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的出路在于积极整合乡村教育资源。
农村人口持续减少是大势所趋,空心化已成定局!将来农村人口数量占比很少,学校就相应的减少。根据农村人口减少的趋势积极应对,整合资源才是真正出路!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几个学生、几十个学生的状况是不正常的,学生少的学校不能称之为学校,或者不能称之为进行现代化教育的学校,没有学生数量规模的学校是有很多缺陷的。
当然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首先需要保证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但是必须主动想办法,比如可以建全、改善留宿制学校,把零散的学生集中起来,有国家聘请人员陪护留宿的小学生,保证安全等等,作为城市化完成前的措施。
乡村学校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政策的灵活性,目前乡村学校生源少,应该兼並,采取招贤纳士承包方式,定任务,定目标,定工资的方法选择有责任心的能人去担任教学任务。我相信,这样的高品质有能力的人一定很多,在农村,人们的愿望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想留住生源,必须从这方面入手,与私立学校竞争,以实力增强凝聚力,才是唯一的出路。
乡村小学,生存无望了,一个学校教师比学生多,还有生存的价值吗?我县离县城十几里的八里堡小学,只有6名学生,教师二十三个,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是挂着“希望小学的牌子”,所以不能撤校,就为了套拨款。这样的学校没有“希望”了,就应该撤掉,将教师和资金用在有希望、更有价值的地方去。
总的来说,现在乡村学校并不乐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带走一些学生,还有一些在县城或县城以上的城市买了房子,他们的子女就在这些城市上学了,就造成了城市学校的学生人满为患,学校拒绝不收,出现家长还要请客送礼的现象,实在进不了公办学校,就想办法进私立学校,造成了县城及以上城市学生拥挤,农村学校无生员的情况。现在农村学校的状况是.原来的1-----6年级的完全小学,由于学生少,变成了1------2年级的教学点,每班学生只有几人,十几人,一个学校也只有几十人。农村中学也不容乐观,原来一千多人的初中,现在也只有四.五百人,所以,希望国家以后在政策上,对农村学校加大倾斜力度,确保坚守下来的农村学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乡村学校的路在何方,我认为一是撤点并校,集中办借宿制学校。这样乡村学校才可能开齐科目,学生才能多学知识;二是实实在在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地位;三是乡村学校要淡化应试教育的观念,不与城里的学校比拼考试成绩;四是乡村学校的教育宗旨应该是教会学生发现身边的宝藏,并教会学生怎么样用知识将身边的宝藏变成艺术品,商品,实现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办学目的。例如,红河岸边有一所小学,一个美术教师带着学生把红河沙滩上的石头拾回学校,教学生在石头上画画,让石头变成艺术品在网上售卖收效好。在教会学生和家长发现身边的宝藏的同时,让学生深知学习的重要,知识的力量。我相信这样的乡村学校路会越走越宽阔的!
每个地方的条件都不一样。希望你能仔细研读你们当地的晋职文件。
一般职称晋级都需要很多条件,荣誉只是期中的一项。县级的荣誉会为你在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中增加积分,让你胜出,使你的职称晋级更顺利。
管用!但用不太大,关键是人家别人有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获奖证书,你的和人家的一比,几乎就是轻于鸿毛、不值一提了。当然,如果其他参评的老师连一个县级的获奖证书都没有,那么你的县级获奖证书就是凤毛麟角,显得非常珍贵、非常重要了。
★荣誉证书
荣誉证书是评职的特硬件,老师们趁年富力强的时候,一定要既埋头苦干,又要抬头远观,该闹的证件还是一定要闹的,而且要努力闹,虽然不提倡用卑鄙的手段来获取荣誉证书,但正当的手段、阳光下的途径,该闹的荣誉证书一定闹;不要过于清高,什么荣誉证书都瞧不起,懒得闹,到头来评职称呀,你连一个像样的荣誉证件都拿不出来,那你只能以失败告终。
闹荣誉证件一定要早,因为越往以后越规范,越不好闹;而且随着自己的年龄大了,和年轻人再去竞争荣誉,就不再占优势、而是占劣势了,所以越不好闹。
建议青年教师多参加“大讲赛”、“公开课”等等比赛,这样的比赛往往很人性化,通常情况下,获一个“二等奖”不成问题。你拿上一个市级“二等奖”荣誉证书,要比县级获奖证书分量重很多,因而容易参评晋级成功。
★老师大讲赛
年轻老师要积极、勇敢地参加各种比赛,多获荣誉证件;当然还要勤勤恳恳地工作,一丝不苟地教书育人,争取荣获“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这样的荣誉证件在职称评选中所占的优势很大,分量很重,取胜的把握比较大。
最后,祝你参评职称成功!
(我是“孙老师谈孩子教育”。个人管见,欢迎批评交流。网络图片,侵权删除)
2021.11.15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师的重视。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各种政策倾斜,加上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农村中学特别是乡镇中学承担着全镇的教育重任,国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建设教师周转房所以说农村乡镇中学大有前途!
目前国家加大了乡镇中学的扶持力度:
1.高中招生倾向于乡镇中学;
2.基础设施倾向于乡镇中学;
3.师资力量倾向于乡镇中学;
4.学生上学有生活补贴。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和持续向好,乡镇中学会有前途的。
乡镇中学无前途是必然的,分析如下。乡镇中学除生源好的著名重点中学外,普遍没落,主要原因是优质师资力量向县城、城市流动,乡镇中学高水平教师越来越少,师资力量变弱导致好学生都不愿上乡镇中学,乡镇中学招收的生源必然越来越差,这样就形成了教师实力和生源均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因此,乡镇中学无前途是必然的。
1.条件一
如果农村学生考上了研究生的话,是可以得到很高的学费补贴的。
2.条件二
农村学生考上本科的话,一般来说有三个级别的奖励,第一个级别是一年4000元,第二个级别是一年3000元,第三个级别是一年2000元。
3.条件三
现在农村学生就读中小学是可以免交学杂费的,而且针对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的话,还有一定的补贴。
4.条件四
农村学生就读高中,也有部分是能够享受免除学杂费的,特别是那些农村的贫困家庭,如果家里孩子表现较好的话,还会有奖学金。
我并不反对衡水中学的模式。当然,我也不反对别人反对这种模式。学生在一种超乎常规的拼搏状态之下,是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的。但这种拼命的状态,是许多中国的中学生的常态。在高强度的竞争态势之下,谁坚持了下来,谁就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考取相对更好的大学。抢占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期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某种身份的优势。从本质上学,这种模式之下出来的学生未必是天赋最好的,但是,他们却是那种能够咬紧牙关努力拼搏的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优良的素质呢?
考上优质大学之后,并能顺利毕业。在就业找工作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看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外在的条件。两个能力一样的人,一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一个是普通大学毕业,用人单位按常规是会选名牌的。衡水模式的学生们的拼搏,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为的就是这样一个目的。这与能力的强弱,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对于身处劣势的农村学生们来说,这样的做法也是很好理解的。毕竟,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和社会公平的表现。
问衡水中学的学生是否有用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学校出来的学生,都有出色的,也都有平庸才的。但做为衡水中学的学生,他们一定不会后悔人生中这一段拼搏的岁月。
怎会没用?
经历过那种高强度学习,承受高强度工作的能力通常不会太差。而且,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当然是有用的。
只是,社会上不能全是这样的毕业生就可以了。
存在就是合理。在现今应试教育条件下,衡水中学只是把他发挥的更为极致罢了,没有好的学习基础,你就是到了衡中也考不上清北的。这么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衡中走进清北,如果他们录取的人大都是无用之材,学校每年还会从那里录取那么多人吗?家长们还会千方百计的把孩子送到那里去误人子弟吗?如何培养出社会更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体制改革重点,吸取人类先进教育理念,培育出适合中国的教育体制,才能不断引道学校的跟进教育。什么样的体制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有用、没有,不是你我说了算的!很多大学对衡水中学的学生情有独钟,认为他们自律性很强。再说清北毕业的学生总比家里蹲大学要强吧!家里蹲大学成功只是个例,那还要有强大的外力支持。
到此,以上对于农民高中毕业证有用吗现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民高中毕业证有用吗现在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