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在六七十年代是教育界的中坚力量,不应被忘记。我也曾在凤县平木镇当过近九年的民办教师,比较有发言权。国家应对老民办教师未转正或清退的给予补偿,保证他们晚年生活有保障医疗有保证。
谢谢邀请:有,我。
我是1972年4月入伍,县派的。2015年3月退休,正式教龄和工龄一样都是43年。
1972年以前没有民办教师这个名称,当时在中小学叫贫宣队(即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担任老师),这些都是由村(过去叫大队)抽调有点文化,还有复退军,还有在农村劳动表现好的青年骨干进驻,当时小学正式教师靠边站,中学领导全部是贫宣接管,教师在职的。
到了1970前后贫宣逐渐撤回去,留下部分有一定文化的人留校任教,当时在我县叫队派(即既拿一点学校开支补贴工资,又拿生产队工分。这是历史特定产物。
到了1972年4月本人入伍,(我县第一批民办产生),我任教学校有三种人:即公办,民办,队派。公民教师财政全额拨款,我们民办也是财政全额拨款,但是比公办低,一个月24元,队派上面讲过。
到了1974年4月,我县把所有当时在校任教的队派老师改编为民办教师,由财政全额拨款,一个24元,从此结束队派这个名词。(注当时留下队派大部人是老三届)
到了1984年我县再不增收民办教师,如有缺员学校可请代课老师,但在期间中等师范学校优先录取民办教师考取师范学校。
到了1986左右,因为当时有相当部分补员老师非专业毕业,教育部出台教师考取专业合格,即考巜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本人在1988年我县首批考取《专格合格》证书的老师之一,并有幸参加我省1988至1989年开考的干部录用考试后成绩合格录用。
我省最后一批民办转正是1996年,没有转正的只有超龄老师,(年龄超过6O岁,现如今每个月养老金大概二千多),从此再无民办这个名词。
当然从1984年以后只有代课老师,到现在也有。我市区对代课老师开通绿色通道,2000年以前允许考取中师。(单独卷,优先录用),如果被清退的代课老师,前几年我区全部对原代课老师教龄认证,每代一年60岁开始每个月可领养老金30元,以此类推,如果代10年,即每个月3OO元,当然,虽然这一点点钱微不足道,至少体现政府的关怀,我愿他们能增加养老金安度晚年。
以上是民办历史。特殊产物特殊认识,那些老民办教师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青春,我衷心期望有一天养老金提高向他们倾斜。
我是七十年代的民办教师,当然了解,谈论这个有用吗?过去都五十年了,还是忘了的好,轻轻静静往前看,认真过好每一天,以国家大事为重,不为个人的小事纠缠不休。
想当年高中毕业风华正茂,志向远大,优选进去当教师,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心一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从教小学教中学到教高中,都是尽力而为,不喊冤叫屈,奋斗努力,日夜操劳,从不计较个人达失,每个月五元钱高兴的不得了,年终把一十二张五元人民币供供敬敬的保从到书页中。心中有说不尽美。
中专大专招生,参考成功,在家里等通知,不会走后门,完事了。
教师考试合格去师范学习二年转正,考试合格全乡三个人,两个人去了,把我落了,误以为我是有心脏病,五十年都过去了,我的心脏还没事,预计还能支持几十年。
说不完的没用话,当兵叫下一年去,让給年龄大的先去,把我留到家。
命苦了到蜜州也不甜。
好好的教书育人职业不久长,当时因全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使学龄儿童大量减少,国办教师还用不完,师范学院毕业生也上任,挤的我们民办教师没有活干,成了没有娘的儿,还是回到了农民的大家庭。
历史规历史,不怨天不怨地不怨人。单怨历史发展的规律,使我们成千上万的民办教师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这是我个人的见解,那里说的不对,请谅解删掉。
据《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民办教师是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小学。他们一般都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文化考查批准,颁发‘民办教师任用证’。生活待遇上除享受所在地同等劳动力工分报酬(1979年以后享受“责任田”外,另外国家按月发给5——10元的现金补贴)。
2003年9月,教育部对民办教师实行“一刀切”清退政策,是全国44.8万民办教师被迫离开了任教一二十年的教学岗位。至上世纪末期,民办教师彻底退出了中国教育的舞台。自此民办教师只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特殊群体的历史称谓。
民办教师时“前世”。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行普及教育”。1951年8月27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会议,会议指出“1952——1957年,争取在全国有80%的学龄儿童入学,并从1952年开始争取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
事实上,当时国力严重不足,无力兴办教育,国家在积极创办公办小学的同时,发动群众办学、集体办学。这就是民办学校的教师,也是民办教师的前身。1951年,全国小学民办教师超过42.5万人,中学为2.3万人。1952年国家开始对民办中小学进行整顿,大部分民办学校转为公办的,使民办教师的数量大幅度的减少。到1953年小学民办教师减少到4.3万,中学减少到0.8万。1956年,受“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胜利的鼓舞,中小学教育到了空前规模,并得到了迅猛扩大,国家再一次号召群众办学。到1957年,小学民办教师上升到14.1万人,中学达到1.688万人。
上世纪60年代初、中期,适龄儿童达到了入学的高峰期。1965年,小学在校人数增长至11620.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4.7%。面对这种教育的形势,国家不得不继续扩大群众办学的规模,民办教师队伍再次壮大。到1965年,民办教师小学增至175.1万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45.41%,中学为2.3041万,占中学教师总数的5%。
1966——1976年是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政治和具体的国情变化,从1968——1972年,四年的时间,小学入学人数每年增加462.6万人,达到了3603.3万人。与此同时,师范教育却在不断压缩,1967——1970年全国师范生每年平均只有3万人。师范教育的压缩是公办教师难以得到补光。唯一有时效和实际意义就是大量依靠和招收民办教师。到1977年,民办教师的人数达到了471.2万人,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56%。
1978——1993年,国家对民办教师开始治理整顿。1983年以前的民办教师,决定权在各自的生产队,先决条件是家庭出身好,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或贫下中农的子女优先录用。当然也有不大情愿但为了及早选拔上大学或当工人的,城市来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收临时代课人员(非民办教师编制)。
1984年开始,要想成为民办教师必须参加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招录考试。且报考对象必须是当年高考落榜生。录取后须到当时“红专学校”(即当今的教师进修学校,经过短期,或中长期(中师班)毕(结)业后才能上岗任教。任教期间又要求民办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或自费参加中等、高等师范函授教育。也就是说1984——1986年进校当民办教师的都拥有相关的学历证书。
随着教人【1992】41号《关于加强和改善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出台,全国各地对民办教师有了所谓的“政策年限”。即1984年12月31日(也有1986年一说)以前任教的为“计划内民办教师”,之后的为“计划外民办教师”。国办【1997】32号文件的再次出台,对民办教师采取“关、招、转、辞、退”的“五字”方针。自此拉开了全国清退民办教师的序幕。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直到2003年9月,全国民办教师被清退完毕。
民办教师的“今生”。民办教师一路走来,一波几折,始终漂泊不定。因为没有任何的“名分”,还只是农民的身份。走进学校就是人民教师,走出校门就是只做过“教书匠”的农民。
几十年来,广大民办教师曾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农村学校,奉献了青春年华。如今他们年龄最小的都50多岁,年长的都是古稀老人了。他们即将或已经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养老生活也只能依靠国家发放的所谓的民办教师养老补助,即每月领到每一年教龄的补助,个别省是20元,甘肃省才是8元,绝大多数省份还是10元。杯水车薪,民办教师养老生活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生活举步维艰。
如今,民办教师早已成“过去式”,但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是他们给我国农民千万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也奠定了无数农村孩子走向知识和文明的基石。
希望国家尽早出台解决原民办教师养老生活的统一方案,即将教龄补助增加到每月100元以上,或按不同的教龄,每月发放1500元以上的生活补助费,让民办教师安度晚年。要知道,他们已经到了等不起的年龄。???#为生活而提神。
关于民办教师,我己无话可说,也不想说了。别说别的,就是认证今日头条,也因为是原民办教师,无退休证,也不给通过。所以提起来有太多的伤感!
那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老百姓认字的不多。国家亟须振兴教育,就从识字不多的人中挑选出民办教师,参加普及教育和扫盲。
这些教师的待遇,是政府每月拿5元钱的补贴,然后生产队记工分,参与生产队分粮食。
这些民办教师看起来不累,和农民相比,是风不打头雨不打脸,我作为民办教师,深知其中辛苦!当时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
我上了三年学,阴差阳错地当上了民办教师。并且教的五年级数学和三年级语文。还有一至五年级的唱歌。太难为人了,我哪会呀?学,硬着头皮头天学第二天教给学生,期未居然拿到了班里平均九十多分的好成绩!
这唱歌嘛,我是音乐知识一窍不通,会唱什么就教什么,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歌系列,还有沂蒙山小调,甚至于朝阳沟。满校园都在唱我教的这些歌。
白天上课,抽空备教案和批改作业。晚上还有任务呢!天一黑,手里提着马灯挨家挨户地去请这些成人文盲。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电,也没有大广播。这些都是后来才有的。召集到一块教他们识字,成绩不错,大部分的脱盲了。这是公社教委检查过的。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从早到晚。遇到星期天,还要步行几十里路去城市里百货大楼给学生买笔记本,田字格等,回来可就不轻快了!用个包袱皮把这些本子整齐地包好背在背上,俗话说远了无轻在。何况这些本子死沉,还要走几十里路背回来。如果是在冬天,北风吹的人走不动路,只好在路沟里避避风再走。
唉,说起这些止不住心酸流泪!实指望能转成公办教师,谁知一日之间被辞退回家。离开心爱的学生和朝夕所在的学校。到现在不能看到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难过啊!
如今老了,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却落的个没有退休金的老惨晚景,国家和政府没有忘了这些功臣,给了为数不多的生活补贴。可也太少了,吃药都不够,别说生活了。
我想多数原民办教师都在翘首期盼能增加点补贴。耐心地等着吧。现在国富民强,不会让这些有苦劳有功劳的原民办教师空等待的!
到此,以上对于赵庙镇中学毕业证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赵庙镇中学毕业证是什么样子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