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九条,上述资料任何失实,本人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及自动与公司解除合同。
以欺诈,伪造文件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不给予经济补偿。
所以要谨慎。
当然犯法了,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使用假冒的毕业证进行诈骗活动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先感谢你的邀请,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下大学生找工作难是现实问题。许多人为了找到工作或者职务提升,冒充名牌大学的学生,制造虚假文凭简历,这种事情似乎已让人见怪不怪。如今高校毕业生求职简历“注水”、造假现象严重,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依靠虚假简历骗取招聘。
首先,明确的告诉你,伪造文凭是犯法的。我国的《刑法》明确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既然违法,就得付出代价。
其次,伪造虚假文凭和简历,绝不仅仅是个人诚信和道德问题,而且会对社会带来危害。造假者利用虚假简历换取一份工作,或赢得优厚待遇,既存在欺骗本意和事实,又从中获得了不正当利益,因而这种行为和诈骗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同样适合于这里。
第三,伪造虚假文凭,对于单位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和破坏。目前各单位招聘名额都有限,你占去了资源,对其他求职者是个损失,对企业同样也失去了机会。 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往往会将文凭当做第易档手续和门槛。企业信任文凭,才会录取人员,才可能给与一定待遇。 对于求职者编造虚假简历,招聘单位一旦发现也必然会利用法律手段给造假者以制裁。
最后,奉劝各位想通过伪造文凭取得不正当利益的人员早日取消这个念头。现在国家都有专门的信息化渠道进行查询和认证。由教育部制定唯一学历查询网站中国教育学生信息网提供在线验证服务,并提供了一个网址。用最简单的扫描二维码后就可清楚显示信息。就都到什么年代了,网络发达,大数据形成了气候。连你每天的行走路线要查都能查到。何必想这个歪主意呢。
走正道,坦坦荡荡。早点打消这个念头吧。
你好,单纯的伪造文凭内容本身并不构成犯罪,但是,伪造文凭通常都需要同时伪造上面的学校印章,这种行为将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
同时,如果使用伪造的文凭获取一些对学历文凭有要求的职位,从而获得了本不该获得的高额收入,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还可能涉嫌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是指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般单位招聘人员,在办理入职手续时是不会查毕业证真伪的。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时,只注重形式,有这个证就行,不会刻意去查这个证的真假,但是,也不排除有些用人单位会刻意查证。
劳动者用假的证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个属于欺诈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其合同是无效的,如果用人单位发现,其可以立即解雇劳动者,并没有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在一开始就知道证件是假的还雇用,这个不算欺诈,综上,不管用人单位会不会查询证件的真假,作为劳动者要讲诚信,否则受损的最终会是自身。
挂科不是会发毕业证,只是没有学位证,很多公司的HR不查的,不过现在的学位信息都联网了,正规的公司可能还是会查一查的。
私人企业,特别是一些公司是注重工作经验以及个人应变能力的企业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入职后一般也不会查毕业证真伪。
不过一些大型正规企业是会查的,在网上查询毕业证编号的真伪,所以,是存在被查出的可能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等入职前一般都会查毕业证真伪,以后评级、评职称等的时候还会查的。
伪造毕业证书去面试有可能被查。各级各类毕业证书是获得授权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的证明个人接受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法定凭证。我国法律上对伪造毕业证的行为是严格禁止的。情节严重的,会被认为是犯罪行为,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