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天真了不可能的!那只是电视剧,和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出家听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把头发剃光,换上袈裟,便是皈依佛门了。但真正的“出家”其实很难。
古时的出家
古语有这样一句话:“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是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情,就是将军宰相也未必能做得到。这话听起来很夸张,因为将军可以凭武功平定贼寇祸乱,保卫国家,宰相可以凭其才能处理政务,使国家太平。将相几乎掌握着天下的大事,怎么偏偏“出家”例外呢?之所以说“出家”难,是有原因的。
在古代,“出家”的内在条件具备后,即具有强烈的出家的主观愿望,还必须持有度牒。度牒是官府发给的用以证明僧尼合法身份的凭证,是被朝廷所认可的出家资格证明。度牒一般由尚书省下的祠部颁发,故亦称祠部牒。
度牒上一般会写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职衔)、籍贯、年龄、所住或请住持寺院(入何寺院名籍)、所诵经典、师名等,并有祠部的批文、签署日期和官署名等。僧尼有了度牒,便有了合法的身份,才能算得上一个正规僧人。留居本寺或行游其他地方便不会被为难,可免赋税和劳役、兵役等义务,并有政府的保护。
要得到一本度牒可是很不容易的。几乎历朝历代的官府为了增加国库收入,都不会无偿发放度牒,而是明码标价出售度牒,买到它可不是一笔小的开销,所以穷人是不能够“出家”的。在宋代,有一段时间,曾停止印制度牒,要得到它就更难了,想“出家”也更不易了。
今日的出家
以下引用自潜川先生的回答:
我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所以也不发挥了,就把以前写的老文章摘抄给你看看,如何出家:
第一个条件:必须本人自愿。
第二个条件:必须家人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根据想出家的人的年龄大小,分别要求提供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或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等作为出家的首选条件。
第三个条件:证照齐全。要求提供身份证、学历证明、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无婚姻恋爱关系证明及承诺保证书(如果是结婚人士必须提供离婚证明书)、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无犯罪记录的证明书。其中:
一、体检证明包括:
1、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
2、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不可受戒出家的) 。
3、未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不可受戒出家。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4、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否则不可受戒出家)。
5、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同性恋等,不可受戒出家)。
二、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的证明书包括:
1、无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遭警方通缉者,不得受戒出家。
2、无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不得受戒出家)。
3、若曾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须如实告知,可以受戒出家。
三、学历证明:
学历其实一般不要求的,但考虑到弘法利生的需要,文化程度太低,看不懂佛经,也念不了佛经,所以现在不少寺院对出家人也提出了至少初中文化的要求,这一条因地、因寺院的不同各异。
第四个条件:年龄要求,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这个也是可以松动的,之所以限制年龄,因为考虑到年龄太小,生活无法自理,2009年我随贤志师父在西安,一父亲带着一小孩过来找师父就要出家,说这娃娃已经满7岁,生下来就不吃肉食,想出家,师父问他为何这么小就想出家啊?小孩子居然回答了一句:“师父,世间太苦了!请让我出家求解脱吧!”,那一年尽管我已对佛法生起信心,听了小孩子的话以后仍然耸然动容,自觉惭愧无地;此外,若是弃婴,那又当别论,我曾2013年在宁德见到一比丘尼,在庙门口捡到一个四肢瘫软的婴儿,估计是狠心的父母遗弃的,现在就直接抚养起来,已经六岁了,因为在寺里抚养长大,自小吃全素,等于是不到1岁就相当于出家了;另外,年龄太大,也是考虑到生活上的问题,但成佛路上无彼此、无差别,即使是超过这个标准的人,只要对住持苦苦哀求,或者在山门前跪上几天但不要说是我教的,这一关反而是最容易过的一关)。
潜川先生说到后面,像极了在开玩笑。不过无论怎么样都好,古时今日也罢,并不是你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少年们,还是洗洗睡吧,为明天的奋斗养足精神,别想些有的没的。
我是小城,喜欢更多历史冷知识、有趣历史故事,可以关注【小城叙史】,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谢邀。
并不是犯罪后出家就可以逃避处罚,不再追究了,那世道得乱成什么样子啊!今天犯罪明天出家,风头一过再继续还俗逍遥自在?
那样的话,要法律也没有什么作用了。
咱们可以想到这些,古代的统治者和官吏也会考虑到。
所以,对于出家的僧尼也是有所管理的。具体实操就是会登记在册,且给确定出家的僧尼道士发相关的证明。
但是呢,古代的信息录入和现在不一样,没有面部识别也没精准的指纹比对技术,所以还是有些犯罪后的人可以伪装身份,用新的身份蒙混过关,出家后躲入寺庙或者道观,以避开官方追捕。
不过呢,想出家也不容易的!任何一家寺庙是不会随便见一个人过来说“我要出家”就收下来给剃度或者收徒。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毕竟这是有信仰问题的。所以,这样一来,很多人想混迹进去佛门或者道观也是很难得逞的!
此言差矣自古以来,从纯粹的法的角度来说,我国就不存在“法外之人”,所以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汉武帝穷兵黩武之后,晚年写下《罪己诏》。而之所以有人会问“古代犯罪的人是不是出家了就不追究了? ”我想是源自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杀人出家的那一段。关于鲁智深出家为僧的细节描述,在《水浒传》是这么说的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余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发做和尚么?”鲁达寻思:“如今便要去时,那里投奔人,不如就了这条路罢。”便道:“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从此处可知,鲁智深出家做和尚,是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但是并不是“官府不再追捕他”,这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鲁智深还有罪名在身,后者是官府赦免了鲁智深的杀人罪行。很多朋友读至此书,一般会认为“鲁智深出家做了和尚,官府就不再追究”。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源自读者没有读明白这一段,也没有明白“为何鲁智深做了和尚就能躲避官府的追捕”。原因只在一个字上,即是赵员外所说的“五花度牒”。
度牒,是佛教用语,是我国古代官府为了管理寺院而针对出家人颁发的证明文书。唐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并行,为唐皇室服务,那个时候真正的僧侣具有免除赋税和劳役的特权。而赋税和徭役是帝国运行的基础,为了控制僧侣的数量,因此制定下“度牒”制度。只有经过官府承认,并颁发“度牒”出家的僧人才是真正的僧人,享受僧人应有的特权,而私自出家的人,一经发现会受到处罚。
在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一章中所写“那阁门大使,进朝俯伏金阶奏曰:“外面有四个和尚,说是东土大唐取经的,欲来倒换关文,现在五凤楼前候旨。”国王闻奏道:“这和尚没处寻死,却来这里寻死!那巡捕官员,怎么不拿他解来?”旁边闪过当驾的太师,启奏道:“东土大唐,乃南赡部洲,号曰中华大国,到此有万里之遥,路多妖怪。这和尚一定有些法力,方敢西来。望陛下看中华之远僧,且召来验牒放行,庶不失善缘之意。”太师所说的“验牒”,检查就是唐僧在大唐出家是官府所颁发的“度牒”。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说为何鲁智深出家躲避官府追捕的原因在“五花度牒”一词上。五花度牒在古代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僧人身份的官方证明,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度牒上面,详细记载着僧尼的原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到寺年月日、师父法名,并由礼部长官等有关官吏联名盖印。而《水浒传》中赵员外在很多年前就买下的“五花度牒”上面所具有的“僧尼的原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到寺年月日、师父法名”等资料并不是鲁智深的,而是赵员外,或是他人的信息。这个“五花度牒”虽然是官府颁发的,但是其信息并不一定就是真的,所以赵员外说,“了这条愿心”,需要“有个心腹之人”。而此时杀人躲避追杀,且是金老救命恩人的鲁智深就成为了那个“心腹之人”。鲁智深顶替赵员外的“五花度牒”出家,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出家之后的鲁智深的身份就是五台山的“智深”禅师。智深大和尚的“度牒”的“原籍、俗名、年龄”都是全新的,与鲁智深本人没有关系。而在古代,信息流通缓慢,画像真实度低,穿上僧衣,剃光头,拥有全新身份的鲁智深,在官面上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只要自己不是傻了吧唧的说出杀人的事情,官府就不会把“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事情,找到鲁智深头上。由此可知,鲁智深出家是换了一个身份躲避官府的追捕,而不是官府不在追究其杀人之罪。智深和尚,跟“镇关西”案没有关系了,但是鲁智深还是“镇关西”案的凶手。在官面上,智深和尚与鲁智深是两个人。可以。
但还需要以下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
3、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
4、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
5、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
7、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8、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10、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 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
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
(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