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会查验学历真实性,但未必是通过查验学籍。
官网查验渠道:
1.国内会通过毕业证和身份资料查验学信网,验证学历真实性;或者部分公司会直接要求提供学信网学历认证,而非提供学历证和学位证书扫描件(一张带有二维码的核验单,这块在出国工作的场景用经常用到;扫描件可以PS,核验证书是电子档案一般而言无法造假);
2.国外毕业生会要求到教育部开留学生学历证明(国外野鸡大学也不要紧,只要教育部认可能开证明就行)。
用人单位发现学历造假该如何处理
诚实信用是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就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即自合同成立时起就不具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无效与劳动合同解除存在区别。《劳动合同法》第四章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合同解除的内容。劳动合同解除包括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学历是证明自己文化程度的载体,带上它可以让面试方一目了然的了解你的知识结构和掌握知识的层次,以及知道你学习的是哪个专业,擅长哪个领域的最好证明。面试方可以从你的学历上看到你是否是该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毕竟,这是一个双向选择,谢谢你的理解!
如果最高学历就是高中的的话,是需要审查高中毕业证的。
干部提拔任用中,副科级、科级干部对学历要求较低,只要具备中专(高中)以上学历,都可以被提拔任用。一般是你的最高学历是什么就会去审查你的相关信息。
比如你是大专学历,要提拔副科级,那么就会审查你的大专学历,就不会看你的高中毕业证书了。但是如果最高就是高中学历,却没有高中毕业证的话,建议及时补办,否则是不能被提拔副科级的。
不可以的,毕业证书原件才是基本,然后才是学校证明和鉴证网上办理的学历认证报告,当然学历认证报告最终是由教育部统一出的,学信网可查。但是你光有学校证明和学历认证报告是不行的,这两个东西是为了辅助毕业证而存在。如果你毕业证丢了,就赶紧回学校去补办一个毕业证明书吧。
应届毕业生无需提供学历学位书,提供所在学校盖章的《报名推荐表》即可。
应届毕业生:
1.就是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简单地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是应届毕业生。
2.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公务员,在毕业前,允许先参加考试,等拿到毕业证后再审查学历。除了顺利应届毕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有其他几种情况的考生,也可按应届生资格来对待的,也就是说,他们也可以报考限应届生报考的职位。
3.高校应届毕业生:指在国家承认的高校就读的,在该年份内取得毕业证书的高校学生。包括成人高考应届毕业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职场简历需要包装吗?
答案是肯定的:需要!
回答依据来自我个人经历:
1、从业8年,国内三份工作。包括一年海外的两次求职经历。面试成功率达到95%以上(精准投递非海投)
2、工作原因我目前管理着一个营销部门,更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所以经常会从人事部门推荐的简历中筛选并面试。
关于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包装的两个纬度。
一、表面包装:指简历的设计及内容的结构描述层面。
简历结构清晰,基本信息明确,就像相亲时候第一印象看颜值一样的道理。相信我: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在一份看不懂的简历上,即使你身怀绝技。
1、基本界面:清晰准确。
(1)保险的做法:比如清晰的职业照,个人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放在前面。清晰明了。
(2)升级:提炼一句个人特点或者职业观,代表个人IP。比如:我认为诚信和专业是职场第一守则,那么我会在简历的页眉或者页脚写上:诚信、尊重、专业等关键词。属于“小心机”设计。(具体可以自己上网查查,很多教程)
2、文字的提炼:职场中我一直强调结构化思考与逻辑表达,简历也不例外。在描述过往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会直接把工作内容平白描述上去。这时候来点“包装”就很有必要了。
比如:2000年9月-2003年10月 大客户经理(下方的工作内容要提炼)
新客户精准开拓:…. (具体开拓了哪些,数据化的描述)
大客户管理维护:…
新员工培训辅导:…
之后再总结提炼:三年的销售工作让我收获了…的能力。再描述下一段工作经历。
二、内容设计:基于事实而非真相。所谓的“度”就体现在这里!
有人会问,事实和真相有什么区别?
举个例子:2018年为xx500强企业搭建人才培养项目。 事实是这是前公司真实的案例,真相是“我在这个案例中担任的只是商务经理的角色”。所以你的工作简历描述“2018年为xx500强企业搭建人才培养项目”是基于事实而非真相,这就是内容设计层面的包装。
但是,丑化说前头,包装有风险,使用需谨慎!对项目的了解和学习有多少,是你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积累的,否则面试官用场景回忆的提问方式,一试便知。
简历的包装是必要的,它会增加你的面试邀约率和成功率。但还是那句话,修炼好自身内功,才是王道啊!
无中生有是最常见的简历造假的方法。求职者可能原本没有相关的经历或知识,却能在简历上吹得天花乱坠,让人信以为真。
经历造假:
虚假的求职人:曾在鹅厂工作过……
真实的求职人:天天在宿舍当咸鱼……
学历造假:
虚假的求职人:某985、211高校优秀毕业生……
真实的求职人:普通本科学校应届生……
职位造假:
虚假的求职人:某企业核心部门任主管……
真实的求职人:企业后勤岗,负责端茶倒水……
技能造假:
虚假的求职人:pr、ps等办公软件样样精通……
真实的求职人:除了干饭啥也不会……
一些小伙伴可能确确实实有实习的经历,也如实描述了所在的岗位,但是可能在业绩、项目成绩上造假。事儿都是别人做的,功劳却都说是自己的。明明只是协助团队完成项目,非说是自己领导团队完成项目。
一般无中生有的造假手段容易被看穿识破,但也需要HR认真地筛选其中的“虚假点”。
背景调查是HR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会在正式入职前进行。HR可能会询问同学们在之前实习单位负责的具体工作、工作表现、工作成绩等等。之前实习的种种事迹,一摸就透。
在背景调查过程中,背景调查的范围和深度不一样,HR需要根据进行“个性化定制”。
· 基础信息:包括身份信息核查、教育背景核查(学历学位)、工商注册核查、个人风险核查、诉讼记录核查、信用记录核查等20多项内容;
· 工作履历信息:通过对候选人前雇主HR部门或候选人直属主管的访谈,核实候选人的任离职时间、职位名称、薪资待遇、主管姓名、主管职位、离职原因、有无违纪违规、竞业限制、劳动纠纷等。
· 工作评价访谈:通过对候选人提供前雇主的上级/同事/下属的多维度访谈,根据“德”、“能”、“勤”、“绩”四大胜任力维度八大模块评价内容,核实候选人过往真实的工作表现及工作能力。
如果是软技能或工作特质等与期望岗位要求有差距,要分析一下是否是真的有差距,有的能力也许是你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帮你发掘职业优势,所以这些是可以被迁移的,并不一定存在绝对的差距。
至于若是硬件与期望岗位有差距,例如:学历、毕业院校、工作经验年限等,这些要如实描述
当然需要包装!适当包装。
我本科学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简历的话一定要进行提炼和适当的美化,这也证明了你要得到这份工作的用心。当然你扯得太远吹的太大当然会被看出来。
具体来说就是:
其实倒也不必造假,只要你在面试时显示出学习能力,提前对公司和目标岗位进行分析。除了那些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岗位,HR 应该都会被你打动的!相信自己,你能行!
祝你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