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身残志坚的将军

作为一个将军,先天残疾的很少,但因为战争造成的后天残疾,又颇多无奈。

榆林学院毕业证有什么颜色的,可以教我做一道菜吗

面对因战争造成的残疾,是看淡人生,终止自己的事业,还是继续奋斗,努力再创辉煌?这是个巨大的选择。

在中国滚滚的历史大潮中,涌现不少这样的将军,虽然身遭不幸,但心志却极其坚韧,仿佛是个打不倒的不倒翁。

在这些人中,有三个人特别出色,值得万千敬仰。

“军神”刘伯承



刘伯承,新中国十大元帅,军事指挥能力异常突出。抗战时是八路军的129师师长,曾经在太行山地区,和邓小平一起创下无数辉煌。

刘伯承出生于1892 年,家境一般。辛亥革命发生后,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1914年,刘伯承在上海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底奉命返回四川,拉起了400余人的队伍,组成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

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在看病时,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剧烈疼痛,坚持不用麻药,这个举动给做手术的德国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称之为“中国军神”。

也许很多人失去了一只眼睛后,生活就进入了灰色,就失去了动力,但刘伯承却没有被这个不幸打倒。护国大战、护法大战都没有缺席,进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慢慢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洗礼,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刘伯承在组织安排下,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0年,刘伯承毕业回来,开始大放异彩。在红军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都能看到刘伯承的影子。

抗战期间,刘伯承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更是肩负重任,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更是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后,刘伯承担任了南京军事学院的院长,1954年后,刘伯承先后担任了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看着刘帅的辉煌经历,仿佛那只眼睛不曾失明过。也许曾经有过看笑话的人,但看到刘伯承做的每一件事,打的每一个仗,很多人就此闭嘴了。

刘伯承绝对是身残志坚的典型代表

彭绍辉



彭绍辉(1907--1978),湖南湘潭人,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1927年参加了湖南的农民自卫军,412事变后,彭绍辉南下参军,到了彭德怀麾下,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革命之路。

1933年,在一次和国民党的战役中,彭绍辉左臂负伤,最后因臂骨被击碎,伤势过于严重,医生不得已锯掉了这条胳膊,从此彭绍辉成了独臂将军。

命运和彭绍辉开了个玩笑,而彭绍辉却根本没有被打到,以惊人的毅力,快速学会了如何单臂打绑腿、如何单臂上马、如何单臂协调其它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

真是因为这种精神和态度,导致彭绍辉在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中,表现英勇,立下大功,被授“红星奖章”。

第五次反围剿时,彭绍辉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师长了。

1939年百团大战时,彭绍辉发挥出色,所带队伍歼敌3500余日军。

解放战争后期,彭绍辉作为一名军长,转战西北战场,立功无数。

1955年授衔时,彭绍辉被授予“共和国上将”称号。

1978年,这个身残志坚的老人,安然离世。

孙膑





孙膑是战国初期最出名的军事家之一,据说是孙武的后代。

但孙膑悲催的是,由于才华过于突出,在魏国任职期间,被人暗害导致双腿尽废,而暗害他的人缺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庞涓,这到哪说理去?

双腿废了的孙膑痛苦不已,但痛苦也没用。悲催的是,孙膑不仅双腿废了,脸上也刺了字,而且做了刑徒。看来,出头之日遥遥无期。

机会终于来了,齐国使者来到了魏国首都大梁,孙膑想尽各种办法,见了齐国使者一面。使者被打动,回国时,把孙膑偷偷地装到马车上,运回了齐国。

到了齐国后,孙膑做了田忌的门客,我们所熟知的“田忌赛马”就是孙膑策划的。

田忌看这个门客不简单,就将其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和孙膑做了交流后,非常认可孙膑的军事理论,然后先请他做了兵法教师。

其后,在“桂陵之战”中,孙膑使用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的策略,占据了一些优势,但并没有摧毁魏军的主力,不过幸运的是俘虏了庞涓,看来大仇可以报了。谁知道,魏国在韩国的帮助下,开始逆转形势,在各方调停下,庞涓被放了回去,这让孙膑很郁闷。

机会还是有的,因为“马陵之战来了”,在孙膑的设计和安排下,庞涓被杀,魏国十万大兵被歼灭,从此,魏国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开始称霸东方。

以上三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身残志坚”的将军,虽然他们身有残疾,但还是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当然,身残志坚的将军不止这几位,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介绍这三位。

(请关注,一起探讨和交流)

刘伯承元帅是人民解放军的创始功臣和共和国开国元勋,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传奇人物。

刘伯承从民初讨袁护国护法之役,中经大革命,南昌起义,苏维埃运动,红军万里长征,抗日战争,组织和指挥部队大小仗打了数千次,仅在抗日战争头3年里,他率领八路军129师就经过3156次大小战斗。
::'

在这些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而屡次负伤。据统计,刘伯承从军后在战争中身体负伤9处:

左脚一伤;颅顶一伤,

右眼一伤,这是重伤,使其不幸右眼致残,

右腿股动脉一伤,是重伤险些丧生,

左臀部伤,左腿排肠肌受伤,损破了神经,一度不能行走,后以坚强毅力艰苦锻炼,恢复正常。

右腿腓肠肌一伤,弹头不深,自己用手指抠了出来,

左脚侧与右手侧各曾受伤。

粟裕大将军。南佂北战,金戈铁马,弛骋疆场。身先士卒,出身入死,六次负伤,英勇事迹可歌可泣,令人敬佩敬仰。

武平之战首洒热血。192年粟裕大将在阻击战中受伤昏迷,流血如注,醒后艰难地爬行赶上部队。

29年抢占宁都再次中弹,30年一次指挥歼灭战,被炮弹炸伤,头部一彈至死未取出。33年硝石苦战中左臂残废。

34年陈村遇险右臂挂彩,17年后入北京医院动手术取出弹头,36年云和奔袭战中脚踝负伤。

敬请关注,不吝赐教。

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开国元帅刘伯承。

刘伯承元帅年轻时投笔从戎,进入川军后跟随熊克武南征北战,参加过护国战争、护法战争、驱逐滇军等战斗,立下战功无数,有川中名将的称谓。在护国战争中刘伯承元帅眼部受伤,做手术时他拒绝使用麻药,做出了堪比关云长刮骨疗毒的壮举,被称为“军神”。

刘伯承元帅积极追求进步,在杨闇公、吴玉章等人影响下逐渐倾向共产主义。1927年,刘伯承元帅领导了泸顺起义,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军长。泸顺起义失败后,刘伯承与周总理、朱老总、叶挺、贺龙等人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刘伯承担任起义军参谋长。之后刘伯承在我军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务,指挥过巧渡金沙江、智算神头岭、邯郸战役、上党战役、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是我军历史上战功赫赫的名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用单腿走完长征的开国中将钟赤兵将军应该算一个。

钟赤兵原名为钟志禄,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给自己改名为钟赤兵。1930年,年仅16岁的钟赤兵参加了红军,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历任第五军三师宣传员、连政治委员、师军需处政治委员,第四师十二团总支部书记等职。1935年,红军一渡赤水之后,为了便于作战,红军缩减了编制。红三军团由原来的4个师缩编为4个团,钟赤兵任第12团政委。为了摆脱身后十多万人的国民党追兵,毛泽东决定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城。娄山关是遵义城的屏障,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黔军在这里派有重兵驻守。娄山关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夺取娄山关,身为团政委的钟赤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亲自冲锋在前。王家烈的黔军被称为“双枪兵”,在烟瘾过足之后开始向红军反扑。钟赤兵的第12团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终于攻占了娄山关,在战斗的过程中钟赤兵多次负伤。为了攻克娄山关,钟赤兵不顾自己的伤情,一心只为了将红旗插上娄山关。

红军二占遵义城后,医生为钟赤兵治伤,由于没有及时救治包扎,加之受伤后又继续战斗,敌人的子弹把钟赤兵右腿的骨头都扭碎了。因此,钟赤兵的伤势非常严重,必须从小腿以上截肢。当时红军的医疗条件特别差,既没有麻药、也没有截肢用的医疗器械。医生就用农民的砍柴刀和锯子经消毒之后给钟赤兵做了手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钟赤兵几度昏死过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这个硬汉子终于苏醒了过来。第一次手术之后,钟赤兵的伤口被感染,他的腿肿大并发高烧,为了保住生命,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截肢。第二次手术,钟赤兵右腿膝盖以下剩余的部分被截去。第二次手术之后没几天,钟赤兵的伤口再次被感染。医生对钟赤兵进行了第三次手术,这一次钟赤兵的整个右腿从股骨腰部截了去。

半个月之内,钟赤兵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了三次截肢手术,在坚强的毅力下,钟赤兵挺了过来。没有了右腿的钟赤兵变成了一个残疾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短期内难以恢复,加之又在长征途中,钟赤兵能不能跟随大部队继续长征成为了一个问题。钟赤兵得知这个消息后对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说:“军团长,就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队。无论如何,我不离开红军。”彭德怀毫不犹豫地告知钟赤兵:“就是用三军团一个团抬,我也要带上他!”钟赤兵的英勇事迹传到了毛主席哪里,毛主席将钟赤兵从红三军团调到了中央卫生部休养连,随中央直属部队行动。就这样,仅剩下一条腿的钟赤兵爬雪山、过草地,凭借自己的坚强毅力,身残却志坚,单腿走到了陕北。

钟赤兵受伤的时候年仅21岁,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做了三次截肢手术。手术成功之后,又以顽强的毅力单腿从贵州走到了陕北,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钟赤兵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在北京逝世。

在我国革命进程中,由于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加之医疗条件太差,我们的将军们除了牺牲的外,还有不少伤残的,1955年授衔时,就有8位独眼将帅,11位独臂将军,2位短臂将军,3位独腿独脚将军。以至于毛泽东都感慨滴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呢?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部队,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让我们看看这些百战余生、身残志坚的将帅们:

1.独眼将帅,8人:

开国元帅1人:刘伯承

开国上将1人:周纯全

开国中将3人:李作鹏、赵熔、徐斌洲

开国少将3人:石志本、李文清、贺庆积

2.独臂将军11人,其中

开国上将2人:贺炳炎、彭绍辉

开国中将2人:余秋里、晏福生

开国少将7人:左齐、苏鲁、陈波、彭青云、童炎生、廖政国、朱生达

3.短臂将军2人

开国少将:龙书金,左臂残废

开国少将:罗应怀,双臂残废

4·独腿独脚将军3人

独腿将军2人:开国中将钟赤兵、开国少将张和

独脚将军:开国少将谢良

这些将帅,为了革命舍生忘死,每一个人受伤致残的故事都感人至深。比如刘伯承元帅右眼是在护国战争中被子弹击中,后来要进行手术,为了能继续指挥战斗,坚决不用麻药,使为他做手术的德国医生称之为“战神”。开国上将贺炳炎,在红军时期作战时子弹击中右臂,由于缺乏治疗条件导致其昏迷不醒,为了保住他的生命,战友们决定趁他昏迷用几个人按住他,用木工师傅的大锯子给他截肢,因为没有麻药,中途他疼醒了,赶跑了按着他的人,要来一条毛巾咬在嘴里,让大家继续锯!最后胳膊锯了下来,贺炳炎满头大汗,毛巾咬得稀烂!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闻讯赶来,走到贺炳炎仍在一边地上的胳膊那里,找了一会儿用手帕小心翼翼包好。其后每当有打仗动员时,贺老总就拿出手帕打开说:这就是红军师长贺炳炎的骨头渣!这就是最有力的动员。

向这些英勇无畏的开国将帅们致敬!


可以教我做一道菜吗

十分下饭有经济实惠 的老北京的贫民菜 ,呛炒水哥的 丝,市场上买的水哥达切丝泡泡,黄豆,或青豆泡大,放油烧热葱姜蒜辣椒 呛锅放入水哥达丝翻炒,加糖醋料酒炒熟出盘非常下饭。

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做菜在我看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想学做菜简单,就教你一道容易上手并且好吃的下饭菜:尖椒土豆丝。

一、准备一个土豆去皮后洗净切成细丝,用水洗一下捞出,放在加少许白醋的水盆里备用。切一些尖椒丝备用。切一些葱、姜丝备用。

二、做一盆水,水开后把土豆丝放到里面,不等开锅就捞出沥干水分。

三、铁锅上火烧热放油,油热后放葱、姜丝炝锅,随后放入尖椒丝,煸炒一下就放土豆丝煸炒,炒匀后改小火调味,放一些盐、鸡精,然后开大火(喜欢吃酸可以在锅边淋一些醋),炒匀出锅装盘了。

这个菜很容易并非常下饭,希望你能学会它。

都在做菜,咱就来一个汤吧。

原材料:海菜,鸡蛋,豆腐,虾(我用了虾仁)

豆腐切块,鸡蛋打碎在锅里煎好,我用的干海菜泡发好,备用。

锅里加底油,把虾下进去炒出虾油,虾油出自于虾的头部,加料酒,白糖,蒜末,我加了一丢丢味极鲜。然后加水,把豆腐和海菜下进去,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然后把海菜和煎鸡蛋(切成块状)下到锅里,然后加盐少许,鸡精少许。大火烧开后出锅,临出锅前加一点香油。

推荐阅读:

初中毕业证丢失不用愁,解决方案在这里!

高中毕业证丢失,疑虑解答与后续步骤??

揭秘收入证明背后的故事,开启你的收入证明之旅攻略??

揭秘收入证明背后的数字真相??

揭秘海外华侨收入证明,海外生活的真实面貌探索

无银行流水贷款回单生成指南,深度解析与实用建议

中国银行企业流水真伪查验全攻略解析

闪腰证明书中的秘密与真相大揭秘??

收入证明,揭开财富增长面纱的奥秘??探索财富增长之路

眼科证明书详解,重要性及相关事项解析??️

爱心证明书,无私关怀的力量与奉献精神的彰显

转场证明书的独特价值及其应用场景解析?⚡️

党费缴纳证明书,信仰与担当的见证时刻

大专毕业证丢失,是否影响继续考本科?探讨学历晋升的可能性与条件。

毕业证丢失怎么办?全程指南助你迅速摆脱困扰!

福建省高中毕业证遗失,找回遗失的记忆与证明攻略 ??

深度揭秘,京东集团(JCR)收入证明背后的故事与真相

邯郸收入证明深度解析,探寻真实情况与发展机遇

返聘收入证明,重塑职场价值,二次就业新时代启航

兴业银行流水真伪查询攻略,保障您的金融权益

海菜是一种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比较丰富的一种水生植物,可以调节血脂,血糖,对人体的功能起到有利的功效。

豆腐是我们的传统食品,被成为植物肉,有清热润燥的作用,适量食用,可是解除体内的热毒,而且还有补血养颜的作用。

海菜豆腐汤对于女士可以美容养颜,适合大部分人群。

很高兴认识你,也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拿手菜我做的炒肝尖比较拿手[可爱]

主料: 首先猪肝要挑选新鲜的猪肝,最好是边儿上的,去掉筋膜,用水冲洗干净,切成薄片,搭配一个洋葱,紫洋葱和白洋葱都可以,把洋葱洗净切成小块儿备用,再放一两个青红椒,也洗净切成块儿。

配料: 葱姜蒜沫,葱姜蒜可以多准备一些,是平常炒菜量的三倍,葱姜蒜可以增香去腥,花椒,干辣椒段儿,小米椒一到两个切成小粒儿,切点香葱段或者蒜苗备用

调料: 生抽,老抽,醋,白糖,料酒或者白酒

开始制作:

1. 热锅凉油,先将洋葱和青红椒炒至断生盛盘备用

2.另起锅烧油,锅一定要烧热,下入肝尖划散,炒变色,立刻盛盘备用,否则肝尖就老了

3.将锅洗干净,烧热放油,下入配料葱姜蒜干辣椒花椒小米椒爆香,倒入肝尖迅速翻炒,先放适量料酒或者白酒去腥,再放适量老抽上色,使成菜更有食欲,然后放生抽调味儿,加入醋,白糖(糖醋的比例是2:1)

4.最后放入超好的青红椒一起翻炒几下,撒上香葱段或者蒜苗就可以出锅啦[耶]

一道简单快手炒肝尖就做好了,搭配一个青菜,一碗白米饭,跟家人一起享用吧[大笑]


红烧牛腩,家常菜,我没有认真研究过大师们的规范做法,什么油、盐、佐料配比、火候的掌握之类,自己在家瞎琢磨,完全没有什么讲究和章法,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反正母亲和孩子赞誉不绝就算成功,因此这个方法这么些年,我也就一直延续下来。

做法很简单,味道还不错,在我家挺受欢迎。大家看哪个步骤不对,你们是怎么做的,还请多加指教,等我有所改善之后,再上一篇新文,非常感谢。

下面是我做红烧牛腩的操作步骤,手机像素不好,可能有些影响视觉,还请谅解。

一、牛腩切成一指半大片,正面反面都用擀面杖轻轻敲打一会儿,目的是敲断牛腩肉的纤维组织,吃起来没有“柴”的感觉,然后切成小块。

二、焯水、加入两铁匙料酒去腥。

三、加入花椒去腥。

四、牛腩焯水后捞出沥水,另起锅,放入冰糖,冰糖比白砂糖烧出来的肉颜色红亮好看。

五、小火翻炒牛腩上色后,加入两铁匙料酒。

六、加入一铁匙蘑菇酱油提香。

七、翻炒均匀后,加入两片香叶、两三片八角。

八、加入几片姜片。

九、加入一铁匙香醋,去肉腥、肉也容易炖烂,然后倒入没过牛腩的热水。

十、大火烧开,换小火炖一个半小时后,加入土豆块、蒜片,也可以加入山药之类,依自己的喜好。

十一、二十分钟后,加入一铁匙蚝油。

十二、稍微翻炒均匀后,色香味美的红烧牛腩出锅啦。

牛腩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益处,尤其是老人、孩子。既可以补气血,又能补脾胃。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并且含有不少矿物质,经常食用牛腩,可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能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油画吗

朋友在后海开了一间酒吧,晚上很是热闹,常常座无虚席。

不过,如果是冬天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常常晚上一个客人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歌手了,就老板自己弹钢琴,自我陶醉,而我恰恰喜欢冬天去。

赶上一个落雪的黄昏,坐在酒吧里喝一杯,看看窗外的雪景发发呆。这个酒吧最吸引我的是墙上的那幅画,老板说是宋庄的青年画家王艺杰临摹的米勒的《晚钟》。

洛日的余晖中,忙碌了一天的农民夫妻听到远方传来教堂的钟声,放下手里的活儿,站在田间默默祈祷,画面上是朴实的农民,粗糙的农具,漫天的晚霞还有地平线上若掩若现的教堂……

画外的我仿佛也听到了教堂的钟声,悠远、深沉而纯净,心便安静下来,原来艺术是可以慰籍心灵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油画,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晚钟》

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最欣赏的一幅油画作品是: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一1875)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农民画家。他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十八岁开始学画。虽然一度进过画室,拜过老师,但主要还是靠自学。他曾在卢佛尔博物馆悉心研究古典大师的艺术,更把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大自然当做绘画创作的源泉。

在米勒三十五岁那年,他随着全家迁移到巴黎近郊的巴比松村定居,直到逝世。米勒在巴比松村一边从事艺术创作,一边进行田间耕作。他和农民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并在自己的绘画中加以表现。

米勒到巴比松村后创作的第一幅油画是《播种者》,作品歌颂了大地的主人,塑造了农民朴实的形象。随后又完成了《收割者就食》、《剪羊毛者》、《正在接枝的农夫》等一系列平易近人,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乡土田园风格的作品。《拾穗者》是他随后创作的最为著名的油画作品。

这是一个秋收的季节。阳光柔和,田间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在地平线的远处,堆放着收割的谷物。田里有三个妇女正弯着腰认真地拾捡起散落在田间里的麦穗头。一个妇女由于长久地弯腰而觉得腰部酸痛,正在稍稍地伸一伸自已的腰。三个妇女的动作自然而深沉,她们的面部处在阴影中,但她们的身躯由于光的作用,显示出很强的体积感,结实、厚重,犹如雕塑一般。正在拾穗的手格外富有情感,手指的动作是那么地形象逼真。这正是《拾穗者》描绘的情景。

米勒的《拾穗者》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的艺术魅力:a、构思的巧妙。农民生活的疾苦和贫困处处可见,画家没有撷取缺少食物的锅台、无法遮体的破衣烂衫,更没有乞讨流浪的场面,而是靠双手和汗水在空无庄稼的田间寻觅遗漏的少的可怜的麦穗。b、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地逼真生动,站在《拾穗者》画前,就好像自己也站在了那块收割了的麦田之中。c、而产生艺术魅力的前提是画家卓越的绘画技巧。

但让笔者更钦佩的是《拾穗者》所展示的思想性:对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不得不靠拾麦穗去维持生计的深切的同情。这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绅的《悯农》,如果一个画家一个诗人,心中没有普通百姓,目光盯住的不是周围平实的生活,是很难创作出此类作品的。

米勒的《拾穗者》曾于1857年展出于沙龙,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据说只卖了2000法郎,现在它是巴黎卢佛大博物馆的精品之一。

到此,以上对于榆林学院毕业证有什么颜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榆林学院毕业证有什么颜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榆林学院毕业证有什么颜色

相关内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