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制造工艺如何,成飞医院工作证明

admin112024-04-07 14:42:26

歼20制造工艺如何

银河战舰展风骚,细丝无痕尽折腰。要问此机何处造,回头笑看赞神州。

歼20制造工艺如何,成飞医院工作证明

歼-20隐身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绝对NO.1机型,其机体外形流畅,机身表面光洁度高,比往日歼-10、歼-11,甚至歼-16战斗机上大量铆钉存在,坑坑洼洼的表面,完全是两个工艺层级的事。歼-20隐身战斗机机身主结构全部是一体成型,远超过美国制造的F-22战斗机和俄罗斯苏-57战斗机,反观美国F-22隐身战斗机现在都出现了大规模破损现象,大批F-22隐身战斗机机身涂料、铆钉都出现破损,说实话都不知道美军地勤怎么维护了。而俄罗斯-57战斗机看着就不隐身,整体工艺还在苏-27战斗机身上徘徊,机体加工工艺一点都没有提升。

反观歼-20隐身战斗机,其工艺特点已经堪比F-35战斗机,达到了世界最强水平。从现在来看歼-20隐身战斗机采用了多种先进工艺,比如3D投影装配,无缝集成电子装配系统,专门的隐身涂料机器人,其中自动化的隐身涂料喷涂工艺在增强歼-20隐身战斗机的可探测性方面功不可没。

而歼-20特殊的外形如果没有自动化机器人喷涂的话,很多地方绝对不可能这么匀称,特别是歼-20DIS进气道的鼓包设计,覆盖了吸波材料,自动化机器人可以直接喷涂。同时,歼-20隐身战斗机大量采用了脉动式生产线模式,再一次提升了中国战斗机生产工艺,不会再像以往生产歼11系列战斗机,必须一个机位等待全部完工后在推走,而是一个工位就干几个活,干完了直接推走,往下一个工位再次组装。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资料整合,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歼-20,是成飞奉献给空军的杰作,2018年春节前夕,让我空军昂首阔步迈入了第4代隐形战机俱乐部,令在新时实现战略转型的我空军如虎添翼,其正式服役对空军意义重大。

根据报刊、杂志、网络上图片和视频中歼-20画面来判断,机体整洁、光滑、蒙皮衔接处,都看不到一丝的缝隙,证明了歼-20的制造工艺先进,大量运用了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是整机装配合拢时成飞军工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赋予歼-20精美到了极致

作为美标第4代隐形战机,歼-20机体上,有很多设计细节,都凸显其先进性能,仅机首细微的细节,就从容不迫地展示了歼-20卓越的工艺性能

即便将高清镜头,推到极近的距离,歼-20的锯齿形状蒙皮接缝,依然是非常严整的,可用“完美”两个字来概括

歼-20翼根处,辅助的进气口,网状的结构,采用了吸波超材料制作;是在超算上设计、通过纳米级打印而成,除了吸波以外,此材料还可集成天线、传感器等。

仅从外形上,却看不出来,保证了气动和隐形的完整性;而其他的战斗机,此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进气口,顶多加个可自动关闭的口盖而已,采用网状的辅助进气口,成飞军工可谓匠心独运

机首的雷达罩,采用亚光材料,接缝同样采用锯齿设计;鸭翼尖部采用了切尖设计,非常平整,一点都不粗糙;鸭翼下方六边形格栅、机身上的标示采用了低可见涂装;座舱中仅有一根加强筋、显然非常简洁;机腹下的光电探头,类似美国F-35装备的宝石路光电探测器,隐形性能较好。

歼-20垂尾的尾梢,非常清晰展示了翼面周边,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所制作,且不同材料的衔接处,也极为工整;虽然由于频繁飞行,导致翼面污渍,但用肥皂水清洗即可,并不影响战机的隐形性能

图片中那条非常醒目的红线,是印度LCA光辉战机上所特有,实际上不是画上去的,而是常用的航空软铝,一般用于修补蒙皮受损的部分。

LCA光辉轻型战机,其机翼蒙皮在设计、组装时留下了拇指大的缝隙,因此,每一架服役的LCA战机上面都不得不用红色的航空软铝填坑。

作为军迷国平军史特地举了这个案例,能让读者体会到到中外的工艺差距,非常有说服力,不服,请先把蒙皮磨平了再说;况且,哪个飞行员会愿把性命交给用“胶带”贴蒙皮的战机。

本届莫斯科航展上,俄空军升空进行飞行展示的一架米格-35D战机,该机左翼的折叠翼转轴护板在飞行过程中突然脱落,所幸脱落的护板并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战机飞行过程中,丢失机体零配件,且是在各国军方瞩目的莫斯科航展上,这个玩笑就有了国际影响力,是对俄战机质量优异的反讽,应该和工艺挂得上号。

说起歼20,那绝对是令国人振奋的事情。不吹不黑,歼20的制造工艺仅次于F35战斗机。第四代战斗机的机身材料分为钛合金,复合材料,铝合金等等。钛合金的制造工艺有整体闭模锻造,热等静压铸造,电子束焊接,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有树脂转移成型。歼20战斗机究竟用了什么制造工艺,的确不好说。在网络,基本上就是知道的绝对不会说,能说的都是不知道的。但是可以根据F22战斗机使用的技术推测一下。

F22战斗机的材料主要为钛合金,复合材料,铝合金。其中钛合金部件使用了整体闭模锻造,热等静压铸造,部件之间的连接则使用了电子束焊接技术。钛合金部件主要是机身大梁,框架等。F22战斗机上使用钛合金热等静压铸造技术的部件主要有机身隔框,机翼主梁,尾梁,方向舵支架,机身横梁。而使用整体闭模锻造技术的部件有机翼隔框,后机身发动机舱隔框。F22战斗机的蒙皮全部都是由双马来酰亚胺材料制造的,工艺为树脂转移成型。其一体化的座舱盖则是以聚碳酸酯为原料,采用9个工艺流程直接成型技术。可见,F22战斗机使用了众多先进的制造技术,要清楚,F22服役于2005年,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掌握了复合材料之树脂转移成型技术,钛合金大型整体关键构件激光增材技术,3D打印等等。最起码,歼20战斗机的制造技术不会低于F22。歼20的主承力梁应该采用了钛合金激光增材技术,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激光增材技术投入实用化的国家。所以说,在制造歼20时,使用这项技术也是很正常的。歼20的机身隔框或许采用了3D打印。机身部件之间的焊接也会用电子束焊接技术,其实真空电子束焊接并非什么新技术,在制造“WS-10”发动机的机匣时,就采用了真空电子束焊接。

歼20战斗机的一体化座舱盖或许也是以聚碳酸酯和丙烯酸为材料制造的,采用了注射成型的工艺,极大的节约了时间。

从歼20的近距图片中可以看到,其机身蒙皮极为光滑,蒙皮之间的接缝处均被设计成锯齿状。但还是可以看到铆钉,其实蒙皮要固定到机身上,只有采用铆接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处理方式不同而已。

像F35战斗机,是用柔性导电材料将蒙皮之间的缝隙填充起来,所以铆钉几乎就看不见了,只会看到一片一片蒙皮。其实,在细处观察,F35战斗机也是遍布铆钉。

而歼20战斗机的各种舱盖之间连接十分紧密,可以说是严丝合缝,铆钉也是沉头的。歼20战斗机的每一处细节都值得去细看,处理极为完美。

尤其是B2轰炸机的这张图,看完简直大呼奇迹。当加油盖翻过来时,还以为机身上没有一丝开孔呢,真的是严丝合缝。

所以说,歼20的制造工艺也是很强大的,或许制造不出来,像F35那样面积巨大的蒙皮,但也不差。(图片来自网络)

客观的讲,歼-20的制作工艺是个人认为国产机中最好的型号,一改国产机浓厚的苏式武器满身补丁的制造风格,正好印证颜值也是战斗力这句话。

世界上具备颜值第五代隐形战机的国际屈指可数,实际列装部队投入批量生产更是凤毛麟角,仅有中美两家,至于俄罗斯参照苏-57当前进展都是后话了。歼-20的出现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突破,还能体现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歼-20隐形战机布局前卫,做工精良,视觉感观流畅,是一款既有战斗力、又有颜值的先进战机;从历次公开的高清图片来看,都能佐证这一点。其实,歼-20制造工艺的提升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我国在战机设计制造领域长达数十年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整套战机制造工艺和流程。

诸如,一体化部件成型技术最早在歼-10飞机上得到初步运用,后在运-20打飞机项目上也进行了运用;还有3D打印技术和全数字化设计技术,根据央视纪录片披露信息,歼-15是我国第一种全数字化设计的战机,同时首次使用了3D打印技术等等;这些新引入的设计、制造新技术,对于战机总体设计、制造工艺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机身蒙皮为例,机身蒙皮因所处位置不同其材质以及厚度都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本身很薄、面积相对较大,故而使得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出于上述特性,在早年的飞机型号上,大块的蒙皮边缘不直、表面不平顺、铆钉密密麻麻,带给人一种做工粗糙的视觉感官。分析主要原因就在于制造工艺有限,蒙皮不能一次精确冲压或者拉伸成型,需要人工矫正、修剪来完成。

中国航空工业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征程,在航空制造工艺上不断接近西方水平,可谓是进步神速。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普及运用,各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和装配精度都得到大幅提升,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歼-15、歼-10B/C型、歼-16以及歼-20的出现,刷新了对国产战机制造工艺的新认知。

引用网友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歼-20打腻子的水平达到F-22的水准。这一切成功在基础上来源于国内航空制造也的自动化水平提升和新材料的快速发展,歼-20在部分部位使用了国产隐身超材料,大幅提升隐身性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局部制造工艺上尚有一定差距,诸如机翼鼓包、部分小蒙皮贴片等,尚需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歼-20工艺怎么样?平时想走近它也难,毕竟现役装备嘛,自然要保密。然而并非人们没有走近它的机会,珠海,开放日,阅兵,没有歼-20压场,举座不欢。

魂舞大漠还有一个小决窍,以摄影师的角度,去观察歼-20,不只纤毫毕现的工艺看得见,视角不同,它的美也大不一样。在西方,即有专业的摄影师,不只为卖军火广告推销,在让人感到美的同时,引爆内心震憾。我们也有,只是还没有更多地出现公众视野中。到现场感受歼-20的呼啸,当然是好,没有机会的网友,可以收集一些专业摄影师的威龙照片,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番,你会发现美,甚至美得你睁不开眼睛。

过去,有人给我们的军机换涂装,说一换装立马高大尚,但言涂装也是战斗力,其实无病呻吟一种病态美,我们的军机也很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首在要珍惜,可以先给歼-20一角色定位,也许知道了歼-20是什么,才能有发现美的冲动。

它是有隐身能力的五代机,位于世界科技前沿的飞机,它每一处的工艺都会精心独到,刚出世的时候,被网友们惊呼为银河战舰,或说黑丝带,黑丝带的意思,就是说充满着黑科技,明此,就会真正懂得它的价值。其次具备一定技能,建立一点专业知识,才知道如何比,比什么,不然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飞机造出来图的是一个使用,不能使用的飞机也就是一个绣花的枕头,我们的歼-20是实用的,因而大放异彩,受到追捧,如名星一样。

成飞、西飞和沈飞,哪个实力更强

沈飞是无可争议的大哥,成立时间早,五十年代起仿造苏式飞机,歼六/歼七/歼八在相当时间里垄断中国战斗机天空并大量出口。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引入苏27系列,并授权制造歼11A/歼11B/歼11D等,并在苏30基础上开发歼16,在苏33基础上开发歼15舰载机。五代机研制在与成飞歼20竞标中落选,自筹资金开发外贸型FC31。现正在FC31基础上开发五代舰载机歼35,FC31升级版也望在近年内成军或出口。虽然沈飞在五代机研制上落后于成飞,但在苏式战机引进消化改造上功不可没,只要看看目前空海军装备的歼11/歼16/歼15等重型战机的强大阵容和主力军作用,就知道沈飞无愧“共和国长子”的美誉。今后,随着歼31/歼35的陆续成军,沈飞的实力必将进一步彰显。

成飞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响应“三线建设”号召从沈飞分出去的,主要生产歼20/歼10/枭龙(与巴国合作)战斗机。歼10系列战机实现了国产自研三代机的突破,并大量装备部队。其中歼10c已经升级为4.5+战机,成功出口巴基斯坦。歼20作为国内首款五代机已装备部队,成为有效抵御美F22/F35战机的空中利剑。此外,成飞还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开发了枭龙系列战机,大量装备巴空军并有望出口其他国家。据悉,成飞六代战机的研制也已经开始,五年内原型机首飞可堪期待。

西飞主要生产运输机和轰炸机,主要产品为轰六系列、运六/运七/运八系列、运20、歼轰7(飞豹)、空中加油机轰油六/油20、空中预警机系列,此外还有民品新舟60/600系列等。其中运20已装备部队,填补了国内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空白,大大提升了我军实力。未来还将陆续推出中型运输机运30、类似美C17的更大运输机运40(?),同时万众瞩目的大型隐型轰炸机轰20也即将推出,我们试目以待。

其实,西飞已与陕飞重组,新名字叫中航工业。

成飞,沈飞和西飞哪家更强?目前来看,是成飞。

有人评价这三家飞机厂商的时候用了一句话:一个意气风发,一个负重前行,一个廉颇老矣。这具体指的是其中哪一家,我想军迷朋友心中都有个数,我就不再赘言。

言归正传。题主所说的这三家分属于不同的研制单位。沈飞和成飞侧重于歼击机的研制,而西飞则侧重于轰炸机和运输机的研发制造。从近十年三家的表现看,各家都推出了不少作品,成飞是歼10改进型,歼20以及外贸型的枭龙等,沈飞是苏系战机的改进,包括歼15,歼16以及推出自家的外贸型Fc-31.至于西飞,也推出了像歼轰-7“飞豹”,轰6K以及运-20等。因此,评价这三家哪家更好,用它们的产品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那以上三家的代表作中,要是按科技含量,对国防的重要性排行的话,谁更重要一些呢?要是我排的话,排在首位的一定是歼20。

因为这些年相对于沈飞和西非,只有成飞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是当年横空出世的歼10,还是震撼世界的歼20,成飞和背后的611所都在创造着属于中国人的历史。特别是歼20的问世,让中国真正有能力走自己的飞机研制道路,不再被贯以仿苏抄美的罪名,这不得不说是一次伟大的跨越,对中国航空工业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沈飞以前凭借苏系战机的国产化,能够与成飞分庭抗礼甚至更加受青睐,但从歼10开始沈飞就显得越来越吃老本了。至此,沈飞和成飞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而沈飞在网友心中的地位也一步步下滑,直到现在甚至可以说是背上“骂名”。

西飞由于一直专注于轰炸机和运输机的研制,而且比较低调,所以关于西飞新闻没有那两家那么多。西飞拿出来的轰-6系列虽然对中国帮助很大,但是由于太老旧,在网友心中并不讨好。而新近的运20,网友在欣喜之余又嫌小了一点,所以在西飞没有拿出更大的大运和大轰之前,西飞的名声还是无法跟沈飞成飞相比的。

目前来看,成飞在网友心中更加讨喜,其进取精神,锐意创新的品质更加好一些。不过,毕竟三家同属中国,又都是兄弟单位,所以只要能分工合作共同进步,就都算是祖国的骄傲。

这三飞里面,西飞和成飞、沈飞不是一个路子,后两者是造战斗机的,西飞是造运输机和轰炸机的,没法比较。成飞外号成洛马,自主创新能力强,尤其是杨伟,玩鸭式布局有心得,设计了歼十歼二十和FC-1。沈飞外号沈霍伊,以前靠放大了的米格21——八爷混了近20年,苏联解体后完全依靠苏27混到现在。老毛子出一种苏27的改款,沈霍伊就跟着改一种,自己倒腾了一个FC31,军方压根看不上。沈霍伊技术实力虽然不咋地,政治玩的溜溜溜,软实力强大。所以现在你知道谁的实力更强了。

答:成飞、西飞、沈飞,都中航工业旗下的飞机制造工司,没有什么老大老二之说!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你非要排名,我只能说沈飞是中国航空界老大!因为沈飞是中国战斗机的摇篮建立最早,而且上个世纪援建了成飞,没有沈飞就没有成飞!回答完毕。

看到很多网友在黑沈飞,其实是想得太简单了,成飞、西飞和沈飞都是中航工业的子公司,都在为种花家添砖加瓦,只是每家的主攻方向不一样而已。

先说说成飞,确实今年给国人奉献了许多惊喜,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歼10和歼20了,让中国航空工业有了跨越式发展,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枭龙也在国际市场上颇有名气,这也让成飞被冠以“中国洛马”的称号。

再说说西飞,和成飞、沈飞不同,它的军用飞机系列主要有飞豹、轰六系列以及最新的运20运输机。可见西飞除了飞豹之外,军用飞机以大飞机为主,都是大家伙,与成飞、沈飞没有什么竞争性。可以预见,未来的新式轰炸机有很大可能出自西飞。

主要想说说沈飞,与成飞新式先进战机不断推出相比,沈飞似乎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近年来被吐槽的不少。歼20、歼10确实好,但这能说明沈飞不行?显然不行。多年来,沈飞始终走在稳妥的道路上,歼15、歼16、歼11B、歼11BS、歼15S......这么繁杂的改进型,不可谓工作量不大。很多网友觉得改进型号很简单,只是在原版上修修改改就行,其实不然,别以为歼15就是歼11上加个尾钩加个折叠翼,其复杂程度不亚于重新设计战机。机翼面积增大、前后重量比要改、折叠翼要变动油箱位置、飞机在航母上着舰对尾钩以及机身强度要求极大,等等。可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老美的F-18从C/D型号升级到F-18E/F型号也花了很长时间;俄罗斯在苏27的基础上修修改改了30年,从苏27到苏30、苏34、苏35以及最新的苏57,至今还在吃苏27的老本,但你能说俄罗斯那些飞机设计局不强?

沈飞通过多年的改进型工作,技术沉淀了很多,成飞也有但创新更多。在资源无法平均分配的大背景下,沈飞自然无法独立完成五代机的研制,但是沈飞自筹资金搞出了了歼31。只能说沈飞资金和人才缺失吃紧,歼31的进度与成飞的产品比略显缓慢。

中国四飞,重飞、沈飞、成飞、哈飞哪家研发能力较强?为什么

我给你说,这几个公司的研究方向不一样,成飞主要生产战斗机,沈飞主要生产重型战斗机,西飞主要生产的是大型运输机,哈飞主要是生产的是直升飞机

你要问创新能力,成飞和西飞都挺不错的,成飞有J10和J20,西飞有Y20鲲鹏,还有一大堆预警机(其实也是基于运输机平台)

沈飞最近两年创新能力上不是很足,只有一个J31而且并没有装备部队(据说这飞机是外销用),再加上有j10和j20这种高底搭配,j31的位置很尴尬。

总体来说我比较看好成飞和西飞,之前去黄田坝也路过了132厂,看见了一架试验机,战斗机的声音是真的好听。


重飞?第一反应我懵逼了三秒,然后立马去搜索了一下,发现出来的结果有点尴尬。发现果然如我所料,重庆压根没有大的航空企业,有的只是通用航空企业,也就是飞小飞机的航空公司。所以这个重飞是不存在的,我们用西飞取而代之。我国航空工业是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早期的发展非常有苏联特色。不过后来因为和老大哥撕破了脸皮,转而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中国的印记开始变得明显起来。

我国如今的航空工业布局已经非常清晰,各个单位分工明确。西飞全称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研制大飞机,比如运输机和轰炸机。运输机领域除了西飞之外,还有研制运-8和运-9的陕飞也很厉害;成飞和沈飞主要研制战斗机,比如歼-7,歼-8和歼-10等;哈飞全称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研制直升机。直升机领域除了哈飞之外,还有江西景德镇的昌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还有做教练机的贵飞,洪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和做客机的上海商飞。

说到研发能力,我想说革命工作分工不同。这几家航空企业这些年来都潜心发展,各自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发能力都有巨大的进步。其中西飞和成飞在创新工作上尤为突出,研制出了多款有着真正中国特色的战斗机。

先说说西飞。西飞最开始是仿制起家的,最经典的作品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轰-6轰炸机。西飞鼓捣轰-6鼓捣了几十年,从最开始的前苏联图-16轰炸机,搞出了今天轰-6H,轰-6K,轰-6J,轰油-6……等等一大批图-16的徒子徒孙。其中轰-6K是目前轰-6家族最出彩的一款,最大航程摸上了8000公里,还能发射巡航导弹,让我国勉强拥有了远程战略轰炸机。而且,经过央视证实,新型的下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研制已经上路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看到西飞一飞冲天。

除了轰-6之外,歼轰-7和运-20也是西飞的产品。歼轰-7的气动设计是我国第一次脱离前苏联影子的尝试,研制出了第一款完全中国特色的战斗轰炸机,让海军从此有了强有力空中支援。运-20就更不用说了,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运输机,最大载重66吨,是目前亚洲范围内(俄罗斯属于欧洲)最大的运输机。运-20已经装备部队,将会是我国空军从国土防空型空军向战略空军跨越的关键装备。

再说沈飞和成飞。沈飞可以说是共和国的长子,成飞则是在沈飞援助下建立的。而且成飞不辱使命,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了目前我国航空企业中创新能力最为突出的一家航空企业。成飞的产品世界闻名,有我国第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米格-21究极改进型,准三代的枭龙战斗机和我国第一款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歼-20。

和成飞的锐意创新相比,沈飞显得比较稳。这就像一对兄弟,平时互相竞争,一个个性鲜明,善于创新;另外一个性格沉稳,一步一个脚印。沈飞这些年都只干一件事,那就是消化吸收苏霍伊的苏-27战斗机。在此基础上,沈飞研制出了歼-11系列战斗机,歼-16系列战斗轰炸机和歼-15舰载战斗机。还通过自己自筹经费,研制了我国第二款隐身战斗机FC-31。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喷沈飞,喷沈飞只会仿制,喷沈飞糟糕的歼-8项目。其实不能只抓住它的失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不堪的沈飞为我国空军生产了一半以上的第三代战斗机,是中国空军有力的后盾!
哈飞是玩直升机的,其最经典的作品就是仿制自法国的海豚直升机的直-9。直-9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通用直升机,经过我们几十年的消化吸收,不断魔改,至今的型号究竟有多少个一时之间已经难以数清楚了。有武装的,有侦察的,有舰载的,有救援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直-9型号,没有哈飞造不出的直-9型号。除了直-9之外,哈飞还有直-19和运-12等几款产品,总体实力还是不错的。如果用创新能力来描述研发能力的话,这几家企业中最强的毫无疑问是不断突破极限的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