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毕业的大学生有毕业证。因为1966年毕业的大学生,全国所有的大学当时都属公立大学,凡毕业生都发了毕业证的。当时的毕业证大小及证件的质量与现在的不同,要小,质量要差些。毕业证的签章也不同。当时只有所属大学的印章及校长签名,而没有现在的钢印。这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
六十岁到七十岁的老人可以考取老年人大学毕业证书,好多有梦想的老年人退休后都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老人过去没有机会上大学,退休之后就想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所以老年大学应允而生,有的老人在八十多岁高龄时才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心情好的不得了啊!
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考的,技术证书不会对年龄进行限制,只会对学历,对专业有所要求60岁以后也可以考驾照,也可以考一些电工呀之类的,你只要想考的话。很多都是可以考的只要有能力,60岁以后也可以考取各类技术证书,还可以考取美术画院。
我们地方六七十年代上高中初中都不难、毛主席号召学校办到家门口、每个公社都有中学、小学升初中公社统考及格才能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全县统考及格才能升高中、我读书时一级年升二年级都考、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升二年级学费小学一元、高小一元伍角、初中二元、高中三元、考上还要有三元才能上高中。
六十年代上高中难不难不清楚,只知道七十年代,因为高中已经普及到各个人民公社,根本不需要什么条件,学习成绩有个差不多就能上。当时我知道上初中的学杂费是五元之内,估计上高中学杂费也不会超过十元,基本上是都能上得起。
文革之前,只有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那时由于高中相对较少,上高中需要考试,学习较差的人上不了高中。
文革十年,学制缩短,基础教育得到了普及,基本达到了村村有学校,社社有高中,上高中不需要考试,即使学习较差的人,只要自己愿意,都能上高中。但由于那个时期高校招生改成了推荐制,没有了通过考试改变人生的渠道,小学、中学的辍学率相当高,能坚持上完高中的,在同龄人中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七七年恢复高考后,上高中的人数才大量增加。
我是一九七二年上的高中,那时候上高中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很难。那时候政治背景很重要,上高中凭得是学校与大队干部共同推荐。只要你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家庭成份是贫下中农,社会关系中没有大问题,上个高中很容易。
那个时候,我村附近的崞阳镇,有一所高中名叫范亭中学,在山西省也算名牌高中,县里乡里也分別设有高级中学,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即使推荐不到县级中学也可在社办高中读书。我有幸被推荐到范亭中学读高中,和我一同被推荐去的,在我们村就有好几个,其余的都到了社办中学读高中。
那时候初中升高中不需要经过文化考试的,但政治审核必须过关。我家是贫农出身,父亲又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所以入学很顺利,初入高中的我,便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
我们那时的高中,一届共有八个班,每班五十个学生,学期为两年。那时的范亭中学,共有一十九个班,一千多名学生,师资质量很高,为社会培育出很多栋梁之才。那时候能够在范亭中学读书的人,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可以自豪的事情。
今日我以范亭中学为荣,明日范亭中学以我为荣。
难忘的年代,永久的记忆。
六七十年代,时间很笼统。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上高中靠推荐,如果你家是地富反坏右,或者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你想上高中,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能!本人有四兄弟,兄弟读书当然成绩有好有差,但一般悬殊不大!我三个哥哥均没有被推荐上高中,而本人1977年参加高中招生考试,本人成绩是原初中班上的第一名,新招的高中班入校成绩的第二名,就读高中了!那么,我家为什么不能被推荐读高中呢?原来我有一位亲伯父,黄埔军校毕业后就当了国民党军官!我这位伯父真的不识时务,五十年代他寄回家一张明信片,他穿着国民党军服(少校)和伯母穿婚纱照,写了几句话给我奶奶。这个照相就是明信片的图案。我奶奶吓得不得了,将照片马上烧了!但这就坐实了我家(含两位叔叔家)是台属的身份,而且是反动的国民党军官!我家虽然出身雇农,但却与地富反坏右同类。所以,三个哥哥就莫想升学读书了!1966年以前和1976年以后的六七十年代,是凭考试成绩录取高中,但录取比例比现在低,本人考高中那一届,录取率为30%,没有现在的50%这么高。现在考高中,应该是史上最容易的,考大学就几乎容易得没有边了!几乎90%的升学率了!史上一就百分之几!回答供参考。
1966年初中毕业,基本能读完当时初中教材所有课程。如果与现在比较可以怎么说;知识面学识不如现在初中毕业,社会适应性动手及工作能力强于现在的初中毕业。相当于现在初中学历或弱一点,能力相当于现在高中毕业。那时社会很落后,科技不发达,字写的好,会初中数学水平,能打算盘计算,工作两年勤奋些学习点,都可胜任完成本职工作。
1966年初中毕业生是老三届无疑,在校时属于不大不小年级,比如大的有高一丶二丶三年级大哥大姐姐们,小的有初一丶二年级小弟小妹们,属于中间年级吧,那是1963年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一代人,应以1950年9月1号以前出生的(属虎大生曰)为主,另有一部分是上一个属相属牛的(1949年9月1号以后出生的小生日者为辅)今年应是71一一72周岁(特殊情况者例外,比如上学早或晚)总的来看,这一届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的礼炮之后,是生在新中国长在五旗下,受多年正统教育,虽经历过50年代的多次运动,但因全部都在幼年少年时代,心智尚在成长中,因而基本没印象或说印象不深,人的成熟至少应十岁之后,最深印象是文革,当年十六丶七岁,刚升初中时也曾有四清和九评的学习,但印象模糊,主要是文革时期和之后时间段最清楚,16丶7岁正是最好年华,要说相当现在什么学历,觉得不能对比,初中就是初中,不能说老三届就如何高深学历,要实事求是,学业功课比较扎实,各门学科的初中阶段全都学完,待升学考试时文革开始了,我认为1966届初三毕业生,综合来看也就相当现在的初中生,最多高一学生水平,一般说汉字写文章没问题,数理化不一定比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强,现在学生的文化课并不比过去浅,但是六六届老初三学生普遍各种素质稍强些,特别是这一届学生中相当多的人后来响应国家号召1968年前后上山下乡成为知青,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向工丶农丶兵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丶知识和阅历是后来的学生们无法超越的,以上都是就大多数整体来说,谢谢。[玫瑰][玫瑰][玫瑰]
1966年初中毕业相当于现在高三学历水平。那时教材下移,63年小学六年级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初中学完高二的课程,对数,函数,高次方程,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现在高三还科未学,要大学才学)语文方面,要求一小时写最少800的文章,还要求会写格律诗词,岳阳楼记今天讲完,明天就要求背下来。另外实行严格的升留级制度,只要一门主科,二门付科不及格就得留级,第二年再留级就劝退。那时小升初的升学率大低了,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他们都是姣姣者,虽没上过大学,有些人在文学,数学方面远胜于现在本科毕业的人。文化革命遭塌了这一代人,也让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
时代不同,很难有准确的可比性。1966年前初中毕业,是有工作安排,可以吃“皇粮”的,可现在本科毕业,甚至硕士毕业也要自找工作了。那时能上初中的不多,十中无一,现在初中普及,大学生也可十有五六了。这怎么比?
五十五年前,那是升学率极低,能上初中的十中无一,都是社会精英,佼佼者。现在义务教育,初中已普及,也的高中也普及,升专本达六七成,闪身便可抓到几个大学生,硕博生也不出奇了。八十年代初,我参加高考,那时广西招录的中专,大专,大学,一年才两三万人,不超四万,而去年广西参加高考的近五十万,招生三十几万,一本生也达五六万了。这怎么比。物以稀为贵。那时初中生也稀缺,记在硕士生多于当年初中生。那时老三届真是栋梁之材,现在的博士难比。
我的叔父是六二年本科毕业。是我老屋里第一个大学生,那时能孝上初中就很光荣了,因为初中毕业,就有工作安排,可以吃“皇粮”有工资领,高人一等了。村里好几初中毕业的都当了干部,有几个高小毕业的也做了老师或干部。现在村里大学本科毕业的多的是,许多只能帮私人老板打工,或自创业,自谋营生了。
到此,以上对于六零年高中毕业证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六零年高中毕业证是什么样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