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大族激光工作证明

admin352024-09-01 01:09:54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袭人原是贾母房里的丫头,因贾母宠溺宝玉,担心其身边没有尽心竭力之人,又见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任,便将其与了宝玉。宝玉第一次梦遗后,袭人在向其询问情况时,宝玉详细讲述梦中之事后便拉着袭人一起试了云雨情,自此袭人更加尽心服侍宝玉,宝玉亦视袭人与别个不同。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大族激光工作证明

对于袭人与宝玉的这层关系,黛玉必然是知道的,但是黛玉并没有嫉妒,而且赶着袭人叫嫂子,为何?

首先,黛玉虽与宝玉自由恋爱有背封建礼教,但两人却不敢将恋情大胆公布,这便看出两人还是畏惧封建礼教的。黛玉虽看过些杂书,大抵也是封建礼教熏陶下成长的名门闺秀,对于一些贵族人家的规矩皆有了解。

袭人与宝玉的云雨情就是符合古代很多贵族的规矩,就是公子哥大了便与其一两个丫头,主要在照顾其起居时帮助公子哥解决生理需求,这个丫头就是通房丫头,以后也许会晋级成为姨娘。黛玉父亲林如海也是有妻妾的,对于他来说,男人有妻妾是正常现象。

其次,嫉妒只会在同一水平下产生,袭人的身份不足以令黛玉感到威胁,所以不会嫉妒。而且,黛玉不仅不嫉妒袭人,还比较欣赏袭人。在第二十回李奶奶骂袭人狐媚子时,黛玉尚且跟宝玉道:

林黛玉先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庚辰双行夹批:袭卿能使颦卿一赞,愈见彼之为人矣,观者诸公以为如何?】

以黛玉的伶牙俐齿,能如此夸赞袭人,也是因为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责,黛玉是感激的。

至于对宝钗那便不一样了。

首先宝钗刚进府就,“金玉良缘”便言传开来,所谓来势汹汹。其次宝钗为人世故圆滑,比黛玉多得人心;再次,宝钗家中有母亲兄长撑着,比黛玉一孤儿有优势得多;更有宝钗亦是妩媚鲜妍、才情过人、博闻多记……

从软实力到硬件,哪一样不是黛玉的威胁?单单一个“金玉良缘”黛玉都视史湘云为潜在对手了,更何况是王夫人薛姨妈等人加持下的薛宝钗?

提起红楼梦,人们都会想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凄美爱情,不得不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两个相爱的人最后并不能走到一起,不得不为他们的爱情感到惋惜。

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很多,薛宝钗和袭人的出现也是原因之一。

这是为什么呢?袭人是贾宝玉身边的贴身丫鬟,她是唯一跟宝玉最久的人,也是最有资历的人,所以后来贾宝玉的第一次给了袭人。

替林黛玉担心的人会觉得这不合理,既然贾宝玉爱的人是林黛玉,那为什么还要和袭人发生关系呢?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从贾宝玉的心理和情感来说,他认为和袭人初试云雨并不是对林黛玉的不忠,因为他在林黛玉身上从未有过非分之想,他和林黛玉是精神至上的男女之情,是不同凡俗的爱情。

贾宝玉对袭人既已经如此,林黛玉也是大方的叫袭人“好嫂子”。林黛玉如此大方态度,是因为她认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大户人家的少爷有同房丫头或者是妾是件很正常的事,所以对于袭人和贾宝玉有亲密接触并没有感觉有何不妥,大户人家就该是这样。

所以她并不嫉妒袭人,潜意识里也认为袭人并不能和她相提并论,并且袭人和贾府并没有血缘关系,在贾府没有靠山,没有裙带,她之所以能够去伺候贾宝玉,都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贾母赏识并成为贾府的一等丫鬟,贾母才把她派去伺候宝玉。

在林黛玉看来,袭人不管怎么努力,最后的终极目标无非从丫鬟的位置搏到妾的位置上,贾宝玉和袭人之间从来都是主仆关系,这是那个时代不能改变的“礼制”,绝不可僭越,并不能影响她正主的位置。

在她心里,贾宝玉永远是她的宝哥哥,她才是那个和贾宝玉情投意合的人,直到薛宝钗的出现。

宝钗才是和她是同一个阶级的人,薛宝钗出身高贵,而且贤良淑德,是一个大家闺秀,当妻子的好人选。而且当时很多人都传言贾宝玉和薛宝钗才是金玉良缘的一对,这才是林妹妹的心腹之患,相对而言,袭人最多也就算癣疥之疾。

薛宝钗刚进贾府时,已经明显比林黛玉更加宽容大度,小姐丫鬟们更喜欢跟薛宝钗玩,多数人认为林黛玉没有薛宝钗那样讨人喜欢。

反观林黛玉的性格,一向很孤傲刻薄,给人一种很矫情和弱不经风的感觉,自然没有那么多人喜欢她,而且,最看好贾宝玉跟薛宝钗两人在一起的恰是王夫人。因为王夫人觉得薛宝钗是个端庄贤淑,博学多才,身体健壮的人儿,不像林黛玉那般体弱多病。

薛宝钗之所以被林妹妹视为大敌,因为她自身条件很高,这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薛家是商家大户,也可以说是家财万贯。娶了薛宝钗这样优秀的人当儿媳,王夫人的身份地位就更加稳固、更具威望,比已成孤儿的林妹妹所带来的助力更多。

所以,林黛玉得出了朴素的感觉——更多的人赞成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人会支持她,因此对薛宝钗产生了嫉妒之心。

林黛玉本来就敏感,心里喜欢着贾宝玉,如今一下子来了个这样大怪兽级别的对手。出于小女人的心性儿,林黛玉的内心已经不同往常的陷入畸态,往常她谁也不在意,可劲儿耍小性子,这薛宝钗一来,林黛玉和贾宝玉产生了不少嫌隙。之后她与袭人开玩笑叫她嫂子,也是小女生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小小传统伎俩。

林黛玉坚定的认为,薛宝钗才是那个能影响她和贾宝玉的人(事实也是如此)。并且在她看来,自己如今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孤儿,没有稳定的靠山,但人家薛宝钗在任何方面都占据碾压性的优势,仿佛时时刻刻都可以抢走自己贾宝玉的新嫁娘地位。

这就是林黛玉嫉妒薛宝钗,而不嫉妒袭人的原因。

在封建大家族里,婚姻讲的是门当户对。那些王公贵族,公子哥儿们,都会有三妻四妾,妾还可以来自于门第轻低的家庭女子,那妻就不可了,必须来自于户当户对之家族,不然其贵族身份,皇帝也会将其爵位夺去。

袭人只是宝玉的一个丫鬟,是贾母送给宝玉的,虽然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鬟,但身份是奴才,袭人是不能成为宝玉的正妻的,即便是袭人工于心计,讨得了王夫人的欢心,给其二两的月供,但这也只是准姨娘的身份,袭人要成为夫人身份,那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实现的。

自从宝玉梦游幻境,由警幻仙子的妹妹秦可卿教会了云雨之事,宝玉醒来,对梦中的云雨之事,实在是留恋,于是当袭人问其缘由事来,宝玉见袭人笑的可爱,就要拉袭人实战云雨一番,袭人半推半就中遂了宝玉心愿。

云雨之事,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这云雨之事,总会被传开来。当林黛玉知晓后,不但不生气,还笑称袭人为“姐姐”,这一声姐姐,道出了黛玉的内心想法,那就是黛玉愿同袭人共同拥有宝玉,因为袭人无论如何是夺不去,黛玉心中要做宝二爷夫人的地位地。

尽管一部《红楼梦》将宝黛之恋写的很凄美,赋于了神话色彩,言说在西天灵河岸三生石畔,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采取仙水日夜浇溉绛珠仙草,这绛珠仙草在神瑛待者的浇溉下,化形为绛珠仙子,并为报答恩情,将一身眼泪还与神瑛侍者,就随其来到人间。

即然到了人间,难免会沾世俗之气,黛玉要的是正牌夫人,又是大家闺秀出身,知书达理,又怎会去嫉妒这顶多做个姨太太的袭人呢。

但宝钗与袭人就不同了,宝钗是四大家族之一薛家的大小姐,她要做的是宝二爷的夫人,这当然会引起黛玉的嫉妒。不仅是嫉妒,宝钗与宝玉的成婚,还使得林黛玉的凡花葬泥土,重新去做了花仙。

史湘云曾在宝玉面前指责黛玉“爱使小性儿,行动处爱辖制人的”。黛玉进府前,史湘云已在贾府住过几年,与宝玉同住贾母屋里,日子久了,对宝玉有所情愫在所难免,至于史湘云为何离开贾府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史湘云后来被黛玉取代,而且受到的优待较湘云更甚,故而湘云敌视黛玉当然有主观原因,但也不全无道理。

黛玉小性儿好像是众所皆知的事儿,其实非要细究,不过只是对关于宝玉的事儿“小性儿”罢了,再往通俗点说就是“爱吃醋”。 黛玉进府后,因贾母怜爱,与其等同宝玉的待遇,两人同一桌吃饭,同一屋睡觉,日则同起同坐,夜则同息同止,感情与日俱增,可谓青梅竹马。

宝钗的到来打破这层宁静,薛家举家进京,原就因族中生意凋敝,欲借贾家之势东山复起,宝钗则成了借势最大筹码。薛家进府不久“金玉良缘”便传言开来。宝钗妩媚娴雅,姿容甚至在黛玉之上,兼博学多闻,才情过人,给黛玉造成不小压力,当然,宝钗为人世故,人情练达,多得人心,连那小丫头都爱跟她玩,怎怨得黛玉不嫉妒呢?

故而,但凡涉及宝钗,黛玉总能在宝玉面前小有发作,梨香院吃酒借机嘲讽宝玉“听话”,宝钗生日说戏文揶揄宝玉“装疯”,凡此种种,不消多记…… 可是,处处针对宝钗的黛玉,在知道袭人与宝玉有了亲密关系后,并未嫉妒反而笑着称呼“嫂子”,到底为何?

袭人原是贾母房里丫头,因贾母素喜其心地纯良,恪尽职任,便与了宝玉,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醒来后便与袭人试了梦中警幻仙子所训之事,自此袭人更加尽心服侍宝玉,而宝玉则试袭人与别个不同。

第三十一回,宝玉与晴雯拌嘴,袭人赶来劝架,也许潜意识将自己当成了“宝二奶奶”,袭人脱口而出称呼自己和宝玉“我们”,晴雯越发气恼,冷嘲热讽起来,宝玉袭人羞愧不语,局面一度陷入僵局,黛玉正巧来了,开口便唤袭人“好嫂子”,此举令很多读者费解,黛玉是否有揶揄袭人之嫌?依我之见,这是小看黛玉格局了,黛玉不可能计较宝玉与袭人之事,更不会嫉妒袭人,为何?

首先,贵族大家规矩决定

贾琏的小斯兴儿在花枝巷曾说过:“我们家的规矩,但凡爷们大了,要放一两个丫头在屋里服侍的”,这一两个丫头不是简单的饮食起居服侍,而是主要为这个少爷解决生理需求,这个丫头就是“婚前通房丫头”。比如贾琏婚前屋里就有两个,不过在王熙凤过门后便找由头将其撵走了。贾珠婚前也是有的,后来贾珠去世,李纨便令其出府了。

所以宝玉房里,早晚也有这么一两个“屋里人”,如果根据贾母的意思,这个“屋里人”就是晴雯,可惜晴雯心性极高,目下无尘,对那些事大体无法接受,而袭人则心机深成,明确目标并不择手段,遂早早将自己与了宝玉,以求荣可争得,有耀可夸。

少爷屋里备通房丫头,是许多贵族大家的规矩,黛玉书香门第出身,自小受封建礼教熏陶,对此岂有不理解的?旁的不说,便是其父林如海还有几个小妾的,袭人与宝玉有了肌肤之亲,闹得再高也不过是个小妾,横竖碍不着将来黛玉的位置。

其次,黛玉对袭人是感激的

黛玉为何感激袭人?自然因为袭人能尽心竭力服侍她的所爱,黛玉心思单纯,天真烂漫,一心只在宝玉身上,但她能做的仅仅局限于精神上与宝玉达到共鸣,惺惺相惜,心心相印,而在现实的俗务中不能与宝玉任何帮助,袭人正好填补这份遗憾,谁不说来?没有袭人,宝玉那怡红院不知乱到如何。所以在李奶奶骂袭人“狐媚子”时,黛玉还为袭人发声:

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

故而,对于袭人,黛玉不仅不吃软捻醋,还心存感激。只可惜黛玉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袭人对黛玉并不感冒,反而在听了宝玉“诉肺腑”后忌惮黛玉,于王夫人面前暗示宝黛两人有“不才之事”,谏言献策要将宝玉搬出园子里来。

这就是袭人!

而对于宝钗,黛玉实在有理由嫉妒,从作者将两人置于同一判词开始,便等同将两人置于没有尽头的比较之中,黛玉风流俊逸,宝钗便妩媚多姿;黛玉才思泉涌,宝钗便满腹经纶;黛玉有一“木石前盟”,宝钗便携“金玉良缘”而来,横竖就是不让黛玉释怀,宝钗与黛玉实力相当,人说嫉妒只在同一阶级产生,对比宝钗,袭人真的不值一提。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黛玉不嫉妒反恭喜,为什么却嫉妒宝钗呢?

宝玉和袭人有了实质关系,单纯地从男女之情上来讲,要说黛玉完全没感觉还高兴得不得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呢,因为礼法的关系,黛玉从小接受的教育里,奴才,通房丫头之类的人,和玩意儿无异,她或她们就算有点膈应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毕竟千金小姐的身份体面必须有。所以,黛玉能调侃似地,叫袭人嫂子,是可以理解为恭喜。

为什么林黛玉会妒嫉宝钗呢?

按咱们旁观者来看,黛玉完全没有必要妒嫉宝钗,两人其实是不相上下,甚至是在前期,黛玉是有很大优势的。论家世论相貌论才华论在贾府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宝钗根本不能比,林家可以碾压薛家。可是到后来,这优势慢慢地就没有了,尤其是林如海死去,林家基本绝灭无人,金玉良缘甚嚣尘上,贾母年事已高,黛玉的危机日渐明显,最后的最后,也可能就是贾母先走一步,黛玉和宝玉只能听凭安排,各分西东。

黛玉嫉妒宝钗——其实是酸——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原因呢?其实在金兰契那章里,写得很明白了。

黛玉先是自省并道歉,认为自己不识好歹,之后说了许多真心话,不外乎这几条: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

林黛玉的身世,原本最好,甚至是进宫之前的贾元春都比不上的(元春二房嫡女,无爵贾政之女)。她祖上尊贵,出身嫡系中的嫡系,父亲天子门生,仕途正红,母亲正宗嫡系大小姐,还有个弟弟,她原本可以有一个光明无比的前途。可是说话时,父母双亡,弟弟已夭,林家绝户,所有的优势化为乌有。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尊不尊贵,得看是否出身名门望族,钱不钱的,不是什么大问题(看看李纨就知道了)。林黛玉是真正的孤女,绝户女,要不是依傍舅家,她就是另一个妙玉。

宝钗虽出身皇商之家,算不得最上层,但是好在有个哥哥,薛家也没有完全倒,有优势。

“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黛玉虽依傍舅家,和姐妹们一起成长,但是毕竟贾母年事渐高,许多教导已不能亲力亲为。王夫人也不擅此道,估计就是擅此道,也未必肯手把手教。林黛玉只能通过自学,这一点,也是林黛玉急于认薛姨妈为干娘的原因。只可惜薛家母女表面和气,暗里也是有小算盘的。薛姨妈虽不精明,但毕竟还活着。

“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身世飘零,始终是黛玉心中的一根刺。林如海和贾母贾政之间,到底是有着怎样的协议,这样的绝密,众人自然不会知道。于贾府一干人而言,林黛玉不过是表小姐,是投奔而来的,当着贾母的面不敢笑,但背地里嫌一嫌,是可能的。薛家虽住贾府,但并没有财务纠纷,哪怕薛家穷得要卖房产,也是随时可走的。

“我已经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我根本走不了。”

林家的财产到底有多少,最终又到了哪里,是贾林两家商议好的嫁妆本,是怎么带的,是当初黛玉进京带了一部分,然后林如海去世贾琏处理好了,这财产是不是被贾府挪作他用?都不得而知了。总之,贾府虽然收入越来越少,却依然烈火烹油,年纪虽小但聪慧透顶的林黛玉,应该明白自己的钱,林家的钱包括贾敏的嫁妆,要想拿回来是不可能的了。她不可能像湘云一样,依附近支,也不可能自立门户,只有依靠贾府,可怜的她已经再无退路了——她根本走不了了。薛宝钗呢,却自由得多了,所以,当她面对宝钗时,她发出了“司马牛之叹”,感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势单力孤,是林黛玉羡慕宝钗的真正原因。因为黛玉可能会落到无人作主的境地,所以个人能力同样优秀的宝钗,是她感觉到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酸一酸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难以理解,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对家族对父兄的依靠,到了怎样要命的地步,其实看看迎春也约略可以知道了。(文/宛如清扬)

古代官员到很远地方赴任都有什么凭据?如果有人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怎么办

在古代,想要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是非常困难的,正史中基本没有出现过这样事情,不过文学作品中却是有发生的。最为人熟知的一个例子就是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在去任江州知州的路上被人杀死,那人冒名顶替了陈光蕊,不仅夺了他的妻子,还夺了他的官职,过上了陈光蕊的人生。

再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大约就是徐芳的一篇志怪短篇小说《雷州盗记》,也叫做《雷州太守》,这里面讲的故事被很多人当做了正史来看。

在这里大体说一下这则故事:崇祯初年,做过部曹的一个金陵人被任命为雷州太守,然后他带着妻女和随从到雷州去上任,结果在渡过长江的时候遇到了一伙强盗,这些人知道了这名官员的身份后,就将他和他的随从都杀死,只留下了他的妻子和女儿。接下来,这伙强盗做了一件非常大胆的事,那就是从自己人中找了一名最聪明的人来冒充雷州太守,而其余的强盗则扮作随从跟随,于是这群人就浩浩荡荡去了雷州。

到了雷州之后,这个假太守非常能干,并且很廉洁,几个月就把雷州治理的很好,雷州人都争相传诵来了一个好官,他的下属们也都很喜欢他,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美好。只是,在不久后,这个人就下了一个看似很奇怪的命令,那就是不准接待来自金陵的人,即便是他本人的亲属也不可以违反,否则必然治罪。人们看到他并不徇私,没有人会怀疑他的目的。

但不久之后,原太守的儿子想自己的父母了跑到雷州来看望家人,一到雷州就被当地人告知不能接待他,他非常疑惑,想自己的父亲怎么可能会针对金陵人呢?他心中有些怀疑,就在官府的门口守着,想看一下自己的父亲是怎么了,结果看到的太守并不是自己的父亲,而奇怪的是他的身份竟和自己的父亲是一样的。

他确定自己的父亲遇到了强盗,然后他就联合监司使将太守诓骗来喝酒与他对峙,假太守自然不认识自己这个没见过面的儿子,于是就漏了陷,然后被抓住。其他的强盗趁机跑了很多,只剩下了七八个,一起被押回金陵处斩。

这就是故事的经过,如果单看是一个小说的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倘若将其看做是一个史实的话,则是经不起考证的。一个强盗能伪装成一个官员而不被发现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彼此的际遇不同,过往不同,强盗是怎么到任后开展工作的呢?还有那些强盗都跟着到了雷州做了假太守的随从,他们这是图什么呢?既然这名假太守的官声非常好,说明这些人都没有作恶,老老实实跟着假太守做事。一个人能做到,一伙强盗都如此实在令人称奇。

况且,假太守要如何冒充这名官员呢?官员去赴任的时候是带着敕牒和告身的,他的一切都有记录,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任命说以及该官员的体貌特征,这些是很难作假的。

官员的任命是有严格的程序要走的,唐代杜佑的《通典》中就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即告身的授予制度:首先被授予官职的官员在考察合格后,经由尚书省写好制书,尚书仆射(宰相)点头后交给门下省审查。门下省中的给事中(正五品上)开始进行审议封驳诏敕,有异议的驳回,没有异议的交给黄门侍郎(正四品上)来做进一步的确认,之后交给侍中(宰相职)做最后的审查,门下省确认好好之后就由侍中上报给皇帝。

皇帝御批之后,原件保存,另抄送一份交给尚书省来做告身,而尚书省再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制作,文官的告身交给吏部来制作,而武官的则由兵部制作,告身上会有“尚书吏部(兵部)告身之印”,凡经手的人员都要盖上大印,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时非常繁琐的。

告身中的内容包括官员的籍贯、年龄、出身和任命词等,到外地任职的话可能还要写上体貌特征等,告身的用纸和装裱也比较讲究,这些都不是可以伪造的。与告身同时被授予给官员的还有敕牒,到时候官员上任的时候就带着敕牒和告身去。这基本避免了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的可能性。

这里多说几句:虽然官员任命程序是很严格的,实际上卖官鬻爵的情况却是比较常见的,唐中宗时期就没少出现这种情况,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都曾为自己看上的人捞了不少官职,但到了唐玄宗时期,姚崇出任宰相后最大程度遏制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不过安史之乱后,甚至唐肃宗时期,政府公然卖官,确实是一件非常让人震惊的事情。

当时唐肃宗初登帝位,首先考虑的就是平叛,但是平叛是需要财力支持的,而国库完全无法支撑庞大的战争,郑叔清和宰相裴冕就怂恿唐肃宗卖官,只要捐出一定数量的钱财,就给一个空白告身,授给官勋邑号等,为了筹钱也是真的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