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鲁迅是否写错了?你怎么理解

谢谢邀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鲁迅是否写错了?这不是写错与不错的问题,要先看看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标题中说的是日记,实际体裁是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抨击封建礼教白话小说。这篇小说,作者是借狂人之口,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封建礼教的本质是什么,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吃人”,在我国历史上,吃人的暴君,夏桀和商纣那是能数得上的,鲁迅先生肯定知道。所谓狂人,就是狂妄的人,精神失常、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人,把齐桓公说成桀纣,有什么不可,这是作者故意这样组织语言,一是既能体现狂人的性格特点,二是能警醒读者深思,联系前后情节,看出狂人原来不狂,而是一个反抗封建统治的斗士,这才是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鲁迅是否写错了?你怎么理解-钜桥乡一中高中毕业证查询网

易牙是齐桓公的一个名厨,多方讨齐桓公的信任。一次齐桓公说,什么美味都尝过了,唯独没有吃过人肉。易牙就把自己四岁的儿子杀了,蒸熟给齐桓公吃,齐桓公一吃,太好吃了,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说是他儿子的肉,从那以后,齐桓公对易牙格外好。管仲说,能杀自己的儿子的人,都是心肠狠毒的人,这样的人不能要,管仲说了几次,桓公才把易牙赶走。换了厨师,齐桓公不理想,后来齐桓公还是把易牙找来,继续做他的厨师。夏桀和商纣是两个有名的亡国暴君,齐桓公算得上明君,本来是联系不上的,作者故意借狂人之口,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把作者强烈反封建精神,有力地表达出来。所以说不必考虑对错的问题!鲁迅先生这样写,更能有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如果把桀纣换成齐桓公,对突出中心思想力度不够。

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狂人的口,说了一句话:“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

我们知道,在历史记载中,易牙是蒸了他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并不是给桀纣吃。很显然,狂人说的这句话错了。可是,从鲁迅写出这个名篇到现在,从未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专家学者们对《狂人日记》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分析,也没人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错误。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易牙)

咱们先来聊聊易牙蒸儿子给齐桓公吃这件事。

易牙本身是齐桓公的一个厨师。这个厨师非常有名,他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烹饪。现在有很多种名菜,据说都是易牙传下来的。

易牙在美食文化中,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发明菜谱,而是他会调味。古代的调味品非常有限,更没有味精这样的东西。但是,易牙却能够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进行各种食材的祝贺,把味道调到最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鲜”字,传说就是易牙把羊肉藏在鱼肚中,做出的一道鲜美可口的菜。

易牙因为他曾在美食文化中做出过杰出贡献,在历史上被奉为厨师的鼻祖。

齐桓公也因为有易牙这样一位好厨师,因此口味越来越刁。有一次,他竟然感叹说,什么都吃过了,可惜没有尝过人肉是什么味道。

结果第二天,易牙就给他端来一小鼎肉汤请他喝。齐桓公觉得这个肉汤味道鲜美无比,就问易牙是什么做的?易牙马上跪在地上,哭着对齐桓公说,是用自己4岁的儿子的肉做的。齐桓公当时非常感动,觉得易牙能够杀掉自己儿子做汤给他喝,是对自己太好了。

(齐桓公)

所以,等到管仲年迈,齐桓公想另找一个接班人的时候,就问管仲,让易牙当管仲的接班人行不行?

看到这里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说,这也太离谱了吧,厨师怎么可能当宰相!其实也并不离谱。因为实际上在古代,宰相就是君王的家臣,给君王管家的。“宰”字本来就是分肉的意思。也就是说,厨师把肉煮熟以后,就由宰相来分配。显然,宰相和厨师干的是同一件事。

当然了,这件事被管仲阻止了。管仲认为,易牙这种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君王呢?管仲死后,齐桓公把易牙逐出朝廷,表示永不见他。但是过了还没到三年,齐桓公就实在受不了其他宫廷厨师做的菜了,感觉吃他们做的菜,简直就是嘴里“淡出个鸟来”的那种。于是又把易牙喊回来,除了让他做饭以外,还让他管理宫廷事务。

一年后,齐桓公生了重病,易牙等三个奸臣,各自忙着拥戴齐桓公的儿子们抢夺国君之位,谁也不再理会齐桓公。齐桓公也因此活活饿死。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那么,为什么鲁迅要写“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呢?

这句话,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齐桓公吃,而不是给桀纣吃。鲁迅在这里借狂人之后,说了这么一句错乱的话,显然就是想说,这个齐桓公,其实就是桀纣一样的人。

(管仲与齐桓公)

那么,明明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是一代雄主,乃至是一代“圣贤”,鲁迅为什么要说他是桀纣一样的人物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复盘一下。

当齐桓公说他想吃人肉的时候,实际上他就已经有一颗豺狼之心了。说他有豺狼之心,其实还是高看他了。因为豺狼这样的动物,也都是很少吃同类的。这个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一种能够进化下来的基因。而齐桓公却想吃同类的肉,可见,他是连豺狼都不如的。

当易牙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给他吃,他知道真相的时候,他并不是怒斥这个杀害自己孩子的禽兽不如的东西,反而觉得易牙对他忠心耿耿。尽管管仲已经提醒过他,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君王的。但是他却不以为然。由此可见,齐桓公实际上是和易牙一路的人。

而最后,他的儿子们都不理他,等着他活活饿死这一点来看,也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后来,虽然他把易牙撵了出去。可是,由于贪图口腹之欲,他又把易牙喊了回来,而且还让他参与宫中的事务,最终酿成悲剧。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齐桓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与桀纣又有什么区别呢?不但没有区别,而且更可恶,因为他的身上,还披着一件“圣贤”的外衣。而鲁迅在写《狂人日记》的时候,正是把他这件外衣给撕掉,让他桀纣的形象,直接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所以说,鲁迅的写法并没有错,当然也就没人纠正他了。

(参考资料:《史记》《管子》等)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

历史上,易牙烹子,是献给齐桓公吃的。所以,鲁迅先生是写错了,但鲁迅先生是故意写错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主人公是个狂人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描写,来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先生在小说的《序》中写了,主人公“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又说对“记中语误,一字不易”。

对于这样一个语无伦次的人来说,记错了“易牙烹子”中的人物,反倒是正常的,与其“语颇错杂无伦次”的形象是吻合的。

第二,有利于表达主题

桀、纣分别为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相比起齐桓公来,大家对着两位暴君更为熟悉。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以这两位暴君作为代表,然后一直说到现在(小说中的“去年”),说明这暴君是延续的,这封建礼教从头到尾就是暴君,没有改变过。更加明确地表明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

综上所述,这个错误是鲁迅先生故意写错的。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部文学作品。鲁迅在这里不仅没有写错,反而是他的高明之处。

《狂人日记》采取了模仿日记的形式,关于易牙把儿子给桀纣吃的原话如下: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

整个风格就是要用寥寥数笔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勾勒出来。这种写法难度很大!

日记在大多情况下是给自己看的,有些语句就可以简单再简单,有些事情也可以拿个典故记下即可。反正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了。

“易牙烹子”是个典故,鲁迅当然是懂得的。鲁迅写的《狂人日记》不是自己写的日记,而是一种文学作品,是要给别人看的。那么就需要别人能看懂他的意思。大多数人不是那么熟知典故的!

即便有人知道齐桓公,也大多是那些春秋五霸之类的大场面。齐桓公吃过易牙的儿子,很多人还真得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如果多费笔墨详细介绍下这件事儿,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行文节奏,势必会减弱文章的感染力!

而桀纣这两个人,却是世人皆知的,都是残忍暴虐的象征。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知不知道易牙是谁?这不重要!至于是不是桀纣吃了易牙的儿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个暴君“吃人”了!

“桀纣”这两个字,就是画龙之后的点睛之笔。有了“桀纣”俩儿字,神立刻就出来了!

这就像是写意画,重点就在于传神。只要神到了,就不要太在意那些细节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题主好!"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这句话确实出自鲁迅先生小说《狂人日记》里面,这是一篇向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发难的战斗檄文,用现实和象征手法塑造了狂人这个形象一一迫害狂患者的所思所想。这是中国第一篇用白话文写成的日记体小说。写于"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一年,即一九一八年四月。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近代文学史上独树一旗。

易牙蒸子

"易牙蒸子“的故事先生是知道的,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想吃人肉的事儿。易牙是齐国有名的厨师,为齐桓公当厨师,有一天,齐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人间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本是一句戏言,易牙却当真话,为讨好君王欢心,显弄本事,回家居然把四岁的儿子杀死烹成人肉宴,供桓公享用。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被"狂人"想起,并把齐桓公记成桀纣。桀纣是指两个人,桀是指夏朝未代君主夏桀,纣是商朝未代君主商纣王,二人都以“暴君"著称。这里鲁迅是故意为之的,并没有弄错。

齐桓公

鲁迅这样写,是符合小说故事情节的。”狂人"形象是被封建礼教迫害成精神分裂的严重患者。带有恐惧症和多疑症,逻辑混乱和思维模糊的特征,“狂人“张冠李戴将齐桓公说成桀纣,是符合狂人精神病患者思想意识的。当然作者不是嘲笑一个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而是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从而唤醒民众麻木不仁、冷漠、自私、懦弱的变态行为。这是小说的主旨所在。鲁迅用冷峻的文字,直面人生,透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本质。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通古博今,用典生动,妙趣横生。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如写范爱农"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为人“睚眦必报“。《少年闰土》里阿长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写出孩子们的天真好奇心理,《阿Q正传》里阿Q"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经典思维模式的回答,《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描写读书的情节:"……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孩子们不懂那些佶屈聱牙的古语,胡乱的念下去就行,不管对与不对。如“上九潜龙勿用”是《易经》里对乾卦的卦辞,上九的卦辞应是"亢龙有悔“,这里作者故意混淆,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童真身份。

《狂人日记》

当然,《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形象并非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别看他说话东拉西扯,前言不搭后语。但始终以”吃人"或“自己被吃"为说话内容,显然这是因迫害而引发的恐惧心理,实际上他是"吃人社会里"唯一一个清醒者,他怕自已被吃掉,是在呼唤人性的复苏。通过易牙蒸子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再做封建礼制的奴隶,麻木不忍只能是六亲不认。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尊重的相互关系。

《朝花夕拾》自拍,

到此,以上对于钜桥乡一中高中毕业证查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钜桥乡一中高中毕业证查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推荐阅读:

毕业证学生证用什么快递寄(毕业证学生证用什么快递寄的)

成考本科是什么毕业证(成考本科是什么学历)

粤康码行程卡怎么打印,2020年的健康证如何查询

,不要毕业证有什么影响

自考计算机一级证书去哪考试,自考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考试怎么考?哪里考

大专毕业需要考几级的计算机证书才能毕业呢-计算机专技岗需要考什么证书呢

在学信网本人查询中查不到学历信息,毕业证书就是假的吗,毕业证不能透露什么信息

房贷假工作收入证明的风险警示与正当途径探讨 ?

计算机专业有哪些专业技能证书,计算机方面的资质证书

揭秘收入证明的正确写法,塑造专业可信个人形象指南

银行收入证明详解,作用、申请流程及当前状态??揭秘银行收入证明能力!

办公室自动化证书对护理有用么,护理计算机证书有必要考吗

计算机类的技能等级证书(计算机类的技能等级证书有哪些)

南昌工学院毕业证什么时候发,如何补办毕业证

商贷收入证明公积金指南,申请流程、所需材料、注意事项全解析?

专利收入证明审查全攻略,审查时间、流程及要点解析 ?✨

高中毕业证丢了怎么查信息呢(高中毕业证丢了怎么查信息呢知乎)

员工收入证明申请范本详解,如何正确撰写申请?

计算机证书在校生才能考吗(计算机证书在校生才能考吗知乎)

2022年适合创业吗-1996年山东高中毕业证样本

钜桥乡一中高中毕业证查询

相关内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