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就业报到证
报到证,是1999年以前的派遣证转化而来,是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教育统招生)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时须持报到证。由国家教育部印制,并由教育部授权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主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报到证分上下两联,上联交毕业生本人报到使用,下联由学校装入毕业生档案),是只有列入国家或省毕业生就业方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才能持有的有效报到证件。
二、报到证分为几种类别: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毕业研究生报到证”
毕业研究生报到证
“普通中等专业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普通中等专业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三、报到证的主要用途:
1、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2、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
3、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证明;
4、是人才中心与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5、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
6、是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证明。
四、《报到证》有何作用?
1.《报到证》是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的证明。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就业时,须持《报到证》。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手续。毕业生到接收单位报到后,《报到证》由单位人事部门存档。工作以后如发生工作变动,《报到证》是新单位接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2.毕业生报到后,持《报到证》及接收单位有关证明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3.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入学时没有办理户口迁移关系的毕业生如在异地就业,持《报到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4.报到证正页由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时交给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上面的日期是工龄的开始年限,与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交纳年数都有关;
5.报到证是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必备材料;
6.待就业毕业生可凭《报到证》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或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代理手续;
7.持《报到证》到有关部门办理自主创业手续及减免有关税费;
8.证明持证毕业生是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而被录取的学生;
五、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为五类:
第一类、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合同就业、出国就业、灵活就业、等待就业。
第二类,深造,是指在中国攻读博士或博士后学位。
第三类、是定向学生。
第四类、是暂停派单。
第五类、是延期毕业的。
以上五类中,不是每个毕业生都会有报到证,这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关。只有第一类会发放报到证,后四类都不会。
我大学毕业14年,都没见过报到证是什么样子。当年毕业的时候,我们学校在就业指导这一块工作也比较少,我们学生也基本都是各显神通。这些年,我长期混迹于体制外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共性是档案、社保方面管理不太健全,而且我的毕业证书也只是隔几年才拿出来晒晒太阳。目前为止,报到证问题对我整体没什么影响。前几年,翻看过一次我朋友的档案,觉得对自己经历是一个客观记录,所以萌生找回档案的想法。现状是,我档案还是学生身份,早已打回原籍,我需要找到或者补开报到证,把档案变更为人事档案,才能迁入我现在的居住地,疫情原因还没开始办理。
虽说对我没什么影响,但如果你有考研、留学、考公务员或进国企等想法,现在处于毕业前后阶段,建议你按照正规流程处理自己的报到证和档案等问题。
报到证要看您到什么企业,一般来说外资企业,台企,民企对这方面不太会有要求!他们一般只要求有毕业证原件,学信网验证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要去事业单位,考公务员或者去国企以及有档案保管权限的单位,那么报到证就是必需品!下面以企业实际经历跟你说明:
首先,报到证是这些单位判定你是应届毕业生的依据,有一个可以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很多单位校招和社招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培养机制及晋升待遇都不一样!哪怕你们是同一年毕业,如果有人没有报到证,不能是毕业就业的待遇!
其次,报到证是档案接收的依据,一般在签订三方后,办理报到证就会把档案发送到单位,如果没有单位接收可以选择留在学校2年或打回原籍!如果你没有报到证,你的单位会收不到档案的!事业单位,国企及公务员岗位,档案也是作为评选干部的依据!
所以同学们要保管好,虽然有几联,有的学校并不会把另外一联放到你的档案里面!
末位淘汰制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而且也是一种不合法的制度。不知道现在哪所大学还在实施这样制度?本人虽然不是律师,但是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不合法的,这么明显违法的事,在大学里还能存在吗?如果有,想问一下这所学校开设法学专业吗?如果没有开设法学专业,那么这所学校开设法学相关的课程吗?大学里至少应该开设法学基础类的课程,校长和书记,应该和你们学校教授法学课程的老师讨论一下,这个制度是是否合法。
网上有很多关于末位淘汰制合法性的讨论。在企业中,末位淘汰制度用于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这个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虽然这种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端。而且这个制度与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冲突,在我国企业中这个制度是不能明目张胆存在的。大学的管理者竟然效仿这样的制度,让我感觉还是管理者的能力不够,法律知识也不够。
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按要求完成了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习成绩达到合格,就应该准予毕业。排名在最末位的学生,如果达到了规定的毕业的要求,满足毕业的条件,也应该发给毕业证书。现在国家都在依法治国,学校的管理,也应该依法治校。学校每一届的学生,总会有人在学习成绩上排名末位,但不是每一届学生都应该有人拿不到毕业证。末位淘汰这样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制度,应该坚决取缔。
其实哪个阶段都应该采取末位淘汰制。哪怕是小学生也是一样的。就是说,如果我规定你每一科平均分都必须及格的话,到了小学六年级毕业市里面,你考不及格,那不好意思,小学毕业证你拿不到的,你得再想办法在本学校或者其他的学校去找学位,再读一年。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使命感。别告诉我应试教育没用,应试教育是非常有用的,而且西方的那一套也必须得考试,考试不过关,一样升不了级。在外国,你看到那些从小就有一点天赋,喜欢核方面的知识,就有大学借出一个核能实验室给一个中学生去做试验的事例,其实人家没有告诉你,这个学生是超有后台关系的。不要太过于相信西方的那一套。他们之所以那么发达,这几百年来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们把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集中在他们的国家,其实他们本身国民的素质修养并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好。一个疫情就全部暴露出来了。
以前我们一直都采用老师的末位淘汰制,其实这个方向是错的。现在我们的大学生更加要采取末位淘汰制。曾经有一篇文章写到,现在的大学生去上课,到什么地方都拿着一台手机。你不失业天理难容。说的就是这些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拿着手机在玩游戏,哪怕是到课室去上课。对这种学生就必须采取末位淘汰制。到毕业的时候过不了关,就一定要强制性的复读。如果选择不复读的话,坚决不发毕业证。如果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用这种末位淘汰制的话,我想我们的学生水平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最搞笑的就是推出末位淘汰的人。我们单位就是这样,我经常想,总公司为啥不对局领导进行末位淘汰呢,就这个主管这德性,早该把他淘汰了,结果现在在台上差不多10年了,还在霍霍单位,为什么不把他淘汰掉呢?
末位淘汰,原本有一些意义,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就是笑话,和工作能力以及贡献并不是很挂钩。
我们这个领导成天对子公司指手画脚,也能理解,毕竟他是局里的最高领导,但是如果是一言堂,那就有问题了。
比如我们公司一个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已经58岁了,就因为那个局领导来检查的时候,这个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不能背出那个局领导的最高指示,被末位淘汰时淘汰掉了,而其最高指示,不过就是平时的那些东西,换成很规范的文化人说的话。
我去,一个58岁的副处级领导,过两年就可以退休了,直接被免成科级干部了。
还有一个领导,是正处职领导,后来因为单位合并,领导太多,他主动要求任正处级领导。这本来是一个干技术的实在人,只是把人家推到行政的岗位了。后来卸任主管领导后,到每个项目去解决技术难题。那水平真的是杠杠的,在工程建设方面也有很多专利。但是嘛,性格肯定有点差了。
然后,最近我没有看到这位领导,据说是被末位淘汰掉了,被免成科级干部,领导一气之下就回家去了,来都不来了,据说正在想办法调到其他单位。
这就是职场的末位淘汰,如果说还有一点点合理性的话,我就不知道学生的末位淘汰是怎么样的,居然还和毕业证挂钩。他的末位淘汰是以什么为标准?谁来打分?如何考评?
一说末位淘汰,我又想起当年我们上大学时,机械专业有个著名的杀手老师,我毕业几十年了,有一次因工作原因和我们学校一个老师一起吃饭,讲起老公当年还是这个杀手的得意子弟,老师惊讶地说,那就是一个不一般优秀的学生了。因为那个老师考试后喜欢乘系数,有个学生考了66分,他乘以0.8,学生必须补考,学生找到他后,请他乘以0.9,他说0.9四舍五入,也只有59.4,四舍五入还得重考。
还有我当时学概率的那科老师,是个年轻的姑娘,因为概率课本来就很枯燥,喜欢上课的人就不多,老师就是点名。那个周五,所有逃课的都补考,幸好,平时爱逃课的我那天居然老老实实在教室里,当然那科就过了。
这样的分,有意义吗?
所以,我不知道要推行末位淘汰的大学是哪根筋出了问题。至少,目前,应该没有法律规定学校要实行末位淘汰,没有规定,自然有违法了。这是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不知道题主是从哪里获知这个信息的?如此大事,还是应该以官方消息为准,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信口开河。
高等教育的每一个改革措施,无不处在政府及民众的监督之下,其基本依据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行事。高校不是企业,高等教育也有着自有的教育规律,不是靠“抖机灵”就能解决问题的。即便是出于改善学风的“好心”,也必须依法办事,依教育规律行事,将企业的有些做法搬进高校,用于教学与行政管理,未免太简单化了。
不可否认,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热情下降,学习方法不灵,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但是,学校有着成熟的学习奖励与激励机制,也有成熟实用的督促与辅导手段,尽量不使每一个学生因为成绩原因而拿不到毕业证。只要成绩合格了,凭什么不发毕业证?至于极少数成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也与所谓的“末位淘汰”无关,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码事。
至于说靠拿钱去买毕业证,是某些人想多了吧?除非是“野鸡大学”,这样的大学毕业证买了有用吗,你会去买吗?
有人戏言,中国的高教改革如同医疗改革一样艰难,但同时也承载了全民的厚望,希望多给一点支持,至少不要泼污水了。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高教人,忍不住在此发声,如有冒犯,请予原谅。
末尾淘汰制引入到学校并非是一件好事,学生以学为主,不应把社会上企业中的竞争机制当拿来主义到学校中实行,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一、大学强制实行末尾淘汰制,会滋生腐败的土壤。
如果大学实行末尾淘汰制,倒数的最后几名不发给毕业证。给学校及系、班主任对学生能否得到最后的毕业形成有主导权。因为所谓的末尾淘汰制,就是对企业中所实施的末位淘汰制的拿来主义。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那么把它拿来大学适不适用呢?笔者认为是根本不适用的,因为学生是以学为主,而且教育中的规章制定也没有在大学实行末尾淘汰制的先例。强行实行末尾淘汰制还涉嫌违法,并让大学滋生腐败的土壤。
二、大学实行末尾淘汰制,会把学校的良好风气败坏。
大学如果引入末尾淘汰制,就会让学生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科研上,学生为了拿到自己花了父母一生心血而得到的那一纸毕业文凭,就会挖空心思去搞关系,讨好学校的领导、系和班主任。因为如果实行末尾淘汰制,考核的就不光光是学业的数据成绩了,它可能牵涉到很多方方面面,甚至会有针对某些学生量身定制的考核标准。这样学生哪有心思去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学问,只能面对现实随大流,讨好领导和老师。那么这样学校的良好风气就会败坏,也会毁了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
到此,以上对于不得颁发毕业证的单位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得颁发毕业证的单位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