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毕业证不能邮寄的原因是。因为毕业证是学生学历证明是纸质凭证,如果一旦丢失各大高校都无法给予补办,没有毕业证书原件在参加应聘及一些考试当中会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有,用于留档,会查询。
公司将毕业证等资料留档后,会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毕业证复印件是公司HR部门对员工信息的归类留档,正规的公司对职员都要求提供简历、身份证、毕业证及相关证书的复印件。若要求提供原件,是为了核对身份,可以根据复印件原件比对来证明新进职工真实身份与学历真实情况。
找辅导员重新补盖即可。大学学生证每学期都会在学生证上盖章,表明这是这学期的学生注册,若是遇到没有及时盖章的情况,重新找辅导员盖章即可。火车票硬卧七五折,硬座半价,动车二等座和无座七五折;出去旅游的话,一些景点半价。(有规定日期乘车,每年寒假12月1日-次年3月31日暑假6月1日-9月30日。)学生票的发售时间为寒假期12月1日-3月31日,6月1日-9月30日,其他时间不发售学生票。这个时间是指票面上所印的乘车日期,而不是购票日期。按照铁路规章规定,学生只享受半价硬座客票、加快票和空调票,因此软座、软卧均不能购买学生票,硬卧可以购买学生票。
学生证不注册,就代表该学生没有学籍资格,即没有入学资格,理由如下:
1、学生证是刚入校时由学校签发给该校已获得学籍的学生的身份证明证件,用以证明学生在该校就读和证明学生身份。
2、如果学生证不注册,这些证明也就不存在。
一般情况下没事的,到辅导员那里登记后就可以用补办了,去把学生证补办回来,注册就是盖个章而已,补回来就好了,基本没影响的。来年喊你的班长帮你活动下 补助册就好了 。
至于你说影响毕业证的事情 你去看看你们学校的管理条例 哪些情况是不发毕业证就OK了 好像那本书叫 什么大学生管理规范什么的 具体忘记了 毕业好久 因为是顺利的出来 就没怎么在意了
不会的.学生证和毕业证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不用注册也可以的.没有什么影响.
学生证盖章很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注册问题,而且会影响持学生证可享受的优惠政策,例如火车的价格优惠,以及景点的学生优惠。
学生不履行请假手续无故不报到,不办理缓交学费手续无故不按时交纳学费,不予进行学生证注册及火车票学生乘车优惠卡充磁。教务处根据报到、学费缴纳情况对学生的学籍在学信平台进行标注(注册、暂缓注册、不予注册),不注册的学生不享有在校生的待遇。
问,学历查三代有违公平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但是说的三代并不具体。如果是查的三代道德。我认为这个就不违反公平。因为道德熏陶,对人类和国家是最重要的,道德败坏,学历越高,对人类的危害性就越大,就拿一分三六九等来说这种人就是魔鬼,魔鬼是危害人类的,那些腐败分子就是这种人。如果查的是三代贵贱,文化教育程度那就不光是违反公平了,也够得上是祸国殃民了。我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儿。就是在恢复高考的时候有一个阶段,执行的是高考要有准考证,高中毕业后必须得在本县教育部门考取准考证,才能进入考大学。高中也分等级,有重点高中。有这么一位学生在重点高中学习成绩是第1位。他是在考取,准考证是名落孙山。这是本校校长和班主任,都意想不到的事情。校长和班主任要求学生在复读一年。可是到了下年又一次名落孙山。这次校长和班主任,找到了主考人。要求要看这位学生的考试卷。主考人说试卷答题他是第1位。我不准让他进入大学,就是因为他家三代道德败坏。在他的居住村是除了名字。校长和班主任找到了县委去评理。县委是问主考人。主考人回答是可以不用我,但是只要是用了我,我绝不允许他进入大学。理由是他的学历越高,败坏程度就越大。主考人插队落户时,就住在他们这个村庄他家的三代家庭,主考人是了如指掌。后来县委也无话可说。
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在招聘时表现为本科非985,211不予考虑。在高校招聘老师时表现为“三个985”,即本硕博都就读于985高校,根正苗红的博士,不管你承不承认今天学历歧视的思想在我们社会中仍根深蒂固。
这种方法肯定会漏掉一些非名校的优秀学生,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却是一种高效简洁的选人方法,5个名额1000人报考,HR不可能一个一个看简历,另外简历还有造假的呢,识别又成了一个难题,而高考的认可度比较高,查本科出身是否985,211就能筛掉80%的人,在查研究生学历是否为985又能筛掉10%的人,查完博士学历后,就剩三五十人了,从这里面选5个人,效率一下就上去了,而且出身又好都是名校毕业。
另外这也没有什么不公平的,要是不看重本科出身,二本学生花四年时间准备考研,最后考进了名校研究生,读完博士后进高校当老师,这才是对学生的不公平。看重本科出身没什么不公平的,不看重本科出身才是对那些高考努力考进去985,211学生的不公平。
1,公平是相对的,既得利益团体要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当然要设立众多门槛。具体到你说的就是教育资源门槛,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社会阶层虽然没有完全固化,但是现在的社会阶级流动的空间比40前高考回复时的确难了很多。
3,这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而是人性造成的,发达国家比我们要严重的多,所以不要抱怨公不公平,自己去进入既得利益集团才是王道。
我是升学与考试,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倒查“三代学历”主要是为了区分“第一学历”。
题主说的学历查三代,应该指的是在招聘时,有些用人单位会设置第一学历门槛,用人单位不仅会看应聘者的最高学历,而且会看应聘者的第一学历。
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什么是第一学历,好像并没有敢明确的定论。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从用人单位的意图上来看,第一学历指的是高中毕业之后,获得的第一个高等学历。
用人单位倒查三代学历,主要就是想查应聘者的第一学历。
比如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西安、武汉等地都曾出现985院校的博士毕业生,因为第一学历是专科,而被用人单位拒绝录用。
不仅是在招聘时,用人单位会有学历歧视,而且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也不会不时的爆出有些985院校,歧视双非院校的本科毕业生。
教育管理部门曾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仅限211、985院校毕业生的信息;严禁违反规定发布含有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就业信息。
根据这个规定来看,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在招聘公告中,明确的注明“第一学历要求,全日制普通高校211本科毕业”,这肯定是直接违反了该规定。
而有些用人单位会注明,211、985本科毕业生优先,虽然在招聘时,让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够参加招聘会,但是通过初步简历筛选,直接把双非院校的毕业生筛选掉,这种做法其实也算是变相的进行“学历歧视”。
是“歧视”还是“选择”?
不过,同一个问题,如果你站的角度不同,你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一样。
在非211、985院校毕业生和教育管理部门看来,这种行为就是在进行学历歧视,但是在用人单位看来,他们是在筛选人才。
如果你反对学历歧视,肯定会觉得学历不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更何况高考成绩,只能够反映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经过了三年或者四年的时间,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早已不是之前的状况。
原来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在大学期间“堕落”了;而原来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优秀。
不是有一句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吗?用人单位设置最高学历,还可以理解,但如果倒查第一学历,这不就是相当于在否定一部分人的努力?相当于变相的肯定“一考定终身”,肯定唯分数至上。
但是企业可能不是这样想的,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怎样以最小的成本,招聘到更合适的人才。
曾经和某知名辅导机构的招聘负责人聊天,他给我说:“在招聘时,看重第一学历,觉得第一学历比较重要,是因为应聘者即便是硕士、博士毕业,如果他的起点比较低,他的基础总归是不好的,对这类应聘者不大放心,如果一个人连高考都不重视,你很难想象他对其他方面比较重视?
然后我就问:“如果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呢?”
他告诉我说:“如果是高考发挥失常,那就证明这个人的心理素质不怎么好,你希望找到一个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员工吗?”
这可能是很多用人单位的真实想法。
学历歧视的真实原因,可能是因为工作岗位“求过于供”
根据我的观察,学历歧视最严重的企业和岗位,普遍是那些薪资待遇比较高,工作环境比较好的工作。
因此,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些工作岗位不愁招不到人。只要用人单位已发布招聘公告,立马就会有很多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211、985院校的学生申请。
既然有很多本科、硕士均就读于211、985院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用人单位为什么还要去看,本科是毕业于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呢?
更何况在招聘时,现在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习经历,如果是你本科毕业有双非院校,你的实习经历,很有可能“拿不出手”,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准备考研、考证,在本科阶段没有任何实习经历。
而本科毕业于211、985院校的毕业生,情况则完全相反,大部分学生都有1---2段漂亮的实习经历,一些优秀的学生的实习经历会更多,而这些实习经历在面试时,会给他们加分不少。
因此,企业倒查“三代学历”,并不是因为觉得“学历=能力”,而是因为学历和实习经历,甚至和能力有某种关联,对于双非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在提升自己的学历时,也要思考下,用人单位真的是看重学历吗?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评论教育热点,指导升学规划。你是怎么看待学历歧视的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肯定是有的,嗯,怎么说呢家庭教育确实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吧,我觉得也就仅仅是家庭教育罢了,虽然说高水平的知识分子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孩子更多正确的引导,但是,我觉得,可能也就因为自认的高水平,反而会走入某些局限性,这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吧,简单的来说,可能未来的人生道路会被规划甚至是限定“死”,这样的话,反而不好。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来谈谈我的粗浅的看法。
①首先,上面已经说了,这个有违公平性,我们都知道,在以往,往往是“寒门”出“才子”,真的,这就意味着,在“贫民”中,也有可能出现人才,如果只看或者说过于注重家族学历,可能会对某些人来说是灭顶之灾,对,这里的灭顶之灾不是对于人才来说的,而是对于“要求”者来说的,我们也都知道就是因为对家族,对身份地位的歧视,导致人才流失,甚至到对手手中,结果出现了不可预计的后果。
②其次,这又未尝不是一种变相歧视呢,对于家庭的歧视,怎么说呢,我觉得应该看个人的能力,而不是说看什么家庭学历,凭什么名校的就“高人一等”,是在现今的教育条件,背景下,同级别的,几乎是名校的优于普通的,但是,如果产生这种歧视,就会导致人才流失,怎么说呢,我记得初中老师给我讲一个例子,就是,他的同事,是985学校毕业,来到我们学校当老师,结果,应为上课紧张,导致无法正常教学,最后,只能到去管理实验室了。还有,如果空有高学历之类的,但是没有相对的能力,那么也是不行的,但是,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如果有较好动物个人能力,那么,可能在成就上会优于名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