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家庭氛围轻松、喜悦、美好、温馨、民主、自由,爸爸给到妈妈足够的爱护,妈妈给到爸爸足够的支持。
2、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什么果实。而且,一旦种子播下,无论费多少工夫去修建、嫁接,都很难改变。
孩子不会因为父母说该如何做而做,而是看父母如何做而学。
3、进入孩子的世界,多鼓励赞美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和孩子们沟通,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同时做孩子的榜样和引领者。
4、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生动、充满活力、令人愉快的体验,那么,最容易学会、最容易学牢靠。
所以,爸妈经常带孩子参加高能量的成长活动,协助孩子广交好友、拜访名师、攀登名山、建立梦想。
成绩很重要,但也不要把眼睛只盯在成绩上,多花费时间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吧,那比什么都重要!
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那什么样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呢?
首先,有爱的家庭。
杨绛在《我们仨》这本书中有段关于家庭的叙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什么是有爱的家庭:无论贫穷与富有,同甘共苦,相伴相助,简单快乐。给孩子一个有欢笑的家庭氛围,在爱的浸润下成长的孩子会是个爱意浓浓的宝贝。
其次,有安全感的家庭。
一个家庭就如一叶扁舟,在浩瀚大海上行走,免不了有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在这叶扁舟上慢慢长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呵护。只有有了父母的爱护,教会孩子如何抗拒恶劣的环境,孩子才会在破涛汹涌中找到自己的出路。这一切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筑起的铜墙铁壁来保护,有了这份安全,孩子才有了昂扬的斗志和自信。
再次,共同成长。
“一家人能够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这是居里夫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给了我这样的启示: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建立和睦的家庭。
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成长。接纳孩子,接纳自己,剖析自身和孩子不同的身份,明白父子母子一场,是在同一个跑道入场,没有竞争,只有共同奔跑。齐心协力,才会一同到达胜利的终点,才会看见更加灿烂的生命。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是一名有一儿一女的宝妈,毕业于教育类专业。喜欢读书,更喜欢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一路携手,共同成长。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家庭教育最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未来走向,然而很多家长,都不重视教育,原因是认知水平不够,或者从来没有学过教育的方法,他们教育孩子,多半是沿袭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还有模仿身边人。
于是暴力的家长,只会教出暴力的孩子,自卑家长,教出自卑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养成令人讨厌的人格。
那么,怎样的家庭教育,才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呢?
你在教别人的同时,你自己必须要能够做到,假如说父母平时刁蛮无礼,还想教育出一个讲道理、守规矩的孩子吗?这是不可能的。
我见过很多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的家长,你们觉得他们这些习惯哪里来的?不都是从小养成的吗?
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能够做到,才能有资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做一个听话、懂事、守规矩的人。
我听过一节樊登读书会,当时樊登说,他家的孩子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因为一时气愤,一把把孩子提起来,丢到了一边,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由于樊登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这个行为过激,跑到孩子面前问他:“是不是爸爸刚才的行为吓到你了?我在行为上可能有一些粗鲁,你现在很害怕对吗?”孩子知道爸爸理解了自己,孩子拖着长长的哭音说:“对~呜呜呜。”
后来没几分钟孩子就不哭了。
樊登给我们做了不错的示范。很多家长都是想发脾气就发脾气,想夸孩子就夸孩子,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此时究竟心情是怎么样的?他的需求是什么?
当一个人的心情和需求,被其他人体谅和察觉时,此时他就会觉得很安心。如果家长能够长期察觉到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学会这一技能,体谅他人的感受。
这对他性格的塑造是很成功的,也许在将来,他会通过这一能力,收获很多朋友。
我的父母就经常打架,这给我的成长添上了一抹浓厚的阴影。我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像其他家长一样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能够互相体谅,而不是动不动就开打。
我相信这对其他孩子也是一样的,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很可能孩子变的孤僻和自卑。
有人可能会问:你自卑吗?你孤僻吗?
我可以告诉你,我并不自卑,也不孤僻,因为我及早的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引导自己走出这层阴影。
主要还是归功于读书,假如说没有读书的习惯,我可能现在不会在这里唠叨了。
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会使得孩子内心更温柔、更懂体贴人,他明白亲情是怎样的?教育是怎样的?将来他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结语:
我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多了解一点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仅凭自己的观念,去教育,否则就太狭隘了。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够让他成长得更好,家长不能思维封闭。
你认为呢?
我的观点是:尊重孩子、宽严有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家长们都很清楚,现在早就不是“一张文凭定终身”的时代。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更多,知道的甚至比家长还多,大部分情况下,都没办法让孩子完全听家长的。个别孩子,能做到事事都听家长的安排,好像也挺让人操心。
综合以上的情况,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多沟通,先让孩子说说他们的选择,以及他们选择的理由,能接受的尽量接受,确实不能接受的,和孩子说清楚原因。这样可以锻炼了孩子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同时也学习新知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学习不是在学校或辅导班,才能进行。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教导是更好的学习。
前面讲的是尊重孩子,和宽严有度中的“宽”。需要强调的是,遇到原则性问题,必须严,毫不退让。要让孩子明白,我很爱你,很尊重你,但是该有的规矩必须有。比如:我给孩子定的原则之一就是: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哪怕是生病了,病好之后也必须补上。
这里是趣学俱乐部,分享有趣、有用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欢迎评论、点赞、关注!
一、爱与包容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豁达。爱花爱草爱动物,由此推及到爱人。在这种博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会很豁达,遇事想得开,不偏执,人缘关系好,高情商容易助推事业的成功。另外,不管孩子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一旦回到充满爱意的家庭,一切都会化为无影,因为家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
二、有规则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自律。台湾的马鹤凌交给儿子马英九两件法宝, 其一是16个字的行事准则:认清环境,了解自我,慎选目标,力行计划; 其二是“三有三不”: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些家规把马英九塑造成了一个非常自律的男人,在台湾政坛有“不沾锅”的美誉,并两次成功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由此可见,规则教育是自律的法宝,事业的助推器,不可或缺。
三、注重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优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可以预测的成功,它始于家庭教育。让孩子守时、整洁、礼貌、感恩、做计划、讲原则等,这都是一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身。
到此,以上对于明光市职业高中毕业证样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光市职业高中毕业证样本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