筑波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韩国有首尔大学,庆熙大学,高丽大学等。
预算在5万左右
可以考虑东欧国家,例如俄罗斯,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等,费用低廉,教育质量高,尤其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机会利好。
还可以考虑亚洲的马来西亚,双联课程,拿澳洲英国学位证,将来读研选择余地大,是不错的弯道超车方式,院校有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世纪大学,亚洲科技大学,英迪大学等。
亚洲还可以考虑泰国,中文授课,课程难度低,费用很低。
菲律宾,全英授课,师资力量不错。
到此,以上对于马来亚大学要高中毕业证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来亚大学要高中毕业证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