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学习态度,收获功利性结果。
考研是一场身心搏斗,自己是这场比赛的主角。
我也参加了研究生统一考试,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在自习室复习,不畏艰难寒暑,在自习室反复做题,背题,也没有考试内容,只能自己总结所学知识点,不断提高做题速度,因为是报考文科专业,所以考纲范围有所缩减,在毕业就业时候,根据考纲范围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
读研是一场提升自我价值的旅程,冲击更高学府。
读研一般来说有三年时光,三年就是一个周期,我们应该时常给自己订立一个能够得到的小目标,三年里我们想得到什么样的成绩,是否得到奖学金,能不能顺利毕业都在我们升入研究生学院开始值得我们思考和规划的。
得到一张学历证书很容易,不容易的是我们这三年获得了什么,知识能不能转化,并为我们所用。我们规划自己的一生一个阶段,就是在为自己未来增值在做打算,也许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收获了知识,求学路上认识了影响一生的导师,还有一群知己和人脉。
人生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战役,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战场上都是主角。
时间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雕刻自己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不选择一条值得的路一直走下去呢?不在乎专业看起来就业没有限制,但是真正面对问题时,我们怎么向自己交代?在选择过程中其实也是自我命运的网的形成,不在乎专业,后期还是要在意,无论你报考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
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对学历的态度一定是一致的,尤其是对学历在大学生就业时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很多的学生都想着提升自己的学历,毕竟学历高可能会更加容易的找到好的工作,不用再担心自己工作的问题,所以每年都会有几百万的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绝大多数考研的学生,最初的出发点不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研究生期间学到多么重要的知识,能够发表怎样档次的论文,更不想着尽快出科研成果,因为当初考研的时候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研究生学历,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所跟的导师,自己所能够实现的进步,这些统统不在考虑范围内,只要能够获得学历就可以。
可是,我们或许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误认为只要学历高就能够找到好工作,误认为学历高机会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因为事实上学历的提升其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会因为你的学历提升而获得很多的就业机会,你会因为你学历的提升而获得更多的进入招聘会现场的门票,而用人单位最终是否录用你,绝对不会因为你是研究生学历,所以会迫不及待的录用你,这是很难出现的情况。
因为想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不仅仅学历要达到基本的门槛,还需要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能够拿出足够证明自己优秀的各种荣誉和科研经历,如果你三年的研究生期间只是顺利的毕业,没有拿过奖学金,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课题组,没有自己的认可科研成果,那么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你之所以考研就是来镀金的,就是为了混一个学历而已,所以你或许就不是他们所优先选择的了,最终你的学历优势也就得不到任何的体现。
所以,我们考研是为了研究生学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对不能完完全全的是为了学历,在研究生期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包装”自己,积极的参加学术论坛,最好是能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档次比较高的学术论文,并且对于奖学金以及入党这样的事情也要特别的上心,因为在这样东西的配合下,你的研究生学历才更有价值,你的就业才会更轻松。
总之,不能否定学历在找工作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完全全的想着凭借学历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一定要在研究生期间完成和学历想搭配的各种能够证明你优秀的荣誉,这样才能够实现你当初考研的最终目的。
首先,不建议。
其次,你这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功利心过重,你在读研的时候,压力也会很大,三年时间,你在一个你不喜欢的学校,读着一个不认同的专业,你自己都会有所遗憾的。
最后,请认真对待,找到属于你的方向
一路上学走来认识很多只想要毕业证的朋友,针对这样的情况有下面几点建议。
1.肯定有用。拿到硕士毕业证毋庸置疑在国家机关、国企、私企甚至研究机构职位的填报上能触碰到更高的门槛。这也是我们国家年年研究生递增的主要原因。
2.用处有限。如果不注重专业选择,特别是选择到生化环材这些就业面窄的专业,在找工作上选择面就太窄。建议填报经济类、管理类等社科专业,实践证明这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面更宽阔。
3.丰富简历。已经不注重专业选择的前提下,要在研究生期间多丰富自己的简历,尽可能的参加一些兼职或社会实践,弥补所学专业带来的就业限制。
你找工作没目的性,有饥不择食之感,不利于你以后发展。年轻人应该有人生规划,以后打算从事的职业,哪个阶段发展的高度,心中都要清楚。
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哪个专业,都是为你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准备条件,努力,加油!
不会,学历和职称完全没有关系,一般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事业机关单位只要过了见习期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但是副高级职称是需要评的,根据资历和业绩,有些特别需要博士的单位在引进博士的时候会给予博士副高级待遇,但是申明在多少年内如果不能正常评上副高级,那么 待遇将会降回中级。另外在职考博不是优势而是劣势,很多学校现在不收在职人员读博,有些收的导师也不太愿意招有工作的,当然从单位的角度,读博这几年是记入评职称的工作年限里面的这个方面当然是有好处的
研究生学历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如果是博士研究生,而且是在海外“镀过金”的海归博士,估计当教师的话可以成为一些高校的教师。但如果是硕士研究生,那么不好意思,想要进高校任教,估计难度是非常大的,毕竟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哪怕是二本院校的辅导员,几乎都需要博士学位才可以。所以,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想要当老师,去大学估计能争取当个传说中的实验员;硕士研究生如果去当中小学老师,特别是去当小学老师,才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首先,研究生学历如果去农村小学当老师,那么应该是文凭最大张的牛人。
在农村小学,很多老师现在都是保持大专文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孔雀东南飞”效应:一些比较年轻的拥有本科学历的老师都纷纷选择离开农村,调往更有前途、更有“钱途”的市区、县区的实小、中心校去任教,所以在乡村地区,基本上都是学历水平不怎么高的“油腻中年教师”。当然,这两年在农村中小学,本科生的比例也不容小觑,像我们镇的中心校,拥有本科学历的老师基本上超过八成。如果我们镇的某一所小学突然来了个硕士研究生过来任教,估计会成为最牛的存在。
其次,研究生学历在中小学当老师,底薪会比其他普通的大中专和本科学历高一些。
我记得在17年前,我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达到859元,如果是和我同一届毕业分配的研究生,估计可以达到九百多甚至四位数,因为硕士研究生如果从教的话,在入职底薪方面比大中专生、本科生多一些,不过基本上也不会高太多,能高个几百块差不多就顶到“天花板”了。
第三,研究生在中小学当老师,职称评聘的速度会更快。
在我们这边,本科生要想评上中级职称,差不多要等待二级教师评聘四年之后才可以参评,而研究生想要晋升中级职称,则只需要二级龄两年就可以了。但是,我说的是有职称评聘“职数”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晋级职称;如果在没有“职数”(职称评聘名额)的情况下,别说硕士研究生学历,就是博士后也照样不能评上中级。没有传说中的“职数”,无论是谁都直接与更高一级的职称无缘。当然,在有“职数”的情况下,研究生还是可以享受优先评上更高一级职称的优惠。
总而言之,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相比确实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硕士如果参加中小学教师竞聘,正常情况下在学历方面是可以“独领风骚”的。
到此,以上对于得了硕士毕业证有什么好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得了硕士毕业证有什么好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