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是陈来茂,南孚电池创始人。
出身闽南农家的陈来茂有着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他的经营下,南孚电池从一个7人小厂成长为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连续20多年稳居国内销量第一。
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陈来茂经历了“文革”十年的蹉跎岁月。1976年,他调入南平电池厂,凭借努力从技术股长一路做到厂长。
南平电池厂于1954年由7人创立,是一个位于偏僻山沟里的落后小电池厂。面对企业发展困境,陈来茂迎难而上,通过一系列策略让南平电池厂“走出去”。
他先是制定了“少批量、多品种、低价格”的方针,然后与北京、上海等电池厂联营,用他们的牌子生产电池,在上海、北京等地区销售,同时多次进行技改,提升技术水平。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公司的生产运营,一切管理行为向总经理负责;
2.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组织生产,设备,安全,环保等制度拟订,检查,监督,控制及执行;
4.协助总经理编制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审定年度生产,销售综合计划,提出季度工厂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及重大措施方案;
5.负责编制年,季,月度和平时作业,设备维修计划及时组织实施,检查,协调,考核;
6.负责设计工厂的改造计划,设计工厂的产品布局和工序间的协调;
7.密切配合营销部门,确保订,定产品合同的履行;
8.配合组织审定技术管理标准,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审核新产品开发方案,并组织试生产,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9.负责抓好生产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的控制,实施,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生产操作规程,即时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火灾,设备,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10.负责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劳动防护管理和制订环保措施计划;
11.加强管理,确保工厂各部门和各类人员职责,权限规范化,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2.及时编制年,季,月度生产统计报表,请保留此标记表。认真做好生产统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重视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管理工作,确保统计核算规范化,统计数据的正确性;
13.督导工厂各部门的日常生产活动,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转;
14.抓好生产统计分析报告。定期进行生产统计分析,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会,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专题分析报告或综合分析资料;
15.负责做好生产设备,计量器具维护检修工作。结合生产任务,合理的安排生产设备,计量器具计划,确保设备维护保修所须的正常时间;
16.负责做好生产调度管理工作。强化调度管理,严肃调度纪律,提高一线管理人员生产专业知识和业务管理水平,平衡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平衡用电,节约能源;
17.抓好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负责组织质检员,车间管理人员,统计员,车工等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并对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定期检查,考核,评比;
18.贯彻,执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积极减少厂区的各种成本,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职责描述:
1、根据总部要求制定年度季度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综合管理及统筹控制工作;
2、负责工厂的生产、质量、技术、设备、安全等工作,全面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
3、负责组织生产,协调生产秩序,保障设备供应,掌握生产进度;
4、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跟踪、协调以及生产工艺的指导、优化,编写标准制程,及时发现与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贯彻、执行成本控制目标,加强原材料使用的控制,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6、建立规范公司的流程制度,定期对生产成本做统计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设备生产管理,有效提高产能效率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7、负责工厂全面管理,保证生产现场能够正常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8、负责工厂的日常管理工作及员工指导、培训、评估及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工相关专业优先;
2、有10年以上精细化工(医药中间)工厂工作经验;
3、熟悉工厂生产运作管理体系,擅长生产现场管理,精通生产制造各个环节;
4、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计划管理、人员管理等经验,具备一线生产运作及现场管理的经验。
5、具有新工厂的筹建工作经验。
不一定,可以破格申报的,但有一定的要求,每个地区与每个地区的都不太相同,但差不多都得符合下面的要求
破格申报高级职务者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项目或全面负责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或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者;企业连续二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1000万元以上)、或利税在4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200万元以上)的主要负责人。
4、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本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厂长是于蓝。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Children's Film Studio)创建时间是1981年6月1日,是我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专门生产儿童电影故事片的电影制片厂。同时,还承担译制外国儿童影片、拍摄动画片、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广告片、录音、录像等多项业务。成立之初叫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1987年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邓颖超同志为儿影题写了厂名。
1999年,儿影厂和北影厂等8家单位合并成立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儿影厂的生产任务由集团下属的第三制片公司承担。2005年,在第三制片公司的基础上,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生产儿童故事片为主的儿影厂,只剩下“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仍作为出品单位得以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1981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的厂长是于蓝。
于蓝(1921年6月3日~2020年6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49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
1961年凭借剧情电影《革命家庭》获得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81年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
1995年获得中国文化部、广电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优秀女演员奖。
2005年获得第10届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020年6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
能不能出大师和教育体制有关,具体到校就是管理机制。而这种机制取决于校长的水平,确切的说国家教育目标和理念,校长就是一个享高官厚禄看门人,没有太多个人主张。所以,教育同质化出来了,差异化没了怎么可能出现大师?
我的经历足以说明,大学校长超越不了国有企业的厂长们。1982年,我进厂第三年知道领导克扣我福利占为己有。我找厂长,党委书记要说法,没有!为什么?我观察思考近三十年,2008年毛遂自荐通过实践证实了:组织结构性问题和系统执行问题搅合在一起,岗位职责就模糊不清。我把这个实践当年为公司涉损工具降低80%,研究成果写成合理化建议,给厂长,党委书记的时候,依旧没人理我。我得出结论,几十年国企用人方法没有变。难道大学会比企业好多少吗?否则,不会有钱大师之问!不会有全社会改革创新之呼吁了!
一事通,百事通。我从逻辑关系角度搞明白了,职责分清了,才可能有人负责的道理。就对许多事看清了,发现其逻辑关系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