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时候,招聘人员让我填过往公司的证明人和联系方式,该不该如实填写,工作证明可以作为求职材料吗

admin312024-02-15 17:09:56
  1. 面试的时候,招聘人员让我填过往公司的证明人和联系方式,该不该如实填写
  2. 工作证明可以作为求职材料吗
  3. 面试新公司说要写原公司的人事电话,一般会什么时候打电话做背景调查啊

面试的时候,招聘人员让我填过往公司的证明人和联系方式,该不该如实填写

求职者去公司应聘面试的时候,有些公司的应聘登记表上会要求求职者填写以前的工作经历、工作过的公司名称以及证明人和联系方式,其目的在于为可能的背景调查做准备。如实填写是应该的,在这方面没有必要撒谎,否则对自己的面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求职者不如实填写,或许面试官会认为求职者的过往工作经历存在问题或“猫腻”。

面试的时候,招聘人员让我填过往公司的证明人和联系方式,该不该如实填写,工作证明可以作为求职材料吗

在填写过往公司的证明人和联系方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未经填写的证明人同意的情况下,不要填写证明人的手机号,因为这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所以联系方式应该填写原公司的座机电话或前台的座机电话。如果确实需要填写证明人的手机号码,则应事先与填写的证明人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同意,再填写他们的手机号码。所填写的证明人尽量填写与自己关系比较好或者没有发生过矛盾的同事。

说实话,的确会遇到过往的有些公司在在求职者应聘的公司做背景调查的时候,会反映一些对求职者不利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求职者无论在哪家公司工作,都应尽量避免与公司发生矛盾,或者与公司的主要人员搞好关系,以免未来所应聘的公司在做背景调查的时候,原公司提供一些对求职者不利的信息,甚至会夸大求职者的负面信息,影响所应聘公司对求职者的好感。从长远来讲,其实这是一种“策略”。在职场上,不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尽量不要与员工结下“冤仇”。

另外,填写完证明人和联系方式,面试结束后,最好给自己所填写的证明人提前打个电话、通个气,也让证明人有个心理准备,并请求他们为可能的背景调查多多善言。如果以前关系有过紧张和矛盾,也尽量在通气的时候道个歉、赔个不是,有利于自己的面试结果。

小结:我一直在给一些职场上的朋友提建议,无论在哪个公司工作,与公司的同事尽量搞好关系,不要与公司的同事发生冲突,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会用到谁。即便发生冲突,也要在第一时间把冲突化解掉,别为将来留下“后患”。填写证明人和联系方式要真实,尽量填写公司座机电话;需要填写证明人手机的,要提前征得证明人的同意。面试结束后,也要在第一时间给证明人们打个招呼,这样对自己的背景调查有利。

该如实填写。

如果新东家发现你在一件事上撒了谎,很可能会全盘否定你的所有表现。

还别说信息是假的,就算都是真的,接电话的对方一时没想起你来,都会影响你的求职印象。

所以说,如实填写信息,是必须且一定的。

--那万一他们去调查,发现我的一些“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事情,怎么办?

这就是我今天要和你说的第二个问题了:如何留下真信息,还不被“翻老底”?

一、事前做功课

面试前的准备,不仅包括自我介绍,技能经历等等。还要和几个要好的前同事、前领导打个招呼:“如果要我留过往公司联系人,我就写你了哈,帮我多说几句好话呗。”

这样,就算对方突然接到调查电话,也不会觉得太意外,一些都妥妥当当的。

【可问题是】当初我是和公司撕破脸出来的,哪里找“要好的”同事领导?

那我想问一句,工作了一场,你真的连一个说得上话的人都找不到吗?现东家没说一定要直属上级,同部门同事,是同一个公司的就OK呀!

后者再退一步,真就一个人都找不出来,那有没有“不好也不坏”的联系人呢?打个电话,说几句好话,或者约对方出来喝点东西,一般人不会不帮忙的。

二、事中灵活处理

面试前太紧张了,竟然忘了提前打招呼,怎么办?

别急,这时就要冷静下来,认真评估下“自己的人缘”。

还是要挑你觉得不会“故意为难”自己的人,一个公司有两个就够了。评估的顺序是“由近及远”。什么意思呢?从你刚离开的公司开始想,再逐步到之前的公司、学校等等。

因为你刚离开的这个公司,是最有可能被调查到的,也自然是最重要的。

同样的,实在找不到“要好”的朋友,就填关系一般的,只要不是死对头,你的选择就没错。

三、事后及时联系

写完之后还没完,等面试结束,你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跟对方打招呼。

关系好的一句话就成了;关系一般的,还需要多沟通下。

“是XX吗?哈哈,是我啊,原来XX部门的XX。哥们,有个事得麻烦你一下,我刚面试了个公司,让我填过往公司的联系人,我就想起来你了。不好意思啊,给你添麻烦了,你看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喝杯咖啡?”

这样,即使对方没空和你喝咖啡,至少也不会在接到电话时感到意外,而对你产生了负面印象,甚至给出负面反馈了。

总之,写联系人一定不能造假,但我们还是有策略妥善处理这件事的。毕竟新东家也是在求证:如果一个人在老东家那谁都不说好,恐怕也真的该慎重考虑了。

以上,希望能够帮到你~

用心理学解析职场,世界500强主管,年阅读300+的职场达人,带你一起「长心眼儿」喜欢的话,不妨点个赞,留个言,转发给您的朋友欧~

不写。你又不是警察,查户口呢?爱要不要。有的公司还要填写父母电话,工作单位,籍贯。我尼玛,你这是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还调查我父母?你有那个权利和必要吗?我要不要给你写上祖宗十八代家谱啊?很过分。就不填。上一份工作我会找领导留工作证明。新单位你愿意信就信,不愿意信就算了。懒得理你。很多东西都是自己隐私,包括家庭住址,婚否,为啥要告诉你?

得分情况,不同的公司不同对待。我本人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2017年5月份从富士康辞职后到深圳,找了几天工作,最后经过中介公司介绍面试“华为中级技工”岗位,面试前面试官发了一张表格让我们填,表格除了年龄、学历、拥有证书之类的信息外,其中有一项就是上一个公司直属领导姓名和电话号码,这项让我很为难,因为当初是自离出来的,很领导的关系还可以,但是大家都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纠结前公司领导会不会给自己说好话,后来又想着造假,左思右想最后决定给前公司领导打电话,请他帮忙接电话。

但是面试结束,我打电话问前领导,领导说没有接到电话,这说明华为的这次面试打电话访问是随机的。

但我最后还是面试不通过,HR的评价是综合能力不足,其实就是工作经验不足。

像华为的面试是非常严格的,包括4轮测试:

初试:考试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轮:考随机应变能力

第三轮:考专业知识

第四轮:考心理素质

第五轮:考综合能力

像华为这样的公司一定不能隐瞒或者填写虚假信息,一旦被拆穿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但是如果你专业技能扎实,但和前公司领导关系很差,也可以找同事冒充领导,这个无伤大雅。

一位朋友跳槽到新公司,面试很顺利。最后Hr问是否愿意将原单位人力和同事的联系方式留下,朋友直接答应了,人力部门也确实打电话过去做了调查。因为面试中他直接对话了直属上司和公司董事长,直属上司明确表示工资不会讨价还价,董事长更不会管工资这事情。所以他认为调查只是形式。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工资比预想的要少一点;其次,他的基础薪酬跟原来一样分成了三份。他问人力,不是说工资这块不变动了么?人力非常简单粗暴的回答,老板们不懂,这块是我们负责!

可见,不管找工作的过程多么顺利,为了保护自己还是要留一手。那到底应不应该留下真实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呢?我想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是步步高升还是因为混的不好而离职

工作稳定的原因都差不多,离职的理由千奇百怪。从找工作到正式入职,求职者都相对被动。若是由于混的不好等负面原因,奉劝各位还是不要留下真实的联络信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诚信能够换来对方信任,新单位大半儿会相信上家公司的评价。

2、与上家是和平分手还是撕破脸皮

Hr们其实对员工离职的原因心理还是很清楚的。如果矛盾没有公开化、大家都相互理解,那就是和平分手,同事们没有必要去埋汰别人。这样留下平时关系好的人力和同事的联系方式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很简单的离职搞成了手撕大战,那最好还是不要给新公司调查的机会,可定不会有好下场。

3、新单位对自己是十分认可还是可有可无

民营企业的管理问题花样百出,很多员工离职是被逼无奈。如果运气不好还可能频繁离职,而且肯定会被招聘方问到。如果新单位非常认可应聘者,就会淡化对过去经历的负面评价;如果觉得能力一般,可有可无,就会认为是员工自己的心态问题。所以这种情形,还得看面试的整体感受。

4、不真实不等于完全造假

首先,留下根本不存的信息是绝对不可行的欺骗行为。但是如果确实有客观因素导致面试障碍,留下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同事的联系方式还是可以的,个人觉得这样对公司和员工都是好事。从被联系人的角度说是帮朋友一把,站在公司角度将也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位新人的优势。

劳动者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企业为了少承担成本也会谨慎筛选新员工。所以一定要灵活一点,将保护自己作为第一原则。但同时也要谨记,无中生有的造假行为绝对不能做,试想电话回复都是“不存在这个号码”,人力会怎么想,估计应该是“这人怕不是个傻子吧... ..."

工作证明可以作为求职材料吗

这要看你招考的单位需要多久的工作经验了,比如这个岗位要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你在每个单位都没待过2年,那么就要多跑几家,如果有一家超过两年了,那么就先只提供这一家再说。但是等你通过笔试面试,进入政审阶段后,那么再看单位审查需要,毕竟这关系到你工龄的长短和社保交的时间啊。

工作证明可以作为求职材料的。但需要工作单位盖章,表示工作单位认可。

其实求职,更多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工作经历和实践,最喜欢的是工作业绩。假如有一套完整的工作业绩,包括业绩的经历、实践、数据、经济效益等具体内容,并能在专业实际操作中或具体表述中熟练的展示出来,一定是对口用人单位求之不得的人才。

工作证明作为求职材料的证明,需具备的材料是:

1.工作单位录用证明、录用协议、劳动合同等,都可以作为求职的证明。

2.所有证明,都应该有单位的签字和盖章。

3.经所在工作单位的人社局劳动部门验印盖章。由所在地人社局劳动部门验印盖章的工作证明,是最权威的工作证明。

面试新公司说要写原公司的人事电话,一般会什么时候打电话做背景调查啊

1.面试基本通过。岗位任职要求符合,面试基本通过。对一个没有通过的面试人员,人力资源也不会浪费精力去做背景调查。

2.你面试的岗位很重要。一般公司都会规定一些重点岗位是必须做背景调查的,比如中高层管理人员等。

2.对你提供的的某些信息有疑问。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虽然不是必须调查的岗位,但是面试中某些信息的表述,让人力资源产生了疑问,需要进一步了解。

当然,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人力资源一定会专业的去做背景调查,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影响,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面试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填表,被要求填一张表。填写你之前的工作经历、证明人、证明人的联系电话。其中证明人后面还有明确的标注,必须要填写前单位你的主管领导或者相关人事。

对于绝大多数求职者来说,工作经历没问题,该怎么填写就怎么填写,该填写多少就填写多少。但证明人以及证明人的电话这一项却难倒不少人,填还是不填,怎么填,填谁,真是大伤脑筋。

为什么求职者对于填写这个证明人以及证明人的电话感到为难呢?

  • 没有以前同事的联系方式。

这个可以理解,一旦离职,大多数人都会和前公司划清界限,和前同事断绝联系,毕竟由同事变为朋友的并不多见,所以与前同事没联系,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就很正常了。

  • 离职原因不怎么光彩。

有些人或许是因为在前公司有过不光彩的事迹,离职原因也说不出口,于是对前公司的人与事都讳莫如深,不想提,不想扯上关系,更不想再联系。

  • 不好意思打扰别人。

不管和前同事联系多还是联系少,既然不在同一单位了,就不想再去打扰或麻烦别人,特别是找工作这种事情,这是自己私人的事情,和别人也没关系。

  • 不想让以前同事知道自己在找工作。

自己在找工作,潜意识中就认为自己混的不如意,没别人混的好,因此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当前的状况。

那么求职者到底要不要填写这个呢?

决定权在求职者手上,你可以选择填或者不填。

  • 如果你不愿意填,那你就找个合适的借口。
比如,你就说你和人事不熟,没有人事的电话。比如,你就说你只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但没有他们的联系电话。比如,你就说时间过了这么久了,都失去联系了。比如,你就说当时和你同一时期的同事也都离职了。
  • 如果必须要填的话,那你可以尽量考虑周全点。

比如你之前在多个单位工作过,有多个工作经历,那么你可以只填写离现在最近的那一个。(其他的你都可以推给时间,就说时间太过久远,记不得了,不过这真的不是借口,而是事实)而最近的这一个证明人,可以填和你关系处的比较好的前同事,当然,不一定非的是你的同事,朋友也行,只要你私下和他提前沟通一下即可。(迫不得已善意的谎言并不能说明你怎么样怎么样。)

为什么有些公司会要求填这些东西呢?他们会不会真的去打这个电话呢?

填写这些东西,算是背景调查的一部分内容,目的就是证明你的工作经历没有造假,证明你没有说假话,证明你是诚信的。

那么公司会不会真的打电话向这些人来求证呢?答案很简单:绝大多数公司是不会打这个电话的。

因为公司也明白,毕竟物是人非,别人记得不记得你,还是一回事。

有些较真的公司,或许真的会打,如果必须要打电话求证你的事情,那肯定是在面试结束后,并且在给你发offer前进行。

很简单,只有面试通过的,才值得去验证,然后通过验证的结果确定是否给你发offer。

说了这么多,最后再啰嗦一句,其实求职者大可不必在这上面提心吊胆,浪费时间,企业看中的是你的能力,只要能力够,其他都毛毛雨。

“老夏分析师”观点: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一套非常的规范招聘流程,并且在应聘员工的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招聘流程环节一步一步的走完,从最开始的招聘职位发布,筛选简历,初试复试,背景调查,然后才是发放over,录用入职,等等,其中,有一项叫做背景调查,就是为了对用人者有一个更真实全面的了解,规避用人的风险而进行的。

企业在进行员工背景调查就肯定是通过各种正常的、符合法律法规的方法和途径,

获得被调查员工背景资料的相关信息,

并对获得的信息与被调查者所提供的职场简历信息进行统计和对比,

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员工聘用的参考依据,这样降低企业的用人风险。

1.调查背景的内容有哪些:

(1)基础信息核实

如身份信息,进行核实有无造假情况。

学历,通过学信网进行应聘者提供证书真实性核实对比,以免学历造假。

不良记录,通过相应渠道查询应聘者是否有相关的违法不良记录。

诉讼记录,有无被起诉的情况查询。

商业利益冲突,查询是否在有利益冲突的企业任职过。

职业资质,核实职业资质证书等。

(2)打电话做背景调查,是为了检查工作履历的真实性

常规的招聘流程本身就会进行背景调查。

能够为了检验面试者的简历是否真实。

毕竟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够找到优质的工作,会投机取巧。不要说是简历工作经历造假,现在是学历造假、履历造假的事件屡见不鲜。

调查内容包含:任职公司是哪个、任职时间是什么时候、担任何职位、有无签署竞业限制协议、离职原因是什么、离职前的薪资情况、证明人真实性。

2.被调查的时间

背景调查一般在求职者通过面试考核,也会在面试结束后,

准备录用你之前去做这个工作,最晚肯定是新单位准备给你发offer之前完成。

3.哪些岗位易被背景调查

其实现在大部分HR都说,背景调查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比如说按照面试登记表上面留的证明人联系方式直接联系,不太会自主寻访第三方证明人做信息的交叉比对。

只有外资企业和大企业会注重一点,一般中小企业的都不会做这个事情,除非一些特殊岗位无法避免。

重要岗位才会进行背景调查,如核心岗位及关键岗位。

如中高层管理岗位,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规划、制度的制定者、引导者、推行者,中高层管理者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执行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如核心技术岗位。核心技术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是企业基于对产业、市场和用户的深刻洞察,以及环境长期孕育形成的,有独特的市场价值,能够解决重大的市场问题。

毕竟核心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代价高。要是有差错,会对企业和公司造成致命打击。

每个企业,肯定会对核心岗位及关键岗位的拟招聘员工进行背景调查,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员工招聘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依据,

避免因人员招聘不当,而产生经济及技术损失,已经成为众多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形成的共识。

对于应聘者而已,真金不怕火炼,只要自己诚实填写,及时再怎么背景调查都是一样,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

以上是老夏对于问题的理解,根据题中存在的可能出发进行分析,给出个人观点,希望能够为你提供参考,岁月静好,愿你幸福!!!

欢迎【关注】老夏分析师,分享职场规划、运营技巧、思维逻辑,团队管理的实战类知识.

每天进步一点点,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一般什么时候进行背景调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背景调查。所谓背景调查,就是在有意向或即将建立劳动关系之前,对候选人的一些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所用的调查方法和途径必须是合法的且征得候选人同意。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调查的内容。背景调查一般包括候选人在某单位的工作概况(工作起止时间、岗位、职责、是否发生岗位调整、管理幅度)、奖惩情况(工作成绩、晋升、加薪、奖励、处罚)、薪资构成(绩效、绩效、年终、股权分红)、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上下级关系与评价)、离职原因。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时候打电话做背景调查。

1、员工入职前。经过面试,候选人符合公司要求,在发offer之前进行背景调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规避因为不合适员工入职所引起的法律风险,能有效减少单位损失;但同时,也延长了招聘周期,错失很多优秀人才。

2、员工入职后。新员工入职之后,在1个月之内进行背景调查。这种方法可以为企业在人才争夺中抢占先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但同时,一旦背调不合适,公司对员工进行辞退,需要赔偿员工违约金,甚至引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劳动争议诉讼。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你介绍下一般企业招聘的程序,大致分为几块:

一、面试评估

大多数企业的正规面试都在2-3轮,分别由不同职务的人员从不同方面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估:

1、HR

2、用人部门负责人

3、分管领导或企业一把手(仅针对高等级职位)

二、录用与入职审批

此时企业内部已经达成一致,对候选人做出录用的决定。但在发正式offer之前,会通过OA发起一个录用与入职审批流程,一般也是经过以上三个层级负责人的审批通过后,给候选人发放Offer(含岗位及薪资福利说明、入职材料及体检要求等)。

介绍完整个招聘流程后,我们来看下HR通常会在哪一步进行背景调查

1、经过面试评估(确定录用意向),发放Offer前

此时的背景调查恰到好处,因为下一步面临的就是录用审批。通过背景调查,将主要的工作经历、时间、职位及周边评价等内容进行汇总形成背调报告,如果背调不明显不合格的,HR会直接淘汰;如果仅有部分内容不符合实际,则通过发起录用流程由以上三个节点的审批人最终确定是否录用并发放Offer。

2、发放Offer后1-2个月时间

也有些企业会选择在走完上述完整的招聘程序,发放Offer后进行背调。但此时Offer中都会有一些说明:“如:候选人承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后期背调如发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企业有权做出不予录用的决定并由候选人自行承担相应损失”

3、特殊

此类情况一般是小概率事件,某些不太规范的企业针对在职跳槽的候选人,在尚未作出录用决定前,就开启背调模式,导致候选人十分被动(下家没找好,上家已经知道你的离职倾向)。这种情况一定要和意向企业HR事先进行求证,否则后悔莫及。

针对某些核心或关键岗位的候选人,企业可能会授权第三方的猎头机构进行背景调查。此类背调比企业自己的背调在内容全面性、准确性上要好很多。

综上,入职背调作为有效识别候选人能力素质、职业履历真实性的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各家企业背调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只是走走过场,有些则比较重视。

总之,作为职场人士,务必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做到在每家企业都善始善终,处理好周边人际关系,走到哪里尽可能留下一个良好的职业口碑。

你有遭遇过一些“奇葩的”背调吗?欢迎评论区交流。

关注我,每天与你分享职场上的那些人和事。有关人力资源、职场社交、职业发展的问题欢迎随时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