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体验是:
第一,确立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方法优化。
我在2006年教学实践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确立自己的教学理念:“追踪学生心路历程,讲好每一节课。”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在同学们的监督下不断优化。近15年来按照这个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持续深化并拓展知识层面,是实现良性竞争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在不断竞争的挑战下生存和发展,适应竞争的需要就是适应消费者需求的需要。为了适应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知识渴求的需要,我在近25年多党校教育与北京的大学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三次知识层面的深化和拓展,基本方法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社会实践导向的履历过程,不断在知识点的两翼锤炼和打造自己的能力长项。
第一次拓展的方法是:1996/2000年围绕“哲学与经济”的本专业,大学基础理论课教学基点上打造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门课程;
第二次拓展的方法是:2001/2011年围绕在干部管理的10年职业生涯,为企业保驾护航实践中,打造出《现代企业管理学》《工商企业管理学》《现代质量管理学》《企业风险管理》《哈佛管理思维》和 《市场营销学》六门课程;
第三次拓展的方法是:2012/2018年围绕7年党校干部教育的工作需求和 三年人力资源部主任业务管理的需求,打造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就业与仲裁管理》三门课程。
总之在24年开拓性的教学生涯中, 共计开发和打造出市场经济前沿主课题11门课程。方始适应干部教育与大学生教育的知识递增性需求之渴望。也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广大学生一致好评的根本原因。
第三,在每次教学的思维变革中,总能回想起自己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中吸取有益的方法与教学不断改进的措施。 温故而知新,吸收而增长,竞争而发展,是我教学生涯的基本经验。
——塞北剑豪
2020年11月13日
做为一名教师,我已从教三十多年,总的来说快乐的时光比较多,忧愁的时光是短暂的,和学生在一起心理也年轻了许多。刚开始教学就是为了工作,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也时不时会怀念自己上学的经历,那个时候真的很幸福,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就是凭兴趣学习,不象现在的学生压力山大。我感到现在的教育方向错了,一切为了分数,太急功近利了,教育应该回归本原,这样学生就不会厌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多年。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还是很光荣的,国家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从教三十年以上的教师教育部给颁发了荣誉证书,给于了充分肯定。教师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桃李满天下,也是为人民尽了微薄之力。教书育人,还是受人尊重的,眼时教师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这是我做为教师亲身体验,个人观点。
我有高中英语的教师资格证,也在学校里面教过一段时间书,算是有相关的经验了。
我来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虽说有高中英语的教师资格证,我却是在教小学的英语。
一方面是觉得小学的英语压力没有多大,另一方面是更喜欢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我负责三年级的英语,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准备游戏道具,通常是一幅藏宝图,在课上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记单词读课文,孩子们都很喜欢我。
上课的很多时候,我常常看着她们稚嫩的脸庞想,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会是怎样的?
孩子们年纪很小,英语的学习时间也很少,有时候看着他们费力读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就会转换成自己坐在从前的木凳上,双手整齐放在画着三八界的木桌上,在透过一缕缕阳光的教室里,撅着嘴认真看着黑板读书的模样。
年幼的自己总是特别尊敬老师,看见老师就会敬礼叫老师好。在学校教书的那段时间,孩子们也是看见我就跑过来抱我,真的很感动呢。
当然也会有调皮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偷偷玩玩具,和同桌说话等等,有时候上课就会很生气。但是我一想自己原来也是这样的呀,孩子的注意力有限,不可能一直认真的听讲,目不转睛低盯着老师。我之前也会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用铅笔偷偷地戳同桌。想着想着就会理解学生的所有举动了。
做了一名教师之后,才会理解教师的辛苦。就好像很多人成了妈妈之后,才知道父母的辛苦。
所以这之后,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给之前的所有老师发信息感恩他们的无私教育。
上一张孩子们的美术作业,每次看完都很想在回去抱抱她们呢。
我是一名教师,的确时常会想起自己读书时的经历。
我常教育学生为人要有包容心,要学着换位思考,并且一直要求自己这么做,因为我常想起在九十年代中期那个远郊山村的小小学舍里,我第一次从我那从城里来的老师笔下看到“将心比心”四个字的震惊,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那里有人与人之间更文明更和谐的相处方式。
我尊重学生,会蹲下来与他们交流,因为我常想起自己上初中时被恩师当作朋友一般交流,那时,我会突然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要持重,要担得起责任。
我让学生知道我对他们有期待,很信任,同时严加督促,因为我耿耿于怀于曾经放纵了惰性欺骗过对我信任有加的恩师,我不能让我的学生步我后尘。
我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因为我常想起自己曾经因为喜欢老师而学而不厌。
我很庆幸,遇见那么好的老师。我也要让我的学生不后悔遇见了我。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属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重庆市万州市,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创建于1956年,曾先后用名万县大学,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专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
1,办学规模:三峡学院占地面积1980余亩,设有17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学生20000余人,学校拥有5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另有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分别为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现有教职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800余人,高级职称370余人。
3,排位参考: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重庆三峡学院排名全国第531位,重庆市高校第13位,办学层次区域知名大学。
4,优势学科推荐:下为大学生校友会推荐的重庆三峡学院优势专业,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民族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信息科学为重庆市特色建设专业。
5,录取分数线参考:重庆三峡学院2017年在重庆市理科录取平均分为453,本科二批次录取。以上是重庆三峡学院的基本情况,回答至此,谢谢阅读。
名叫重庆家万州,两地相隔600里,管理严格住宿好,联合培养985。
重庆三峡学院,看到这个名字你就想到重庆了?那你可能还不够了解重庆。重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总面积超过80000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北京,11个广州,14个上海,从重庆市区,到三峡学院,有足足接近3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跑到石家庄那么远。
在重庆三峡学院就读的孩子们,都会亲切的把母校成为“三院”(以下缪老师就都简称三院了),对,就是三峡学院的简称。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1994年升本,2000年开始使用现在的校名,2013年拿到硕士点。
目前三院主要是在本科二批招生,分数不高,低于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院校,高于一众民办的独立学院。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三院上学,有一个巨大的潜在机会是要提一提的,这里有“1+2+1”的联合培养模式,与985高校东南大学合作培养,孩子们大一和大四在三院学习,大二和大三到东南大学去上学,毕业后,证书上有东南大学盖章加持。
当然这么好的机会,一定是限制名额的,2018年,只有5个专业有这种机会,名额呢,你来看:土木工程20人,会计学20人,软件工程10人,电子信息工程5人,化学工程与工艺5人,总共是60人。
汉语言文学、会计学、土木工程都是三院比较好的专业,当然语言类的日语和英语也都不错,毕竟有师范的底蕴在嘛。
三院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在新校区就读,也就是百安校区,重庆号称山城,万州这里也是多山,百安校区就是依山而建,宿舍有山顶的、山腰的,条件还不错,标准四人间,有空调,上床下桌。
目前,校区的建设还在进行中,包括图书馆还没有修建完毕,绿化也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改进,虽然目前配套还不完善,相信今后还是会越来越好。
三院的管理比较严格,行政嘛,也有槽点。比如大一的早晚自习,比如各种社团活动、讲座的被强制参加,日常还有有点高中模式存在的。
不得不说,学校的交通,的确是不方便,首先距离万州主城区就很远,接近1小时的车程。去趟重庆城区要先做公交车到万州北站,再坐高铁或者城际铁路去重庆,总时长大约2个半小时。
三院是个埋头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眼界、平台的话,还是去更大些的城市吧。
支持缪老师,坚持做原创,点赞加转发,留下神评论。
该校1956年创办于四川万县。之初为四川万县师范学校。1994年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学院。2000年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院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授予硕士学位资格。2020年7月,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到重庆三峡学院。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一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8个二级学院,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2个本科专业。
到2021年12月,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优势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会计学;英语;软件工程;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虽然如此,它是一所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热门专业均分在467分左右。针对考生实际情况,该校也是个不错的选项。
母校,很普通的公办二本院校。论排名在重庆公办本科院校比较靠后了,但是能考虑到三院的。基本上也对得起你的成绩!毕业4年了,暂时还没有回去看过,能说就是之前的映像。新校区(百安坝),老校区好像停用了(老校区住了三年,新校区住了一年)。宿舍在山上,教室在山下现在听说有通勤车了,上课不用在爬坡上坎了。食堂东西很多,也很好吃(对于吃了三年老校区的人来说真的是珍馐)。山上基本上能俯瞰整个五桥的风景,游泳池、图书馆我想也应该建好了。三院图书馆,在整个重庆高校藏书量对比起来都是比较靠前。喜欢泡图书馆的,没得错!宿舍标准的上床下桌,四人间,有独立卫生间、带热水。我们那时候没有空调,不晓得现在有没有。山下买东西也很方便几站路就是五桥,距离万州机场也很近,从各个方面来说都还不错。工管院11级毕业生留
重庆三峡学院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由于距离重庆主城区接近300公里,导致很多重庆高考生及家长均只在无法留主城高校之后,才考虑远离主城的这所公办本科院校,所以它属于重庆市本地公办高校录取分最低的公办院校之一,笔者有时候称其为本地公办院校的“守门员”。
学校始创于1956年,前身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后合并万县教育学院并于1994年升格为本科的四川三峡学院,2000年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后又兼并了重庆三峡经济学校,201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重庆三峡学院目前属于综合性大学,已经获得重庆市相关部门支持升格为“大学”计划,传言升格校名为“重庆三峡科技大学”或“重庆科技师范大学”等,至于最终如何定名,尚待升级完成并官宣方能知晓。
学校目前学科覆盖了9大学科门类、6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23个、理学8个、管理学8个、教育学3个、文学6个、经济学3个、艺术学5个、法学3个、农学2个等。学校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农林经济管理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资源与环境、教育等三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水利、教育、农业、旅游管理等7个,同时前3个学科与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
从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来看,学校的专业建设上,信息与计算科学属于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民族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电子工程、园艺、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9个专业入选重庆市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的会计学、土木工程两个专业与东南大学实施“1+2+1”联合培养。
我们来看看2022年重庆高考录取中,哪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位居前列?
物理类:2022年重庆三峡学院在重庆高考物理类录取中,共分49个专业(类)录取,所有专业(类)最低投档分处于461-505分之间。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英语(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等3个专业最低分在500分及以上,另外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法学、化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等10个专业投档最低分排名靠前。
历史类:学校在2022年重庆历史类高考录取中,共有23个专业(类)参与录取,最低分介于482-501分之间。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师范类)等3个专业投档最低分在500分以上。其次有法学、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会计学、植物生产类、风景园林等专业录取分排名比较靠前。
从重庆高考录取及专业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会计学、数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还是比较不错的存在,能受到广大高考生及家长的认可。
到此,以上对于重庆涪陵区涪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涪陵区涪高中毕业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