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当时叫“平城”。
大同位于山西最北部,毗邻内蒙,在北魏时期被定为京都,著名的景点“云冈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定都之后魏孝文帝先后五次迁徙人口至平城,至此古城大同的人口构成基本稳定下来。当时鼎盛时期人口甚至达到了十万有余。
直到现在大同还有很多北魏时期的古建筑遗留下来。现如今很多企业、街道等都还以北魏或者平城命名。例如魏都大道、平城街、平城桥等。北魏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大同的历史上。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中国九大古都之一。位于山西最北部,毗邻内蒙。
北魏时期,大同被定为京都,称为“平城”。著名的景点“云冈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定都之后魏孝文帝先后五次迁徙人口至平城,至此古城大同的人口构成基本稳定下来。当时鼎盛时期人口甚至达到了十万有余。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即是郭城的北墙遗迹。
直到现在,大同还有很多北魏时期的古建筑遗留下来。很多企业、街道仍以北魏或者平城命名。例如魏都大道、平城街、平城桥等。北魏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大同的历史上。
北魏首都山西大同,在北魏时期也被称为平城。
北魏平城,是在秦汉平城县基础上,扩建而成。公元398年七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迁都至此。至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此建都97年。前后历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为当时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到此,以上对于97年大同高中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97年大同高中毕业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