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理最高花。
2.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3,周恩来
A:极目青郊外,烟霾步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B: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4,白居易:黄鹤楼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庭待我游。
楚恩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5,前句后四字为后句前四字
四时花影上窗纱,影上窗纱笼晚霞。
纱笼晚霞烟照暖,霞烟照暖四时花。
6,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栽。
7,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8,唐伯虎
忙忙展枕逐鸡啼,碌碌梳头鸡又啼。
傀儡一棚真是假,骷髅满眼笑他迷。
昨朝青丝今朝雪,方始黄金又始泥。
幸有一杯酧见在,有诗还向醉时题。
9,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要说宋朝诗词,集大成者非苏轼莫属,他精于诗词,善书画,会散文,最有名的还是他的词,他的词,时而豪放大气,时而婉约柔情,时而超脱世间,时而俏皮市井,值得细细品读。
苏轼是一个活在人间,又超脱世间的人。他一生坎坷波折,命途多舛,但他不像其他诗人那样郁郁寡欢、抱怨暗伤,而是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坦然自若的心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百姓,为官一方,造福一方。
最爱他的一首词《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上阙词写的是晚春呢喃的春景,明媚的春日里,有轻盈俏皮的燕子,有褪去花瓣的青杏,有蜿蜒远去的流水,一副妙趣横生的晚春图景映入眼帘!后面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纷飞,春色将尽,苏轼联想起坎坷境遇,不免些许感伤!此时他年逾花甲,又遭贬斥,远离故乡,多像飘忽不定的柳棉!
下阙词写的描写的是一个妙龄少女荡秋千的场景,银铃般欢快悦耳的笑声院内传出,院外的年轻人听后,不免心驰荡漾,意图一睹芳彩,奈何笑声越来越小直至消失,或许女子早已名花有主,或许身份悬殊高攀不起,院外的有情郎再多痴情又如何,总归多情总被无情伤吧!此时的苏轼忽的想起悄然逝去的青春年华,也许有君臣关系的一些联系和类比,莫名有些感伤之意。
题主这个范围给的真的太广了。光是古代的唐诗宋词,就有无数的佳句,更遑论外国的诗歌。不过小编是个文科生,骨子里对这些诗词是真的很喜欢。闲暇之余,会摘抄优美的句子在本子上,留作以后怀念。所以还是把小编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分享出来,愿与大家共勉。
一,佳句
1.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白居易《夜雨》
2.愿做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做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白居易《长相思》
3.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花事了》
4.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佛经》
5.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苏武
7.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8.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 笑,我摆了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
9.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适合恋爱, 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杜拉斯
10.与其相濡以沫厌恶到老,不如相忘于江湖却怀 念到哭
二,古代诗词
《关雎》《蒹葭》《越人歌》
纳兰容若《采桑子》《蝶恋花》《浣溪沙》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秦观《鹊桥仙》
苏轼《江城子》
元稹《离思》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饮马长城窟行》《行行重行行》《白头吟》
三,近现代诗歌
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
叶芝《他希冀天国的锦缎》《当你老了》
汪国真《热爱生命》《嫁给幸福》
三毛《如果有来生》
郑愁予《错误》
优美的句子和诗歌是非常多的。在此,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小编想说一句,优美的词句和诗歌,是需要大家去积累的,它们的美,也是需要大家去领悟的。所以喜爱诗歌的朋友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1、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2、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3、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4、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5、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7、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8、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9、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11、一盏灯,五色光,四季花,又春始,奈愁何。一身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远是非,寻潇洒。断送满城灯火,只是昨夜星辰。
12、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韩驹《夜泊宁陵》
13、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
14、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15、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
16、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
17、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张惠言《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18、不是凤凰飞不到,更无一树是梧桐。——释行海《无题》
1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李煜 《相见欢》
20、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李清照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21、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3、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24、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25、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 白朴 《天净沙·夏》
听说点赞转发的人都成富豪了哦[灵光一闪]
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原来张家口是清朝时期蒙古察哈尔王都统府所在地,因蒙古察哈尔王反叛朝廷要搞独立,被清廷灭掉。明朝时期宣化府归北京直属管理,明朝张家口是归京城的。元朝忽必烈定都北京建元大都也是把张家口划归京城,方便和蒙古老家的来往关系和通商通贸,带动蒙古的经济生活发展,共产党解放后因为定都北京,还要保护北京的安全所以围绕北京建立军事包围圈,随着科技和武器的发展围绕北京的部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再加上改省制,所以张家口从原来的察哈尔省省会沦落到河北的一个地级市。解放后直到1995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刚解放中国所有都是军管区,更何况为了首都周边的安全,再加上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各国敌特的猖狂。
韩国人也奇怪,为什么他们也崇尚儒学,但全世界都认为儒学是中华文化。
题目本身就说反了,是内蒙古南部人文风俗像张家口,而不是张家口像内蒙古南部,明清时期,张家口地区就一直属于河北的前身直隶。
张家口的确曾经属于过内蒙古,甚至短暂成为过内蒙古的首府,但人文风俗像不像,并不能作为张家口一定要归内蒙古的理由。
打从一开始,张家口就属于河北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张家口地处河北省的西北部,北京的外围,乃是古代漠北游牧族群与中原王朝之间的交汇要枢,尤其是明清定都北京的情况下,更加重要。
明朝初期,当时的朝廷在如今的张家口坝下地区设置有万全都司、宣府,而治所就是著名的宣府城,这些都是大明北疆的重镇。
从明宣宗宣德四年开始,明朝就在此建造了关隘城堡,将其作为京师的门户与军事重镇,与宣府、大同等重镇一起构成中原王朝的北方防线。
由于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实在非常重要,因此如今的张家口地区在明朝,除了蔚县一带被划归山西大同府管辖外,其他地区都由京师顺天府直接管辖。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阿勒坦汗与明朝议和,史称“庚戌之变”,蒙古与明朝之间持续大约两百米的战争结束,原本红眼多年的双方开始通商。
“隆庆和议”之后,张家口成为了当时北方的马市所在地,大量的商队汇聚于此,中原的商品由此北去,漠北的马匹由此入关,原本的军事重镇张家口也向商贸中枢转变。
清朝建立以后,虽然满蒙联姻联盟,但是张家口毕竟还是京师大门,被清朝所看重,如今张家口的北部设置了口北三厅,而南部由宣化府管辖,而这些地区,都由直隶省管辖。
清朝时期,张家口依旧是重要的北方商业重镇,康熙年间与沙俄达成协议之后,康熙帝虽然允许与俄通商,但俄国商品只能在张家口卸关,不能直接到京城。
1912年之后,张家口依旧属于直隶省的管辖范围,直到1928年,随着察哈尔省的设立,张家口就成为了察哈尔的首府所在,但察哈尔省没了之后,张家口又归了河北。
从这些历史事实就可以看得出,张家口这个地方,打从一开始就是河北的地盘,虽然这里是游牧与农耕的交界之处,但还是出于农耕之界的内围,而非草原地界。
有意思的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最初,其首府就在张家口,但那时因为当时的张家口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加上情势影响,暂且放在张家口而已。
此后等一切的条件成熟,内蒙古的首府自然是不能放在河北的省内,经过了慎重考虑,内蒙古的首府迁去呼和浩特,而张家口则重新划归河北。
不是张家口像内蒙古,而是内蒙古像张家口
既然有内蒙古,自然也有外蒙古,原本的蒙古泛指整个长城以北,清朝建立之后,将漠北蒙古也就是喀尔喀蒙古称作外蒙古,而漠南蒙古称作扎萨克蒙古。
其中的漠南蒙古地区,清廷参照八旗制度在当地推行盟旗制度,以强化管理,而这个时候的内外蒙古风俗习惯与人文之类,依旧是纯粹蒙古风格,跟张家口、山西等地没什么相似。
所有的一切都要到晚清时期,由于关内长年纷乱天灾连连,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因此出现了三股非常著名的移民潮,也就是闯关东、走西口与下南洋。
内蒙古地区的民风开始与张家口等地越发类似,正是受到走西口移民潮的影响,大量来自山西河北等地的移民,将家乡的风俗习惯,带去了内蒙古南部。
清朝两百多年岁月之中,大漠南北的人丁锐减,到二十世纪初期仅一百万上下而已,也正因如此,地广人稀的内蒙古接纳了数量惊人的外来移民。
受到移民影响,内蒙古如今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与口音之类,与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极其相似,简直一模一样,但这是内蒙古受关内影响,而不是张家口像内蒙古。
弄清这个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风俗相似”并不能够成为张家口需要归属内蒙的充分理由,反而若真的提出,那还是个无理要求。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如今的韩国人,因为学了很多的中原文化,然后就想着这些文化凭什么属于中国,为什么不属于韩国,这完全是颠倒因果主次的想法做法。
区划的调整,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人文历史,同时也要顾及未来的发展与很多现实情况,需要多方面进行考虑。
内蒙古相较于河北,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出很多,张家口本身就是个实力不弱的城市,倘若归内蒙古,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对河北来说,却无异于雪中送炭。
道理类似的例子很多,当年为治理洪泽湖,安徽与江苏换地,为了广西的发展,将广东钦廉四属重新划入广西,而本属于安徽的婺源,也最终被留给了江西。
张家口数百年来,一直都是河北的地盘,且不说内蒙古虽说风俗与其相似,是因为受移民的影响,张家口各方面都没有理由要离开河北。
不是专业的,试着回答一下吧。
张家口隶属河北,大同隶属于山西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与内蒙的渊源倒是比较多。
上述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建立国家(政权,也就是分封)代国,其治所也就是国都在蔚县,今天代王城。辖区范围,大概是涞源,灵丘,广灵,阳原,怀安等地区。
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国强军,之前赵襄子诱杀代国国君,灭掉代国。并将赵国的疆域扩大到呼和浩特的云中地区,建治所在今托克托县,治理连同大同在内。后来燕国与赵国的分界线就以张家口,宣化为边界,张家口以北以燕赵长城为界。
秦国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以代国故地为代郡,雁门关南北为雁门郡,两地涵盖今忻州西北代县,岢岚等地。汉朝重新分封代国同姓王,后来为了增强抵御匈奴的需要,增强御北实力,把太原郡划归代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匈奴迅速同化。五胡乱华,北魏统一(后迁都平城)北方各民族民族,生活等进一步融合。
隋唐时期回复秦的行政区划模式,进入后唐混乱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实力不断南侵。尤其是石敬瑭为了当皇帝更是把幽云十六州送给辽国做交易。北宋统一并没有恢复上述地区的管辖!
元明清直到52年之前的历史大家都比较清楚。
总的来说,张家口,大同,内蒙南部历史上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间很长,生活习惯深受其影响。中国文化深受少数民族影响和相互融合、同化,包括服装,饮食,语言,性格等。元明清,近代,现代大一统时间很长,政治经济交流日趋频繁。生活习惯的一致性越来越明显。
生活习惯的相近,还受到地形,交通,甚至一直以来的军事博弈重地的影响。雁门关以东燕山山脉划华北为两部分。虽然历史上张家口曾经长期受北京直辖(不包括坝上),但后来的察哈尔省的行政区划就包括了上述地区(大致有锡林浩特,乌兰察布,大同)。
察哈尔撤销是因为王平将军的建议,说察哈尔物资匮乏、地广人稀。划到河北是为了“扶贫”?呵呵,现在看来是不是挺无语的?
到此,以上对于张家口涿鹿县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家口涿鹿县高中毕业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