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助研工作证明格式

admin72024-05-10 12:40:16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

我是语言学硕士,我导师就是这样,有时候回的慢甚至好几个小时没回复,有时候很快就回,以至于当我们发给她什么文件请她审核批复,或者跟她商量个什么事情的时候,要是对方好久不回复我们几个学生心里经常是忐忑不安生怕说错话或者写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或者论文有什么问题,等她回复了或者把文件审完发回来的那一刻感觉如释重负,现在想想还真是有意思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助研工作证明格式

不过话说回来,导师是真的忙,各种忙。其实按年龄算她已经是退休了,在我本科大二刚上来的时候她就不担任教学副院长的职务了,工作关系也不在我们学院而是校级的一个什么科研所,但还是担任博导硕导给研究生们上课,每周三上午固定时间还要去一个本科班上语法课。另外还要参加各种学院会议、学术会议、担任大会主持之类的,还要为硕博研究生修改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给学生签各种审核表之类的东西,到了毕业季还得参加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甚至还得参加外校研究生的答辩并给予指导建议……教师节那会儿她还跟我说过她有时候还得抽时间帮儿子看孩子[捂脸]

所以说,导师是真的忙,有时候不能立刻回信息完全是正常情况,要知道一个老师不可能只有一两个学生,往往是好几个硕博研究生年级都要有他们带的学生,有时候还要兼顾本科班的课,另外教学之外的各种事务(不管是不是跟科研有关的事务)真的是数不胜数,能把这些事儿一一安排好并做好已经是很厉害了。能当导师的人,实力真的很不一般。能遇到我们导师这样的,能把一切事物都处理好,学术水平在语言学界能有一席之地,而且为人低调谦逊有亲和力的老师真的算一大幸事了。

其实,与导师相处,主要还是看导师人品。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一切都有很大的功利性。现在一些导师,不仅教学科研,而且还会承接一些项目,专业好一点的,一年收入就可上百万。

我很荣幸,有位远房的大伯在大学当教授,我一个三本的大学生,经历过两次考研后,终于上了这所985的分数线,然后就成功的成为了这位大伯的一位学生。

虽说是有点亲戚关系,但在实验室却和其他学生没什么两样,我们之间也很少私下交流。

从研一开始,我就没有了寒暑假,假期都会与其他同学一样,被留在实验室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大伯通过关系在外接的,小的几十万,大的有上百万。当然,他也不会亏待我们,寒暑假期间,每个月会给我发一千块的生活费,每天吃食堂,这点钱还是够的。一个项目做完,会有三五天的休息时间,近一点的可以回趟家,体验下家的温暖,远一点的则只能待在宿舍睡觉,或者出校透透气。休息后,接着又是项目。虽然大家知道这些事情是导师自己的,自己没必要帮着做,但谁都不敢说出来,明面上的话就是导师锻炼自己,给自己多增加点项目经验,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

还有一次暑假,正值最热的天气,除了几个大伯带的研究生,还召集了几个离校近的本科生,去到野外做项目,一次就是一周左右,并且导师承诺一天会给120的补助,但是后来却杳无音信。我们几个研究生不敢问,但那几个本科生发短信问了,得到的回答就是过几天会发,但是过了这么久了,本科生都毕业了,也没发,于是事情就不了了之。

导师和我们生活交流很少,大多是项目上的谈话和学术上的交流,大家对他也很尊敬,但不敢接近。

还好,在毕业上大伯没怎么卡人,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都顺利毕业了。

可能因为性格原因,大伯的学生都没有和他走得近的,就连我这个沾点亲戚关系的,毕业后也很少联系他。

我以一个导师的身份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对于研究生的微信,我都会选择回复。

回复的速度:有的秒回;有的会拖延一段时间,但极个别情形下拖着拖着有的也可能忘了回复。

秒回的情况:比如正好我有充足的时间,手头没有什么事,研究生的问题或信息又比较容易回复,这个时候,我会选择秒回。

但研究生有的信息:可能的确会拖延回复。

拖延恢复的情况:研究生问的问题,有点复杂,我自己也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回答。

比如有研究生会通过微信让导师给出关于论文结构和观点的具体意见,如果碰上研究生所做的选题并非我擅长的,我可能自己就得思考斟酌一下才能作答。这样的情形下,我不会选择秒回,可能会拖延一些时间。

可能有的人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导师都解决不了研究生的问题呢?因为研究生以上,不再是通识教育,强调的是术业有专攻。硕士博士以上,所做的研究一般都是集中于某个领域的纵深研究,导师同样如此,导师一般都专注于某个领域,研究一般都围绕这个领域展开。比如我:我的研究方向就是网络政治传播,大众文化研究。(参看下图学士硕士博士的区别)

选择导师,应该冲着与自己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接近的选。但现在很多研究生选择导师的时候都很盲目,好多都是冲着导师人品名头或其他,这样选择下,常常就会导致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出现“强扭的瓜不甜”现象:研究生做的选题导师不太感冒,导师感冒的研究生又不感冒。这导致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一般止于把握大方向和大框架,其他太具体的内容问题导师有心无力。

除了上述难以即时回复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导师们尤其是名导们一般都很忙:上课,搞科研,会议,讲座,评审等一天工作基本都安排的满满当当,还有很多工作之外的事情,有时候的确会出现拖延着拖延着就忘了回复。

这种情形下,研究生不必多想,这不意味着导师对你有意见或者导师心情不好,更可能意味着他觉得难以回复或是忙到忘了回复,你需要做的就是再多提醒导师几次就可以了。

以上,供参考。

谨以此答献给我的恩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了,这几年,我真的很想他。

不要误会啊,没有英年早逝,也没有仙人永隔,恩师就是到点退休,我是他的关门弟子而已。

先回答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low,什么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再怎么微妙,也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管讨论什么,不能失了这个根本。实在有什么不忿,有什么想法,就先把从幼儿园到硕博的老师待你种种,从头到尾想一遍,怎么样,是不是舒服了一点。

至于导师回复消息这个问题,恕我直言,我觉得发短信和微信谈正事的行为真的也很low。可能因为我导师年纪比较大微信使用频率低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和我关系真的不好,重要的通知他除了当面告诉我,都是通过电话告知,我对他也是,很少在微信上谈工作。

题主的问题算是答完了吧,剩下的说说为什么怀念他老人家吧。

1.首先是因材施教。我是工作几年之后脱产读的硕士,当时已成家多年,大女初生,加上又是跨专业就读,基础薄弱。停岗留职,读研也只是为个学历镀镀金。面对我这种情况,恩师没有像对其他应届生那么严格,只是给我布置基本的工作,工作量既能够我完成毕业论文,又不会浪费我太多时间,并且时时关心我的家庭,这让我很感动。

2.凡事身体力行。跟导师出过几次差,说实话,因为临近退休,导师停掉了手里大半工作,科研项目也交出去七七八八,机会不多。本来打算利用好仅有的几次机会,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从来回机票到食宿,导师都早已安排好,不是我慵懒,我得知出差的第一时间就和他联系,他说他自己来就行,后来从毕业师兄那里得知,导师来回路上的一切票据,也都是自己亲自贴。

3.不摆架子。一件小事是,我们单位虽然有保洁,但是自己的房间,总不愿意让他们用公共卫生工具打扫。同时由于我办公室和导师刚好对门,好几次在保洁工作之前,我在整理完自己房间的时候,会顺便到对面去看看,印象中,只给导师打扫过一次卫生,其余的,都是导师自己在干,用他自己的话说,上了年纪,活动活动不是坏事。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有一次我去导师房间拿点资料,敲了几次门没人应就开门进去了,一打开门正好看到导师在吃鸡腿还是鸭腿,满嘴油,那个场面,真的现在想起来都不禁莞尔。

4.最后一个话题,略微敏感,是送礼。工作之后读研,这些方面确实比应届生有点经验。送没送过,说实话,确实送过,但是纯粹真的就是心意,出差的伴手礼,旅游回来的纪念品,其中有几件略微贵重的,导师都给我退回来了,留下了其余的。

小徐老师也是老师,非常能理解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微妙的原因,像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那么造成这种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的师生关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越来越商业化,各取所需,少了深厚的师生情感交流。


一、从研究生的学业来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研究生开始称导师为“老板”,老板和老师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却有天壤之别,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似乎对学生有说不尽的,无法推辞的责任。

然而,到了研究生,这种责任就弱化了,因为研究生无论从学识还是从心理上,都不再是一个时时刻刻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的学生,能上研究生也算百里挑一,你来做研究的,选定一个方向,或者导师为你指导一个方向,剩下的就是自己翻文献,找出路,不断做实验,提取数据,发现问题,再改进再发现问题,实在做不下去了,可以向导师讨教一二,但是你所研究的东西,导师并没有全程参与也没有做过,因此导师也很难细致地指出你哪里有问题,只能凭专业能力提一些建议,最终要怎么做,只能从实验中不断的摸索。

这样一来,导师确和普通老师不一样,如果在做实验过程中,研究生没有个人思路,每遇到问题就请教导师,导师也会不胜其烦,懒得回答你的问题,但如果你的实验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又有新问题出现,导师也会有兴趣与你讨论一二。这也许就是与导师沟通,导师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之一吧。


二、有的导师真的很忙,搞学术、找项目、做报告等等,导师没有义务帮你搞定毕业课题和论文,做科研时,老师只起辅助和引导作用。

我同学做研究生时,导师在圈内极有名气,本来以为跟着知名导师会对自己很有帮助,但不想,只有在开学起始的半个月见过导师几面,导师就介绍了自己研究的领域,提供一个研究方向,让学哥学姐带着她做实验,之后老板就没了踪影,遇到问题跟导师发邮件也不回,发微信也不回,她也不敢跟导师打电话,怕打扰导师。

最后,我同学急了,问导师研究方向对不对?只要导师说一个“对”字,她就再不问了,结果,导师秒回:“对”,于是,她信心倍增,坚定自己研究的方向,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实验有新进展会汇报给导师,在失败无数次后,导师和她都觉得可能是实验设备不够先进,于是导师找赞助,买了套新设备,最终我同学终于找到了最佳数据结合点,据我同学说,她那项研究可以填补国内某技术空白,而她也累得大病一场,她也明白了,做研究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路和方向才行,所有的问题只能在不断的实验中才能验证,而让导师不断看到实验新进展,导师才愿意引导你,帮助你。


三、学生对导师的感情越来越淡漠,让带了无数届研究生的导师越来越看淡师生情。

现在的学生从小对老师就没有很深依恋情感,也许是学业压力大,师生情感交流少,也许是应试教育本身就缺乏情感交流,再加上社会及家长对老师的诸多质疑以及学生越来越“巨婴化”,这一切都使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越来越淡漠。

老师越来越觉得,即使倾注再大的心血,学生不一定领情,特别是研究生,一毕业,音信皆无,这样一来,导师对学生也只讲责任不讲情感,该指导的时候指导,但如果学生懒惰、愚钝,导师也没有闲情苦口婆心的手把手指导你做人和做学问。


总之,读研的过程,很大程度是一个锻炼你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的过程,很多本科就想读研的优秀学生,在本科期间就对某一领域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并自己摸索着思考,研究并翻文献找思路和方向了,这样的学生在读研期间,一旦得到导师的引导会醍醐灌顶,不断有新发现,而导师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所以,研究生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调整心态,不要纠结和导师的关系,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关键。

推荐阅读:

好评证明书,外卖小哥好评有奖励吗

贫困证明怎样盖章贫困证明县里哪盖章,贫困证明怎样盖章

一般投递简历后几天回应,中国邮政lh开头的快件是什么

和父亲不在一个户口本上怎么证明父子关系,在派出所办理父子证明需要什么资料

银行卡报废了还能查流水吗,银行卡销户了还能查到流水吗

单位工作证明书离职后,单位会给开工作证明和离职证明吗,单位工作证明书

亲戚在监狱里要减刑,要贫困证明,该去哪里盖章,家庭特别困难想写证明减刑怎么写

保险报销收入证明怎么开,微信收入流水怎么打印出来

不办离职证明,离职证明员工不提就不用开吗

潍坊体育运动学校属于什么学历,体校中专毕业证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