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需要看行业。首先你在日本,n1是很基本的。当然如果你钥匙理科生,日语又好,那肯定好找工作。但如果学的是文科,那日语没有n1才不好找工作,过了n1正能说是刚到起跑线,所以还是需要看行业。
你好,我是在日本的文文,日语一级,我觉得你口语过关的话还是没问题的。
第一☝️去日企吧,工作还是挺好找的。对口城市比如上海,大连都可以。
第二,去做教师或者日语翻译都行。
第三,做专业的日语学校,劳务派遣等都不错。
对于日语专业的人来说,日语N1证还是很重要的,好一点的公司如果从事日语相关工作对N1也会有要求的。根据自己的见闻,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进日企/外企/国企当日语翻译/营业/担当助理/业务员/销售等。
如果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学可以去上海,北京,广州,苏州等城市求职。
第二,进民营企业当日语翻译/跟单/外贸业务员(B2B)等,或者去日语培训机构当日语老师。
这些民营企业一般是制造业相关行业,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学可以考虑去大连,青岛,无锡,苏州,东莞等城市。
第三,进跨境电商公司当日语运营/日语专员/销售/客服等。
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学可以考虑去深圳,上海,广州,东莞,杭州,宁波,郑州等城市。
最后,个人觉得日语N1只是一个敲门砖,通过了你会更有底气去从事日语相关的工作。
中国能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古人所做出的努力,中国近代史有许多著名的成就。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了解中国近代史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充分的学习中国的近代历史,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启发,从而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的来学习近代史呢,首先学习近代史要先理清他的思绪,发展的每个阶段。今天就交给大家如何更好的理清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话,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改革,对比中国晚清的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如果是出于学习上的话,读课本吧……看书多了是对应付考试没好处的。
推荐书目:《中国近代史》,《剑桥中国史晚清史》……我的书目里有一些,楼主可以自己去看看。至于民国时期的话,我是不看的。0
一
学习中国近代史,我诚恳的建议如下:
1、阅读著作,增加知识面和理解(后附阅读推荐书目);
2、围绕个人兴趣,阅读相关历史著作,名人传记等;
3、观看相关历史录像、电影,参观纪念馆和历史遗迹等;
4、积极参与讨论,浏览和学习相关历史网站;
5、勤于练笔,撰写读书报告、小论文等;
6、关心时政(人民网:强国论坛;学习强国等)。
附阅读推荐书目: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版;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5)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1949-1976)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2003;
(6)金一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年版;
(7)鄢一龙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来探讨一二。
要学习好中国近代史,我认为一方面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处着手,来加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更高层次的要求,即通过“同情之理解”来客观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再者多阅读历史学者的有关书籍,在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深化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梳理时间脉络
首先,我们要明白何为历史。历史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中国近代史则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间的这段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发生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诸多大事件。将所发生事件的具体时间串连成记忆的线索,能更好了解各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培养空间思维
中国近代史发生的诸多事情,都有明确的地点。而这些地理位置,与历史事件的发生有深刻的联系。因此,学会利用历史地图,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事件发生地的特别之处。并尝试在头脑中勾勒地图与地点,训练自己的空间思维。
同情理解历史人物与事件
我们常说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历史,通俗点讲,则是对历史要同情理解。同情理解指的是对古人要抱有同情的理解,而非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苛求古人。具体来讲,就是我们要把遇到的历史问题放到当时的背景下去思考。
例如,对历史人物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如果我们单纯站在当代人的角度,一定会指责他为“卖国贼”,但实际上,李鸿章与列强签约中日《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是受到清政府的指派,如果不是他去签约,就可能是张三或李四去,因此,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主要负责人是清政府。
如果我们能尽量做到历史学者陈寅恪所讲的“同情之理解”,便能更为客观去看待当时的人或事。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
通过我自己的历史学习,推荐几本我认为值得一读的书籍。蒋廷辅的《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学术著作,这本书有助于读者整体思考中国近代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此书语言通俗有趣,有助于读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了解近代史。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本书是运用“同情之理解”原则分析鸦片战争的典范,值得一读。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果作者有兴趣,可再次交流。
一,梳理时间线索分步阅读
把所有的时间点串联起来后,形成一条完整的时间线索。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184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甲午中日战争(189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国共十年内战1927~抗日战争1937~解放战争1945)
这就是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
二,学会空间定位
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在这张地图上逐渐去标地点。
比如,各个不平等条约被逼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标注,按照时间用不同的笔标注,你会发现通商口岸的规律;以及每次侵略战争的路线都能帮助你的空间记忆。
再比如近代民族工业的标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
三、理解历史概念
史实概念,即经常背的历史知识。
比如中国古代史中的参知政事,枢密使,郡县制等,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等。
史论概念。
比如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等,需要从我们所学的只是种不断积累,然后内化理解的概念。
这些历史知识都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标注加深的记忆,所以要勤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如何应对历史考试呢?不管题型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意义)这六个方面,要吃透课本。
今天给大家带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知识梳理,欢迎大家前来学习!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即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还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史。
西方列强的侵略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侵略中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攻占中国首都北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占领中国首都),并且火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了实现霸占亚洲的计划,于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成的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法德日恶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年在天津大沽登陆,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炮击我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6、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2、1860年太平军打败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边境危机严重,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以身殉国。
5、义和团和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和杨村大捷。
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涌现出了杨靖宇(河南确山人)等抗日英雄。
7、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侵略,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汉朝……举孝廉被废除后,西域大量的佛教信息被人们重视以代替被大魏废除的孝廉文化。
所以在造像运动中画中有大量真人的像和名字还有官位名称。因为大魏的汉朝贵族和官宦依然用家产在为先人祈福为后人积德,这也许是孝廉的惯性信仰的延续。总之用家产造像还是群体性的,催化出了一种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两个高峰,一个是北魏,一个是唐朝。两者的水准都很高,但风格差异很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取向很难说谁更好。
北魏的造像,是一个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风格和中国传统风格的杂合体。一般认为键陀罗风格是受中东地区雕塑风格的影响,追求写实。而人物塑造反映当地人的面貌特征体现为高鼻深目。北魏由于佛教造像的时间发展较早,所以是以古印度犍陀罗风格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习惯,汉化以后又大量融入了汉人的习惯。
唐代的时候,佛教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国化。佛像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摆脱了犍陀罗风格的影响,人物造像不再体现为高鼻深目,体态也日渐丰腴,和北魏时期的清瘦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唐代的审美显然更接近于普通中国人的习惯。
具体来说,不同地区的佛教造像,发展的情况不同,所以对应的水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敦煌石窟始建于北凉时期,但是以隋唐时期的水准最高。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姚秦时期,水准最高的还是北朝时期的雕塑和壁画。云冈石窟基本上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所以不体现其他时期的历史文化风格。龙门石窟的开凿有两个高峰,北魏和唐代。公认的还是唐代时期的造像,水准更高一些。南方佛教石刻造像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重庆大足石刻。开凿于晚唐时期,最具有水准的佛教造像主要集中在宋代。
【文藏来答】先来看看日本大原美术馆藏北魏时期佛造像。
日本大原美术馆藏(大原美术馆保存,大原家所有)北魏河南新乡百官寺三尊立像(图一),黑色石灰岩质,背光上半部残失,残高二百五十五厘米,推测原像应是高度超过四米的大型造像。
图一 北魏(六世纪前半叶) 河南新乡百官寺三尊立像 残高二五五厘米 日本大原美术馆藏
三尊像中,中尊像高二百五十厘米,右胁侍像高一百四十一厘米,左胁侍像高一百四十四点五厘米,均着中国式佛衣。造像上无发愿文和题记。本像传出自河南省新乡县鲁堡村的百官寺,从风格和样式来看,应该是北魏洛阳时代河南北部地区制作的造像。造像背光的上半部可能是在当时丢失。此尊造像为日本冈山县仓敷的实业家大原孙三郎(一八八〇年〜一九四三年)的藏品,一九七八年六月被日本指定为「重要文化财」(类似中国「珍贵文物」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念)。
关于石三尊立像与百官寺
《仓敷考古馆研究集报》第五号(一九六八年十月)曾刊登北野正男文章,其中一段值得注意的记录:「此造像原本位于河南省新乡县鲁堡村百官寺,为筹集国民学校的修理费,鲁堡村国民学校校长将之出卖,立据为证。此记。」虽然文中所提「立据」已不得而知,买主为何人也无从知晓,但若真如北野所记,则此像是为了修建国民学校而卖出,目的也算高尚。
图二 《新乡县续志》书影
关于百官寺,《新乡县续志》(田芸生总编,韩邦孚监修,一九二三年出版)卷四「金石志」载:「大齐半截碑在县北鲁堡百官寺。碑仅半截,高七尺,宽三尺余。远近拓印者甚多。中殿有石造像一联三尊,高七尺,无年月。」(图二)此书还记载了百官寺山门外有唐开元八年修建的石塔。文中记载的「大齐半截碑」即为现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北齐天保九年鲁思明造像碑。
关于百官寺的现状,研究造像铭文的大家佐藤智水曾在二〇〇四年进行过现场调查。根据报告,雄伟的百官寺已不复存在,遗址地现为养老院,其附近有一个小庙继承了寺名据说此处原为国民学校。因此,佐藤判断北野正男所记国民学校校长所立之造像出卖字据是可信的。
综上所述,此像原应安置在鲁堡村百官寺中殿内。
三尊像的形制
正面:中国式如来立像和胁侍菩萨像
图三 中尊如来像(侧面)
中尊如来立像身着中国式袈裟,双领下垂(图三),与云冈石窟第十六窟主尊大佛立像(图四)(高十三点五米)相似。头部呈长圆筒状,刻大波浪纹头发,正面中央有上下两个大涡纹。
图四 云冈石窟第十六窟大佛立像
这种波状发纹不见于云冈石窟初期造像,是中期后半段的第六窟、第十六窟中国式如来像的特征。看来云冈石窟的新样式佛像影响到了距离云冈很远的地方。如来面部较长(图五),鼻梁细而直,嘴小唇薄,嘴角上翘面带微笑。眉、目用长而流畅的阴刻线表现,刻出黑瞳。眉间有白毫的浅圆孔,但同时期的河南石佛像中罕见此类白毫,有可能是后代加刻的。
图五 中尊如来像面部特征
左、右胁侍像均头顶束高发髻,身体细长,披X状天衣,是中国式菩萨样式。两胁侍靠中尊一侧的手均持莲蕾,右胁侍像外侧手持水瓶(图六),左胁侍像外侧手握环状持物。(图七)虽然鼻尖曾被修补过,但仍可见面部五官协调、眼框阴刻、嘴小露笑。左右二像衣纹的表现略显不同:左胁侍像衣纹为左右对称的单纯平行线纹,右胁侍像的天衣与中尊衣纹相似,略朝右侧扬起。右胁侍像所戴头饰中可见忍冬纹,比左胁侍像雕刻更加精致。
图六 右胁侍菩萨像
图七 左胁侍菩萨像
承载三尊像的大背光上半部残失,残见中尊肩部两侧浮雕的跪坐天人像。左肩外侧有两尊捧持供物的天人坐于莲花座。(图八)天人着衣虽亦为中国式,但其露出足尖、宝珠形头光等表现方法与云冈、龙门的中国式天人有所差异。
左图:图八 中尊像左肩外侧捧持供物的天人 右图:图九 中尊像与右胁侍之间浮雕的怪兽
而且,右胁侍像的左肩与中尊之间横向浮雕一只似虎怪兽(图九),可能不是佛教图像,而是基于中国传统思想的灵兽。胁侍菩萨像的头光(左胁侍像头顶残缺)为宝珠形,背光内有口吐忍冬的双龙支撑中央的香炉,背光外围有火焰纹。
原文作者:石松日奈子(作者石松日奈子系: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云冈石窟研究院客座教授)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10月刊《日本收藏的中国石佛名品——大原美术馆藏河南新乡百官寺三尊立像》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到此,以上对于日本高中毕业证好考吗河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高中毕业证好考吗河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