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作品的创作,这个题目有点大。因为写一幅字,首先是看用途,确定其实用的功能,然后才有创作。比如送人,参展,参评参赛,自己欣赏等等等等,先看用途,而后定内容,定尺寸,定风格,立意境。
根据自己的书法能力,尽量把字写的规范,不能信马由缰地乱写,行书字有自己的特色和规范,历代书家都是有成功的范例,有些规矩不能不守。
初学创作重要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循规蹈矩。人们对你作品的评价,首先是用传统书法的美学标准来衡量,而不是看你能乱到什么地步。
创作也不能完全照搬,要在遵守规则上变通。如何变,哪些地方能变那些地方不能变,在于你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1.行书如何进行创作才能出有质量的作品?
首先得了解行书的特点,并能够应用到书法实践当中。行书有如下几大特点:
A.用笔上多以露锋为主
B.化线为点,化点为线
C.方圆结合,以圆笔为主
D.减省了偏旁部首
E.由缓逸到劲疾,动感增强
F.以敧代正,姿态万千
技法能掌握越多,体会越深,则在创作中更能游刃有余。
2.作品的章法
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应有:
A.正文(好的文采内容)
B.款识(署名,作品相关背景 如创作的时间、地点,创作原因,等等)
C.印章(作者的姓名印,斋号印,闲章等)
章法是一幅作品重要的组成方式,在创作时确立了书法内容和作品形式(条幅、扇面、斗方等)后,就要考虑章法的问题,作品中上述几个部分的位置关系,正文中字与字之间的比例位置关系,考虑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对章法的要求。
3.创作能力的提升
创作能力不能只靠一味的整天创作,创作是衡量一个人临摹水平的试金石,同时临摹水平高不一定创作水平就高,但一个不去临帖或临帖不好的人,肯定不能作出好的作品。
临摹能够练手,多看多思考,多积累能够练心,心与手的结合才能融会贯通,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行书创作通常有二种方式:
这二种创作方式,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具有广泛的内涵。它们既适用于行书的创作,也适用于任何书体的创作。
一般而言,我们在进行行书或其它书体的创作前,我们应首先将自我的创作意识调动起来。那什么是创作意识呢?简言之,就是“我想写”,主观意识中有创作的冲动。说得直白些,就是兴致所至,想写上几笔。这种创作意识的产生可以来自于各个方面。
比如说,最近感觉临帖水平有了进步,想检验一下这段时间在书法学习上的成果,从而产生创作意识。又比如说,因为心情非常舒畅,又小酌了几杯,想挥毫抒发一下内心的情感,进而产生创作冲动。
还有一种创作冲动,几乎每个学书者都有切身的体会,那就是“笔墨冲动”。所谓“笔墨冲动”就是,当一个书家或学习书法的人,在面对摆放在眼前的“笔、墨、纸、砚”时,都会迅速进入到文房四宝这些书法特定工具所带来的书法意境之中,迅速进入“我想写”的状态,急于体验由“写”而带来的“书写快感”,这时创作的意识就会产生。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对书法的创作意识与创作冲动以及创作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有过极为精妙的总结。他说: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孙过庭的这番话,似乎也无需作太多的解释,孙过庭把书法创作中书者创作意识的形成,与各种客观因素的关系讲得非常透彻精妙,所谓“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人在神清气爽,意气风发之时是最容易产生创作冲动的。
那有了创作的意识,产生了行书和其它书体创作上的冲动后,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呢?是马上挥毫泼墨呢?还是先求“意在笔先”呢?
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意在笔先是说在下笔前,先对作品的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一下大致的构思,然后再依构思创作书写。这种创作方式比较理性,基本能比较正常地反应出创作者的书法水平。东汉书法家蔡邕作书前非常重视事先的准备与构思,他说:
“默坐静思,随形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
蔡邕的意思是作书前应先静默构思,认真的思考后再书写。
另一种创作方式是兴致所至即泼墨挥毫,事先不做构思,追求“心随笔动”,“无意于佳,乃佳”。古人用这种创作模式来作书的书家有很多,比较典型的当数唐代草书大家张旭。张旭作书前,先狂饮呼号,以调动情绪,在创作的冲动产生后,张旭即信笔游走,一挥而就,书成于天然,从不搞什么“意在笔先”。宋代书家苏东坡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也是以天然随性、轻松自然的状态来书写。他强调:做书不要怀有非把字写好不可的想法,这样才能以轻松的心态写出神来之笔。正所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其实,这二种创作方式之间并无巨大的差异,它们完全可以在下笔的一瞬间相互转化,创作之前所预想的字形的大小、向背等结字上、笔法上及至章法上的东西,在下笔书写后即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之中。而这些变化都由书者依个人所具备的书法功力、所掌握的书写技巧以及艺术天赋等等方面来调动控制。所以,“心手双畅、人笔合一”一直是历代书者所苦苦追求的书法创作境界。
行书是书法五种书体中的一种,它的创作过程与其它书体相比,并无特殊之处。行书的特点是书写连贯自然,在行书的书写过程中讲究气息贯通,笔断意连。书写节奏感在行书的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书写时控制用笔、结字和章法上节奏的变化,我们可以使我们的行书作品富于变化和增添艺术感染力。所以,在进行行书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行书的书写节奏,要充分认识到书写节奏在行书创作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进行行书创作时,还要注意充分展示出自我的风格和个性特点,要打造出我们行书作品中所独有的神采气质,这样我们的行书作品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不会流于泛泛。
说到底,行书的创作与其它书体的创作都要依靠创作者的书法水平和文化综合素养。一件成功的行书作品,要靠书者勤奋的学习和广泛的吸取古代名家经典的精华,并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后才能创作出来。
回答完毕。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关于书法创作,其实就是一个用已经掌握的技能去表现一个主题。
就题主所发的图片来看,已经具备创作的技能。题主临的是米芾的《苕溪诗贴》和苏东坡的《寒食帖》,虽然这两幅临作属于工临,也临得非常不错,但这两幅临作已经有创作的元素来里面。
所以,题主应该已经具备了创作的技能,也有一定的创作意识。如果说要提一点建议的话,也许可以尝试在创作(包括临作)之前,对一幅作品的整体风格进行定位和谋划。
一点建议,希望能给您有一点帮助。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得到你的满意?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你的问题是“行书如何创作?”是怎么创作的问题。说实在的,这是大文章,在这里只能提纲挈领地聊一聊。
所谓“行书?”顾名思义,就是行笔流畅,书写方便快捷。因而,行书也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1.行书字体活跃,书写方便,因而行书创作的格式也有多种,如:横幅、条幅、扇面、斗方……,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2.适合各种内容。诗词歌赋,自己的即兴之作,无所不可。
3.意在笔先。书法中的“意”,与诗言志中“志”、文载道中的“道”,是一个道理……。
4.落款、钤印。整体要协调,要自然而然。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行书作为艺术品,也就叫做“创作”。其实,前人写行书,也无所谓什么“创作”,需要写了,也就写写。大家知道,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大家开怀畅饮,即兴赋诗。王羲之乘着酒兴,痛快淋漓,纵情恣意为之作序,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兴之所至激情的自然流露;
755年安禄山叛变,756年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一家抗击叛军被杀害。758年颜真卿派人到河北寻找其尸骨,最后只找到头骨。颜真卿悲愤不已,写下了这篇祭文。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文》。《祭侄稿文》是颜真卿抑制不住内心深处的悲愤之情的自然倾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苏东坡的行书,独具神韵,天真烂漫,都是在漫不经心中,一气呵成的。行书也好,其它书体也罢,我们都不要刻意地而为,这样才能不期于佳乃佳,不求工而自工。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谢谢欣赏!
2022年山阴一中高考再传捷报,二本(B类)以上达线1587人,再一次创出新高。 应届特优班1401班52人一本达线100%,600分以上10人,580分以上16人。 应届理科实验班1407班二本达线45人:1402班、1404班、1406班二本以上达线均超40人。理科实验班达线均在30人以上。应届普通班全部超额完成了任务(中考520分以下的学生)。1416班达到了20人,
1415、1417、
1418、1419班都超过了15人。 应届文科实验班1437班二本达线达到了20人。 补习班全部班级都超额完成了任务,理一A班考生全部达线,理一AA班超过了100人,五个文科补习班超完任务全在10人以上。
全国人民普遍认为是上海交通大学。是基于实力和名气。
如果从血脉正统来讲,应该是西安交通大学。但是名气和实力不如上海交通大学,没办法。
或者台湾的交通大学,就不多说了。
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光荣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综合性著名高等学府,沪校(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MIT”,唐校(今西南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康奈尔”,加上京校(今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统称“中国交大五校”。
这个简单,成都说交大,那就是指西南交大,西安说交大就是西安交大,北京说交大就是北京交大,华东说交大就是上海交大。
如果一群人不分地域站在一起讨论大学,说起交大,那指的自然是最强的那一所上海交大,如果又提起西交,那就是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则会称之为西南交。
主要看本省市有没有“交通大学”,一般按市省地区优先!
大连说交大指大连交通大学!
北京说交大指北京交通大学!
兰州说交大指兰州交通大学!
西安说交大指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说交大指西南交通大学!
华东说交大指上海交通大学!
名字中带交通大学的工作都不错!
不同地方的人,提到不同的交通大学,是不同的认知程度。因为全国有不少的地方都有所谓的交通大学,而且这些大学都有自己比较强大的专业实力和独特的专业特色,所以,提到交通大学,当地的人都感到非常的亲切。
陕西的人,甚至西北地区的人提到交通大学,马上就会想到西安交通大学,这所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
上海的人甚至华东地区的人,一提起交通大学,就会想到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综合实力非常强大的研究型,开放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交通大学,它的综合实力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非常强大,是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又位于我国的第一特大城市上海;
北京的人甚至河北省的人,一提起交通大学,就会想想起北京交通大学,它是我国铁道类专业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大学,也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一流学科入选高校;
西南地区的人说起交通大学,就会以西南交通大学为自豪和骄傲,它是我国铁道类专业的顶尖级大学,为我国的铁路事业的发展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它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一都学科入选高校;
重庆的人说起交通大学,肯定是指重庆交通大学;它在土木工程,道路桥梁,铁道等专业方向,具有独特的专业实力;
大连的人说起交通大学,肯定就想起大连交通大学,兰州的人说起交通大学,还有一部分人就会想起兰州交通大学,江西的人说起交通大学,就会想起华东交通大学;
所以不管什么地方的交通大学都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培养的许多卓越的优秀人才,都是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各条战线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大学。“阡陌交通,四通八达”,这些交通大学必将继续在共和国高等教育的园地中,蓬勃向上,开创辉煌。
到此,以上对于山阴一中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阴一中高中毕业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