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父在我八岁的时侯走了(兄弟六岁,哥哥十岁)!血吸虫引起的肝硬化腹水。十岁我三兄弟随母下堂,跟了现在的继父。当然少不了打骂。更没什么感动的吧,只是记得那些年的凄苦与痛楚!要说感动又难忘的就小时侯(5、6岁)吧,生父经常用角篓挑着我三兄弟去外婆家,不让我们走路。上街就把我们顶起双腿叉开坐他肩膀上。那时侯搞集体,生父老一辈四兄弟,同住一个屋,他老大,又有我们三个孩子,就用地里的泥块堆砌了个小屋,还三间,都是他和老娘辛辛苦苦搭建的,当时记得还有我小姨来帮过忙……说多了都是泪,到现在连生父的坟冢都找不到了。
难忘的就是在一个月开电瓶车摔了二次 ,第一次不怎么严重, 第二次是晚上下班回家又是下雨天 ,开的太快 ,撞到一条小狗, 跟老爸打电话 ,结果手机没话费, 下着大雨右腿关节处被刮破了,太疼了就没忍住一直在哭,又是晚上12点,马路上没什么人,等了差不多十几分钟,老爸和老妈才慢慢吞吞的下班,刚好在马路上碰到我,让我老妈开着我的车回家 老爸把我送去医院。到了医院老爸又太着急了,急得不知道去哪个地方挂诊,老爸下雨天腿又疼,又背着我在医院到处跑,医生来了后,给我在腿上涂药,太疼了,我就问医生,我这腿是不是废了?医生就笑着跟我说就只是刮破了,叫我别担心,然后回家修养了半个月,每天我老爸都给我涂药,挺感动的。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听到这个问题,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年轻时候,因为年少不懂事,让父母操碎了心。在我的记忆中,父爱都是严厉的。我父亲是一名乡医,在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做防疫医生,我家是半边户,为了挣工分,母亲起早贪黑,非常辛苦。
记得小时候学单车时,经常摔跤,又怕痛,这时父亲用温柔的大手握住我的手,把我扶起来并在后面把住,有一次撑不住了,为了不怕我摔到,连人带车压在父亲身上。从那时开始我感觉父亲的爱远远用语言表达不了的。
还有一件事,我去我母伯家,她家门口是一条小河,我在河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下五六米深的大坝,父亲本不会游泳,但他听见呼救后,衣服也没脱,奋不顾身跳入坝中救我,自已次吸了好多水,后我的大老俵会水,把我从坝中救了出来,这件事让我特感动。
我觉得父亲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在我学习上的付出。
记得那个时候我上初中。是90年代初期。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当时学校开了个计算机班和普通班。计算机班的话要交1000块钱。现在看起来可能吃顿饭1000块钱。都不是很像样的但是当时的情况来看1000块钱对我们家来说,要拿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时我很不懂事的请求爸爸,请他帮我报名计算机班。爸爸犹豫了一下,就出去借钱了。大热天的一共跑了几天,每天回来衣服都湿透了,脸也晒黑了。最后终于把钱给凑齐了。我如愿的上了计算机班。
但其实我最后上大学选的专业。却和计算机没有任何一点关系。这事我觉得很对不起爸爸的地方。
都说父爱如山,我有一个如山的爸爸,我觉得很骄傲。
小时候,弟弟把我的语文书撕烂了。父亲摘桐子树果,切开桐子果,用桐子果油帮我粘粘书。为了不压住字。父亲把纸,拆成细细的纸条,小心翼翼地粘粘。一本书上,粘粘了许多许多纸条。桐子油干了是黑的。虽然后来书看起来很丑,但父亲的爱,小时候还没关于爱的感受,这么多年,只要一想起来,心里就满怀感动。
黎塘镇”地名的由来:因驻黎塘圩得名。“黎塘圩”相传黎姓人在池塘边建圩得名。“黎”指黎姓,“塘”指池塘。黎塘建制历史悠长,始建于晋代,至今1000多年历史,有石城之称。黎塘北郊三公里处的安城村,原为定县县城,汉属广郁县,三国属临浦县(即现宾阳县),晋武帝将临浦划分为领方、绥宁两县,始设绥宁县治于此。
广西黎塘地名的由来:因驻黎塘圩得名。“黎塘圩”相传黎姓人在池塘边建圩得名。“黎”指黎姓,“塘”指池塘。
黎塘建制历史悠长,始建于晋代,至今1000多年历史,有石城之称。
黎塘位于宾阳县东部,是全国重点镇,有广西第一大镇之称。镇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城建规模相当于一个县城了。
因驻黎塘圩得名。“黎塘圩”相传黎姓人在池塘边建圩得名。“黎”指黎姓,“塘”指池塘。
黎塘建制历史悠长,始建于晋代,至今1000多年历史。1927年宾阳至陆川县盘龙通车,由贵县、玉林、梧州来往客商逐渐增多,市场日益繁荣。1951年湘桂铁路和1954年黎湛铁路先后接轨通车于此,黎塘终成桂中交通枢纽。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治区及原南宁地区在黎塘大量的工业项目投入,使黎塘迅速形成为广西的工业重镇。工业项目的投产,带来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镇共有高、中、初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50多人。加上每年从区内外大中专院校毕业回乡人员增多及城区内的南宁市第二卫生学校、广西机电技工学校、广西黎塘水电技术学校、黎塘方正电脑技工学校、奔腾电脑培训学校灯等多所中等教育学校的带动,使黎塘的市民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丰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为黎塘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东北抗联英雄有很多,人们比较熟知的有以下几位。
1、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2、赵尚志
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3、周保中
1932年4月,到东北牡丹江地区发动抗日武装斗争。8月,应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聘请为救国军总参议,前方司令部参谋处长,将一部分愿意坚持抗日斗争的救国军将领和部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与当地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组建成绥宁抗日同盟军。
4、李兆麟
李兆麟,男,汉族,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小荣官屯人。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5、冯仲云
冯仲云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