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教龄津贴和地方性津贴等部分组成,随着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目前又增加了乡村教师补助,提高了班主任补贴,调整了教师教龄补贴。本来这些组成要素的实施,我们国家已经经过了科学的分析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些组成要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认为不管按工龄还是按职称发工资,都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正所谓众口难调,我们只有不断的改革发展,在实践中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赶鸭子上架,急于求成。
其实,在我们教师的工作组成部分中,大家呼声最高的就是岗位工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照职称的高低而分配的部分。比如,按目前的工资发放标准来说,如果你是中级职称或者说中小学一级教师,那么,你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最低是十档2007元,最高是八档2440元;而如果你是中小学高级教师,那么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最低就是七档2773元,最高是五档3405元;正高级的工资档位更高,差距也更大。如果有两位老师,一个是中级职称,另一个是高级职称,他们的学历、教龄等都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工资每月也至少相差333元。至于工资其他的组成部分,大都是按照教龄多少、工作量的多少等因素分配的,大家意见相对较小。
当然,已经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老师可能就赞成职称方案,那些没有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老师,或者正苦苦挣扎在职称评定漩涡中老师们,就会更倾向于取消职称,实行其他的工资分配方案。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国家正在努力的改变工资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比如逐渐实行的绩效工资。同时也正在多渠道的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如我们的班主任补贴由过去的几十元提高到了400元,增加了乡村教师补助300到500元等等。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的待遇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欢迎关注犀利老师,一起讨论校园教育问题。
在同一个地区,职称、教龄和学历基本上就是决定工资高低的“三剑客”!
刚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从教,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这可以说是某些教师工作了一辈子有可能都不能实现的高职称。那么,这样高学历的博士教师职称不可谓不高吧,他(她)的岗位是10级,岗位工资是2007元;薪级是9级,薪级工资是569元。二者构成的基本工资就是2578元。
因为70%的绩效工资也是与职称和教龄有关系,所以其这块工资只能按照本职称的最低档确定工资,最初定的是501元。
(注: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时的标准)
现在,拿我来给这位博士教师比一比。我的教龄是30年,职务级别是中级8岗,岗位工资就是2440元;我的薪级是30级,薪级工资是2198元。这两块合成的基本工资就是4638元。绩效工资当然也是按照中级21年以上的标准计算。其中的一个岗位工资都要比博士教师的基本工资高。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是某一个条件决定的,而是职称、学历和教龄这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三者可以说就是决定教师工资高低的“三剑客”!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按职称涨工资就不应该人为设置名额,名额有限同等条件却不能同等对待!不是不够水平,仅仅是名额有限!如果条件符合就应该评定上一档次的职称!而不是人为的设置名额,也不知道有什么科学依据!
目前按教龄涨工资比较合理,只要考核达标,就可以晋级,并给予教龄补贴!现在教龄最高10元,等同虚设!如果提高教龄补贴可以鼓励教师终身从教
只要思想上不把绝大多数教师认定是想混日子的人,从这个思路出发,那就毫无疑问应该按工龄涨工资,甚至应该按照工龄发工资。对于某些人口口声声所说的混日子的教师,应该通过公平的考核打分,同行评价来认定,该给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该扣多少工资就扣多少工资。千万不要以老师可能要混日子为理由就利用职称制度来给老师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并按照这种等级涨工资和发工资。这是极其荒唐而又可恨的,是一种居心不良的制度。
现在教师实际涨工资大多仍按职称高低来。尽管老师有意见,也根本不能改变现状。这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尝试进行小步伐改革力图改变现状。但是效果仍不理想。不从根本打破利益集团不从体制机制上突破,改革是难以成功的。
本来国家和社会是希望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来提高教师的地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现实是越努力做实事一线教师获利越少。长此下去如何是好?
建议教师工资大部分与实际工作量,工作效果挂勾。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让钻空子走上层路线者不能从中获取最大利益。让权力无法从中获益。
有效控制权力泛滥,遵循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民主公平竞争制度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
我是一名HR,关注我,为你解答职场困惑。
员工进入一家公司之后觉得不合适离职是常有的事情,这样的老板是典型的没有格局,没有肚量的老板。老板觉得惋惜很正常,可是翻脸就不对了。员工离职老板翻脸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老板觉得公司培养了员工员工不知感恩
很多员工在进入公司的时候是一张白纸,公司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培养这个员工,这个员工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不合适离开了,这个时候有的老板会有一种“输不起”的心态,觉得我们公司花费这么多时间去培养你,把你培养好了你就要离开,这是对公司的不负责任,一点也不知道感恩公司。其实老板自己觉得对员工很好其实未必,员工的加班加点,辛勤付出老板可能也没有进行加薪或给予相应的鼓励,所以员工离职老板先自省,而不是怪员工。
员工离职带走公司客户
这种情况都发生于一些销售人员的身上,销售人员往往手握公司很多的客户资源。有的销售人员一离开公司之后就顺便把所有的客户也带走了,这样的做法不能怪老板翻脸,是员工先不厚道。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公司来说,客户对公司的生存是很重要的,销售人员把客户带走了公司可能要面临比较大的损失。所以员工在离职时也要交接好工作才行。
在职时老板要诚心对待员工,员工兢兢业业工作,离职时员工做好善后工作,老板也应体面送别员工。
我是一名HR,有职场困惑可以关注我哦!
员工离职老板翻脸,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很普遍,但不排除这种现象。
2006年,春节放假回家过年,我一个初中同学就曾经上演过这样的"丑闻“。他做的是瓶盖生产和销售,手下雇佣着50多个人,平时做事小气且下手够狠。当时,一个仓库主管强行离职,惹怒了他,当着离职员工的面极为失态,甚至爆出粗口。在这件事情上我真的是很鄙视他。
一个人生气一般是被人“捅了肺管子”。如果非要找出个为什么,需要从老板和员工两个角度来看到这件事情。
老板的角度
如果说私人恩怨,作为老板来讲,与员工之间一般不会存在,因为两者在私人事务上几乎没有交集。但是老板有自己的立场和关注点。
1.老板对公司利益极为看重
在老板的眼里,一般没有什么比公司的利益更为重要的了。因为老板对公司具有一定程度的所有权,公司的利益得失与其直接相关,如果对公司的生存发展或者收益是有利的,他肯定高兴;如果员工的某种行为或者个人的工作导向对公司的利益是不利的,他一定反对。
所以,当老板觉得自己的直接或者潜在利益受损,甚至受损的程度已经超越了自己能够忍受的底线,便会生气、发脾气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
2.老板定的规矩被破坏,影响恶劣
为了保证公司的有序运行和维护自己对公司的掌控,老板要么在制度范围内,要么在制度范围外拟定一些或明或暗的“规矩”。这些规矩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公司的所有员工。
比如,有些老板比较重视公司的浪费情况,如果发现某员工在工作期间出现了大量的浪费或者资源消耗,会大发雷霆。这些规矩是老板能够接受员工的底线,是他自己感觉员工必须要做得到的事情。
一旦离职的员工触犯,老板发怒也就不奇怪了。
3.老板个人的性格脾气有直接原因
尽管有些员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对公司造成了一些所谓的利益侵害,但是有修养的老板能够控制得住,大不了按照制度或者法规办理就行了。然而,有些老板个人意识比较强,甚至极其重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
某公司一位员工,做的是翻译工作,离职交接后就走人了。可是刚离职第二天就接到了公司的电话,说是老板生气了,原因是临走时没有和他打个招呼,要求离职员工必须回公司向老板道歉,否则扣罚剩余的工资。
这种过分的做法在一些企业里是有发生的。而且老板的发怒让人莫名其妙。
员工自己的角度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自己离职让老板发怒,肯定是犯了“大事”了。不管正确与否,触到老板的“肺管子”了。
1.一些过失行为触犯了企业的利益
曾经有一名员工,利用公司财产管理不规范的漏洞,在做完表面的离职手续后,匆匆走人。但是和他一起离开公司的还有一本公司的客户通讯录。因为交接的时候并不严谨。
但是,员工前脚刚离开公司,HR在查验交接记录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连忙打电话联系,但对方没有接电话。于是HR将问题上报给了老板,老板大怒。
对于这种“背叛”行为无法忍受。因为一旦客户信息泄露,意味着公司利益的巨大损失。
2.员工的一些行为触碰了企业的价值底线
有些员工离职的时候并不痛快,对于领导、同事甚至公司都满怀怨气。觉得自己反正要走了,就开始无所顾忌,管不住自己的嘴,泄漏一些公司的隐私或者无中生有的造谣挑拨,导致公司非常被动和尴尬,同事之间也不和睦。
本来好说好散就可以结束的一个离职,因为几句话的原因闹僵了。老板发脾气,不允许离职甚至想办法“惩罚”满嘴“胡说”的员工。
3.有些员工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
有些员工,要离职了。既不正式提出离职申请,又不办理离职手续。
回家后,通过微信或者其他社交方式留个言,第二天就不来了。所有的工作都扔在那里,离职员工个人的工作情况和进展大家都不清楚,甚至一些涉及财产方面的事情也都不清楚。这种过于任性的做法很容易激怒公司,包括老板。
公司不是不允许你离职,但是不按照规矩出牌,过于任性的作为会惹怒老板,甚至会因此付出没有必要的代价。
离职其实没那么复杂,应该善始善终
1.从企业角度来讲,员工毕竟给企业付出过。
不管员工在企业表现如何,毕竟相逢一场,在临走的时候宽容一下,甚至关怀一下,给大家留个好印象。
这不仅是对离职员工的一种态度,更是给在职员工的一种心理安慰。让大家觉得在公司工作有安全感,公司值得信赖。
2.从员工角度来看,临走给企业留个好印象
不管自己乐不乐意,高不高兴,离职了,以后还可能相见,甚至可能在工作上发生交集。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尽量配合把工作做好。
一方面是态度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一个离职把自己弄的心情不好,不值得。
离职是考验企业和员工素养的时候,也能看出双方的格局与本性。老板翻脸可能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更多的事职场人基于自我角度的思考。
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指尖视野”,谢谢!
277 这个问题放在草稿栏有两天了,一直在想如何回答比较能清晰明了。
其实也不是每个老板都是这样的,至少以我本人来说至今历经七任老板,也只有一个是从此不再往来的。
不再来往的这位是个刚创业不久的海归,最开始时经朋友介绍找到我,说有一个项目比较有挑战,希望我能加盟他的创业团队。当时也正恰巧是我在原单位工作五年的一个坎儿,再加上人家是上门到找我谈,颇为感动和心动,也就直接行动了。原单位老板也是竭力想挽留我,甚至还特事特办给我申请了“停薪留职”备忘录。
到那家新单位,才发现创业的确不容易!各种小心谨慎,各种“坑蒙拐骗”,各种情感舒发,但就是让人看不到前景。
一年多时间,在外地住了八个月,才把那个项目做完,样机也拿到北京去展示了,本想着能看到真正量产,却被告知整个项目都打包出卖了。期间还做了好几个委外设计的项目,也都是“短平快”的搞法儿。而我作为一个设计者,其实是非常期待能看到自己设计的东西能变成产品大量面市的。
这种理念上的差异使我的情绪很不好。再想想创业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欺骗”或“忽悠”也令我颇为不自在,终于摊牌说不如辞职罢。
我突然提出要辞职,老板应该是很不爽的,接连好几天都不愿意理我。我也不管那么多了,按照之前他对待其他离职员工的要求,把该留下的资料归归类,并理出清单准备好交接,其他的一概销毁。事实上,他也没有多留我几天,一个星期后我就办好手续走人了。说真的,这次离职是我唯一一次如此决断如此不留后路的,估计那位老板也是相当恼火的罢。
事后回想,我也觉得自己做的有些冲动了,其实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伙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却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对他看来无疑是非常不仗义不道德的。职场上,“非友即敌”,从此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也就再无联络了。
以上仅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留言讨论或点赞鼓励,谢谢!
到此,以上对于初中毕业证延发一年是什么情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中毕业证延发一年是什么情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