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问题,我这里要是能答好,意义会很大,不过太难!即使说全对,做起来也会很难;先承认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再退一步试试从更大的范围来认识一下教育效果的评价问题。
本来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很大的人类社会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方法,有其内在逻辑和外部因素制约,有其自身长期和动态特征。
具体到功能考核的投入产出分析,一般是有通用方法论的。对于教育效果的考核,考试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好方法,也是久经考验获取相关信息的通用做法。
好比任何方法都会有这里或那里的不足一样,考试本身的方法和形式永远不会完美,不会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东西。但这些都不是去否定一样东西的充足理由,你往往也很难能快速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同样,也不是说,放弃创新听之任之安于现状不作为就是正确的。
信息化时代,我们有更多数字化分析工具,全面动态化测评体系其实早就在教育相关部门聚焦的课题和实际推广应用中了。作为学生或家长,拘泥于一城一地暂时得失往往很容易迷失长远目标,为考试而学实在是本末倒置的事。作为学校管理部门,考试结果自然会是很关键的导向信息,好在各种多元化评价体系也在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相信会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积累出更适应教育目标的考核指标体系。
对于所问这样的大问题,只能这样稍微展开了来抛砖引玉,相信好方法一定会在大家的实际工作中被创意出来的,先恭喜了哈?
首先,就中国体制来说,高考无疑是最好检验方式,有的回答说可以采用学分制,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想要做到全国统一的公平,恐怕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仅仅为期三天的高考,国家就已经在背后做了很多,如若变成学分制,那么这个工作量,那将是不敢想象的。这并不是说学分制不好,而是说,这样很难做到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
其次,方法有,有很多,好的方法也有,但是这是一个适不适合的问题,一双好的鞋子,再怎么豪华,漂亮,尺寸不合适你也没办法穿。
还有,我觉得有句话很触动,在我是演说家节目《黑土麦田实干兴邦》中,许吉如说过这样一句话"但是今天的时代使命,变成了在这个钢铁一般的外壳下,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是不是能够活得有尊严,还有做梦的权利,每一个孩子是不是还有去超越他父辈的可能性"而高考就是这个可能性!高考就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就是那个梦!
如果不用考试来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上也可以采用大学的那种学分制的模式,用各种各样可以增加学分的方案,来估算一个学生的总体的实力,用这样的学分的总分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质程度。
这样就不是以单一的考试结果来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综合性的评分来证明学生的实力。
比如说曾经有个学生告诉我,他们大学里面结婚证,驾驶证都可以换学分。所以这个学校里面的学生不但积极学习,积极考证,拿到各种各样的证书来换取学分,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找对象。这个学校促成了很多高智商人群的结合。
有些人可能很奇怪,结婚证怎么可以换学分呢,事实上我们的社会里面出现过很多类似的现象,当然有些人大学毕业以后遇到了人,反而就不再是大学生了,那么最后结婚的对象反而不是和自己智商水平相同的那些人。这样就没有办法在孩子的智商上实现强强结合。所以这个学校的做法,我觉得应该点个大赞。
假设我们整个社会都不采用考试作为评判的标准,那么我们可以在出小学和初中阶段仍然采用现在的学习模式,到了高中以后,先以考试分配出那些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然后再把剩下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其他一般的高中中去。
然后我们在高中的学习中采用全国统一的月考,用平时的成绩来计算学分。同时按照制度设计,把其他一些符合增加学分的项目加进去,比如说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获奖可以加学分,参加运动比赛获奖可以加学分,参加区域性的舞蹈比赛,唱歌比赛可以加学分。
最终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学分水平。最后高校在根据学生的学分总分来进行录取,这样你就可以顺利的取消了高考。
通过这样的模式考试也不是唯一的选拔标准,但是不会百分百的否定考试的作用,通过全国性的月考始终能够监控到每个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那么只有最优秀最认真最有执行力的那些学生才能够被选拔出来,进入到高校就不会出现平时考试考得很厉害,但是高考失常遗憾落榜的情况了。
当然了,大学实际上也可以完全不用考试,把所有选报自己学校的学生照单全收。但是进入大学以后,第1个月就开始实行月考制度,每次月考实行末位淘汰。
假设有50万人进入清华大学,那么可能学校的容量不够大,那么他们就在网上先学学了,一个月以后参加清华的网上的考试,考试没有通过的就自动被退学。那么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就是精英。但留下来的人数基本上符合学校容量,以后他们在进入学校学习。
由于越好的学校淘汰率越高,所以大家在报考学校的时候也不敢乱报,聪明的人还是会报符合自己智商和学习能力的学校的。
如果用这样的模式也可以避免某些人虽然基础学科学的不好,但是专业学科可以学到很强的情况给他们一个机会,说不定他们平时的考试虽然不行,但是到了大学里面出类拔萃。
不过个人认为实际上现在的考试模式并没有很糟糕,用考试的模式虽然偶尔会埋没人才,但是时间会纠正一切的错误。
比如,北京上海不允许外地的考生在上海参加高考,但是在上海的外地学生中有一些确实是出类拔萃的,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及时回到自己的省份去参加高考,造成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报名参加高考,所以他们只能在上海或者北京读高职。
读高职的他们并不会罢休,他们会采用专升本的模式,让自己多花一两年的时间升入本科,然后在考研。
前两年有一个学生就是通过这样的模式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
所以只要你的生命中是有能力上清华的,上清华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你就是没有那个能力上清华存在的性格缺陷,那么你就会一次一次的错过机会。
所以考试是不可能埋没人才的,埋没人才的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生自己。性格决定命运,考生性格中的某个缺陷就有可能造成他终身的遗憾,他们始终没有发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就会把自己的问题怪罪于外部世界,怪罪于考试。
当然能啦,毕业证只是一个凭证 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都是联网的,所以他们最重要的证明就是他们已经输入的电子信息,毕业证都是可以造假的,网络信息除非黑客 所以你去报道先去教务处说明情况,校方网上核实即可,毕业证没到手也不是你的错,大学不会因为这样就把你拒之门外,毕竟学生的学业为上
成人高考在网上报名的时候,填写学历证书不填结业(毕业)证书。
高校颁发(颁布)的证书有两类:一类为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另一类是结业(毕业)证等写实性学业证明。
成人高考在网上报名的时候,应该填写国家承认的学历证明等证书,不填结业(毕业)证。因为结业(毕业)证不具有学历性质。考生只有持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以上毕业证才能报考专升本层次,持有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颁发(颁布)的写实性学业证明等8类证书的考生不具备报考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