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国忠,许多人都会想到他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哥哥,但若真的要论起来,杨国忠与杨玉环并非亲兄妹,只是杨玉环的远房表哥而已。而杨国忠的发迹,也与他这位远方堂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杨国忠出生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本名杨钊,早年落魄是个赌徒,在杨玉环得宠后凭借杨玉环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而“安史之乱”这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事件的爆发,更是与杨国忠脱不了干系。那么,杨国忠究竟是如何从一个落魄赌徒到成为大唐的宰相的呢?
杨国忠年轻时行为放荡不羁,还沉迷于喝酒赌博,年到三十了还是一事无成,于是遭受到了一众亲戚朋友的鄙视。三十岁以后幡然醒悟的杨国忠选择了去四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也许是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杨国忠在军中很是努力,表现十分优异,被授予了新都县尉。此时的杨玉环正得圣宠,杨玉环的三位同胞姐姐也十分得宠,而后与右相李林甫不和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想要结交杨家,便召见了杨国忠,见他仪表堂堂又伶牙俐齿,便征辟他为推官,让他到长安进贡。
到了长安的杨国忠便凭借自己与杨氏姐妹的裙带关系,让杨氏姐妹在唐玄宗面前替自己美言,并就此将他引见给了唐玄宗,之后唐玄宗便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杨国忠便可随便出入禁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势,杨国忠在宫内巴结讨好杨玉环,并小心翼翼的接触唐玄宗,多番投其所好。唐玄宗痴迷玩乐,尤其是喜欢一种叫樗蒲的游戏,经常与后宫妃嫔们在一起玩。杨国忠总是在一旁看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妃嫔玩这个游戏,他每次总能“分铢不误”地报出游戏的点数和钱数。唐玄宗见了,当即称赞杨国忠是“好支度郎”,心知杨国忠的敛财能力一定非同寻常,而当时地唐朝地财政情况不容乐观,唐玄宗急需像杨国忠这样的人才来为自己丰盈国库。
再加之当时的右相李林甫独断专权,在朝中的势力日益膨胀,唐玄宗对李林甫存在深深的忌惮,此时他也需要一个人来帮助自己制衡李林甫,同时李林甫已经年迈,唐玄宗也需要寻得合适人选来接替李林甫的位置,而适时出现的杨国忠便成了唐玄宗的不二之选。
于是,杨国忠就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在天宝十一载(752),李林甫过世以后,顺利坐上了右相的位置,身兼四十余职。而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的生活变得越发奢靡,并且不断地在朝廷上拉帮结派扩张自己的权势,搞得外戚跋扈,一时间民怨沸腾,他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也不断被激化。最终安禄山、史思明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发动“安史之乱”,而大唐盛世,便就此由盛转衰。
天宝十五年(756),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最终被乱刀砍死。张珪所言:“国之安危,在乎论相”,确实如此,杨国忠专权误国、引得民怨沸腾,最终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强盛的大唐王朝江河日下,就此衰落。虽然唐朝在杨国忠担任宰相之前便已经开始有了衰败的迹象,但杨国忠贵为宰相,未能及时察觉应对并任由矛盾激化。“安史之乱”的爆发,杨国忠自然是难辞其咎。
我们都知道唐朝安史之乱里面有个非常有名的专权奸臣杨国忠,这个人非常了不得,后来把著名奸臣李林甫都给斗倒了,取而代之,唐玄宗的宠爱,成为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我们今天看看杨国忠如何从一个落魄的赌徒最后成为大唐炙手可热的一代权臣的,我认为他主要靠的是:一是自身的能力天赋得到充分利用和施展;二是也是最重要的,他和当时得宠的杨贵妃有亲戚关系,能够得到唐玄宗的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详细分析介绍一下一代奸相杨国忠的发迹之路。
生平简介
杨国忠,其实本名叫杨钊,后来在得宠之后,他以自己的名字中包含“金刀”,对天子和朝廷不利为由,请求唐玄宗赐名,玄宗当时对他有求必应赐名“国忠”。他曾官拜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后,激起民愤,在马嵬坡镇压叛乱的将士逼迫下,唐玄宗下旨将其诛杀。接下来,看他如何是一步步爬上帝国的权力高峰的。
凭借杨贵妃的亲戚关系,进入唐玄宗的视野
天宝四年,杨玉环被封为贵妃,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很多人便对杨家的人都会巴结结交。杨国忠的机会来了,他一开始只是被作为投资的政治对象被别人利用。怎奈何杨国忠头脑精明,遇见了老情人虢国夫人,就是被宠幸的杨贵妃的姐姐。这一下好了,虢国夫人便在唐玄宗面前努力推荐杨国忠,使得唐玄宗召见杨国忠,并将让他负责帝国的国库理财。这下可是找对人了,这个杨国忠还真会理财,精于计算。
有非比寻常的运算能力和理财能力,赢得唐玄宗的赏识
杨国忠和杨贵妃有远亲关系,也是出身名门之后,但是杨国忠家道败落,早早流落在市井之间,成为一个落魄的赌徒。别看他是赌徒,他在赌博中练就了一项特殊技能,那就是超强的运算能力。在一般人看来,这无所谓呀,不就是算数比别人快嘛有何了不起的。但是,你要知道在那个没有计算器的时代,这个技能也是相当了不得的。就是这个特殊技能,日后引起了唐玄宗的浓厚兴趣,并对他刮目相看,并委以重任。由此可见,有一项特殊技能是多么的重要啊!杨国忠当上帝国的理财能力手后,显示出了他超强的计算能力,对基层横征暴敛,闹得国库丰盈,唐玄宗十分高兴,使得他平步青云。
在以后的几年中,杨国忠使劲浑身解数,细心窥伺唐玄宗的喜好,千方百计迎合,拿出看家本领大肆敛财,得到玄宗的赏识和宠幸,不断升迁,干了许多财务官职,以后后来官拜宰相,成为一代权臣。
早年生活落魄的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任用了两大奸臣,一个是李林甫,一个是杨国忠,如果说李林甫上位还靠着点本事的话,那么杨国忠上位则主要靠裙带关系,杨国忠原名杨钊,杨贵妃是他的堂妹,早年的杨国忠就是个小混混,痴迷赌博,常常喝酒喝得醉生梦死,过得非常的落魄,连自己的亲友都非常的鄙视他。
唐玄宗李隆基
杨钊为了生计只能去参军,在参军的过程中,负责屯田,还被提拔去当县尉,但是一个赌徒当一个小小的县尉,怎么能够发家致富呢?几年之后任期满了,杨钊过得更加的穷困潦倒了。不过他运气还好,结识了蜀地的一个土豪鲜于仲通,好歹算是混了口饭吃。后来唐玄宗十分宠爱的武惠妃死了,他就霸占了儿媳杨玉环。
杨贵妃
巴结杨氏姐妹,杨国忠飞黄腾达
本来杨钊顶多因为这件事升个官,发个财,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堂妹竟然让他飞黄腾达了。这个时候的宰相是奸臣李林甫。杨钊依靠着鲜于仲通的时候,有幸认识了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这个好官,但是李林甫嫉贤妒能,老是给他小鞋穿,迫不得已在知道了杨钊和杨玉环的这一层关系之后,他有意的结交杨钊,向朝廷推荐杨钊去当官,还送了杨钊很多财物。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
杨钊也很聪明,这时杨玉环已被封为了贵妃,她的三个姐姐也很受宠,他就购买了很多礼物,送给了杨氏姐妹,杨氏姐妹也就常在唐玄宗面前为杨钊美言几句,说的话多了唐玄宗就对杨钊有了印象,让他担任金吾兵曹参军,杨钊虽然早年过得落魄,但是为人十分圆滑,得到唐玄宗重用并不代表他站稳了脚跟,他开始巴结朝中的大臣们,为自己铺路,这一套很有效,他很快就被升为了员外郎,兼侍御史,后来唐玄宗甚至亲自给他赐名“国忠”。
杨国忠
杨国忠担任宰相,小人得志灰飞烟灭
杨国忠更加得宠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有李林甫在,这也是个嫉贤妒能,阿谀奉承的小人,所以最开始,杨国忠和李林甫可以说是非常的投缘,杨国忠竭尽所能去巴结讨好李林甫,甚至一度充当李林甫的车前卒,杨国忠也因此和太子李亨结仇。两个小人之间的合作又怎么会长久呢?很快李林甫和杨国忠之间也产生了矛盾,这时李林甫权势已经非常鼎盛了,唐玄宗也有意的提拔杨国忠牵制李林甫。李林甫死后,杨国忠顺理成章的接替了宰相之职。
李林甫
不过杨国忠可就没有李林甫那么好的命了,李林甫当了19年宰相,死后才被清算,杨国忠祸乱朝纲,排挤安禄山,征讨南诏,结果导致了很多大臣对他非常的不满,太子更是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城被攻破,唐玄宗仓皇往蜀地逃亡,行自马嵬坡,太子发动马嵬坡兵变,杨国忠被乱刀砍死。
马嵬坡兵变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杨国忠的发迹,自然有杨贵妃的裙带关系,但这只是原因之一。至少在某些方面,唐玄宗觉得他是个能臣,譬如说深谙朝堂斗争、譬如说会搞钱。
一、杨国忠虽然三十多还一事无成,但人家的先天条件还是不错的
首先,杨国忠长得不错,据说是个白皙高大的美男子,在讲求仪表的大唐朝堂上,这点还是很优势的。嗯,杨家男女的相貌都不差,何况杨国忠的舅舅还是武则天朝的著名男宠张易之,这也就很正常了。其二,杨国忠的家世还是不错的,至少人家是弘农杨氏的后人,和汉朝的杨家、隋朝的皇室都扯得上一点关系。这在看重门第的那个时代,也是一个先天优势。其三,杨国忠还是有些本事的,至少这家伙嘴巴很会说,而且是个会算账的天才。
这些优点,史书都有记载:什么“干貌颀峻,口辩给”,什么“计算钩画,分铢不误”。
二、杨国忠与杨贵妃的关系,不过是他仕途的引路砖而已,杨国忠发迹源于剑南地区的官商勾结,以及剑南节度使的跑官活动
杨国忠不过是杨玉环的族兄而已,两人的亲缘并不算特别近,只不过有了这层关系,杨国忠就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杨国忠早年放荡没有操行,爱喝酒、爱赌博,然而他也并非完全不干正事儿。人家从事屯田工作,业绩相当优秀,而且还当过成都辖区内的县尉。
杨国忠在当着小官(按着唐朝官制确实小,但对一般人却可望而不可及)同时,还和剑南地区的土豪家族鲜于家关系很好,这才给他埋下了发达的机会。
天宝四年,杨玉环被册为贵妃,和朝中第一宰相李林甫有矛盾的剑南地区最高长官(节度使)章仇兼琼,他想派个人到京城去走通关系,以缓解李林甫带给他的压力。经过鲜于家主鲜于仲通的推荐,姿貌口才俱佳的杨国忠成为了当然的人选。
章仇兼琼给杨国忠打了个暗语:“郫有一日粮,君至,可取之也。”
这是指郫县官衙准备有章仇兼琼送给京中权贵的礼物。杨国忠去了,得到蜀货百万,成为他到长安活动的经费。
三、杨国忠在长安的步步高升,在于这家伙对朝堂斗争的谙熟,对唐玄宗心理的把握
杨国忠到了长安,借着和杨贵妃的关系,得以接近唐玄宗。他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登上宰相的高位,最终靠的是他对皇帝心理的把握,以及对政治对手们的狠踩。
杨国忠在唐玄宗面前表现出的,还是他很会计算、很会搞钱的本领,因此当玄宗看到他管理的府库充积时,很是高兴,干脆任命他为太府卿(掌管着国库)。
"明年,帝诏百官观库物,积如丘山,赐群臣各有差,锡国忠紫衣、金鱼,知太府卿事。"
杨国忠对朝堂关系的把握,在当时来看是很有分寸的。他最初是倒向权相李林甫的,和李林甫合伙起来整太子(后来的唐肃宗),又颠覆了他的直接竞争对手杨慎矜、王鉷等人(都是玄宗手下最会搞钱,也最受宠信的人)。等李林甫被玄宗看不惯了,杨国忠就集中精力对付李林甫。当然,他的手段不如李林甫,但他最大的优势却是比李林甫年轻体健。李林甫死了,杨国忠就成了朝堂上的胜利者。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杨国忠原名杨钊,钊有金刀意指,但这把刀未出鞘前锈迹斑斑,因他在家乡行为不检点,闲游浪荡,作为一个无业青年,还喜欢赌博,手气不佳经常赌输,又喜欢纵酒,搞得家道中落,生活难以维持,只得向邻居亲友借贷度日,时日一久,弄得人憎人厌,亲戚们也以他为耻,羞于为伍,家乡混不下去了,无奈,三十岁的杨国忠只得前往投军,来到四川时为剑南道当兵。
好赌的人计数出色,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当了兵的杨国忠被派出去管理屯田的工作,倒是一把好手,退役后依旧困苦不堪,只得依附大富豪鲜于仲通,混口饭吃,后来得到一名小官,这时候,他的命运被远在长安的一个人所悄然改变。天宝四年即745年,把儿媳妇杨玉环以代母亲祈福为由引进道观当了女道士后,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李瑁作寿王妃,又迎来女道士杨玉环,封为贵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自此杨贵妃大受皇帝宠爱,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朝廷还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芳名闻于远近,与玄宗也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这时候朝廷中李林甫为相,这位口蜜腹剑的执政者,阴谋诡计百出,吹上踩下,是安禄山最忌惮的人之一,也为各地节度使所嫉恨,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李林甫不和,见杨氏姐妹受宠,打算让鲜于仲通前往长安结交杨家,以为援助,内外夹攻李林甫。这时,鲜于仲通说有一个人比我更适合,便推荐了杨玉环的远房兄长杨钊杨国忠。天上掉馅饼,杨国忠欣然从命。(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到长安后,杨国忠把剑南土特产和礼物送给杨氏诸姐妹,说明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这位远房兄长向玄宗介绍,在赌场观人脸色许多年的杨国忠,发挥了他长袖善舞的长处,甫一见面,便得到皇帝的好感,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
杨国忠因善计筹,当唐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时,就让他计算赌账,因当时有金刀当皇帝的流言,杨钊觉得身处嫌疑之地,便上奏皇帝说要改名避嫌,这个举动使年老的李隆基大为欣赏,就给他赐名国忠,为牵制李林甫兼取悦杨氏姐妹,对他屡加提拔,让他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杨国忠也懂上下的道理,对李林甫不敢怠慢,全力拍马奉承,两面滑好做人,后来李林甫一死便接替他的位置,成为玄宗朝最后一位宰相。
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盛世大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而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很多人的人生命运也因为这场叛乱被改变,这当中当然也包括时年55岁的李白,由此诗仙李白也开始了他曲折、坎坷、悲催,凄凉的晚年生涯。
安禄山的反叛,打了唐玄宗一个措手不及,唐军节节败退,几个月的时间就攻破潼关。唐玄宗一看长安马上就要沦陷,情急之下,传旨让太子李亨监国,负责黄河流域平叛。
同时任命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负责长江流域防务,自己带着杨贵妃一拍屁股走人,逃往西蜀避难。
就在这个时期,正在庐山隐居观天下风云,却一心想出将入相报国的李白,以为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欣然接受邀请,参加了永王的军队。
文学上的“谪仙人”,在政治上却是弱智。
李白错误的以为北方将失守,永王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顺势在江南称帝,继承大唐正统,于是写了《永王东巡歌》,十分卖力地替永王李璘称帝造势,摇旗呐喊。
不料,太子李亨借机逼唐玄宗让出皇位,在灵武即帝位,即肃宗。同时,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辅佐下平叛,这样永王李璘的的军队就没有正当性。公元757年,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成了叛乱分子被抓入浔阳监狱。
幸得夫人宗氏多方奔走,获释,到御史中承相宋若思军中任军幕参谋,掌文书事务。
可惜好景不长,肃宗平息叛乱后,清算永王一党的旧帐,五十八岁的李白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从极喜到极悲的人生大起大落。
背负着叛乱份子的罪名,从陪伴皇帝的高位,跌到流放犯,李白经历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人生落差。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抛妻别子,开始了他的流放之旅。自寻阳出发,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秋至江陵,冬入三峡,好不凄凉。
乾元二年(759年),辗转流离的流放途中,不幸的诗仙李白接到朝廷的大赦令,终于获得了自由。李白像出笼的鸟一样,随即从白帝城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太好心情,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憧憬着和家人团聚。
上元二年(761年),六十一岁的李白回到金陵。政治上没地位,生活上来源,身体上没健康,多重打击,穷困潦倒,抱着病重的身体经常往返于宣城、金陵两地,一直靠朋友、熟人的接济渡日,生活相当窘迫。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赋《临终歌》后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终年六十二岁。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李白(公元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诗圣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兵败,李白被捕入狱.后友人相救,流放夜郎.
李白在流放时候,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李白赦免后,过着穷困流浪漂泊的生活.761年李白因病回到金陵,生活相当困难,只有投靠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762年,李白病重,自知无望,把未整理好的诗稿交给李阳冰.过后不久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唐朝诗仙李白,坎坎坷坷,大起大落的命运,众所周知,公元(759年),此时,李白已经58岁了,这是他一生最低谷的时候。
原因是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幕府做事,而此时李璘与唐肃宗争夺皇位失败,牵连到李白,年近花甲的李白,被流放夜郎,长途跋涉,受尽了折磨,在途中,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庆幸的是,途中,刚到白帝城时,突然收到大赦的消息,此时李白老泪纵横,悲喜交加,多亏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为他求情,才免一死,重获自由,这段时间他写下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61年,61岁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生活贫困潦倒,他投奔了安徽马鞍山,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公元762年,李白病重,自知康复无望,在病床上,把未整理的诗稿,交给了李阳冰,后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62岁。
说起伟大诗人李白的晚年生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穷困潦倒,整日酗酒,病死他乡。
有诗为证:如李伸诗句:沉香亭北公何壮,采石江头事已非。为叹淋漓宫锦月,泪如滴酒欲沾衣。
又如《冬日有怀李白》中描写的“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再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死后,其好友白居易写的诗句“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去。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可见,晚年李白的生活景况凄惨无比,孤独一人客死他乡。我觉得李白晚景凄凉与他心高气傲的性格和当时社会动荡有关。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紀人。即今甘肃秦安。隋末其祖因罪被流放到碎叶城。即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唐属安西都护府管辖。五岁随父迁回绵州昌隆。即今四川江油,居青莲镇。故尔称之青莲居士?他的少年时代即在此度过。在耳山读书。天资聪颖,学富五车。遇老夫人铁杵磨成针的启发。发奋读书。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天宝元年,因人举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写了许多诗歌。后因奸人所迫,离开长安。四处游玩。安史之乱又鬼使神差站错了队,被迁连下狱。后遇赦反回。诗人受此不白之冤。性情大变。又出走四游。身体也大受影响。游走于金陵,宣城等地。宝应元年,762年,李白无奈前去投靠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其年十一月病卒于此。诗人一生包负远大,然一生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六十一岁便于世长辞。悲哉!
宁夏联达驾校 兴庆区 西夏区 金凤区 宁夏长江驾校 兴庆区 西夏区 金凤区 宁夏天豹驾校兴庆区 金凤区 西夏区 永宁银川大学驾校永宁县 贺兰县 灵武市 银川兴盛驾校 西夏区 银川鹏达驾校西夏区 银川长江驾校兴庆区
1.盛唐的中兴局面,与唐德宗无关。
纵观唐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所以有“盛唐”的别称。
“盛唐”之盛在于长,冠于诸朝,共有“两盛世三治世二中兴”,开元盛世、武周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大中之治、元和中兴、会昌中兴;
两汉加起来共“一盛世三治世二中兴”位列唐之后,武帝盛世、文景之治、明章之治、永元之隆、昭宣中兴、光武中兴;
其次是明朝有“一盛世两治世三中兴”,永乐盛世、洪武之治、仁宣之治、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
清朝虽有“三盛世”但无治世与中兴,康熙盛世、雍正盛世、乾隆盛世;
两宋虽有“三治世”但无盛世与中兴,,咸平之治、仁宗盛治、乾淳之治;
此外秦晋隋元等大一统王朝时间太短自然无法有“盛世”之名。
唐朝的两大中兴,元和中兴与会昌中兴。元和中兴是唐宪宗开创的,会昌中兴是唐武宗开创的,根本没有唐德宗什么事儿。
2.“四王二帝之乱”,与唐德宗有关。
唐德宗不仅没有开创中兴之举,反而在位期间因为不合时宜的削藩,造成了“四王二帝”之乱。唐朝的黑历史,是“天子九逃,国都六陷”,这唐德宗就占了“一逃一陷”。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镇之乱平息之后,为分散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的势力,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翼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观察使,以德、棣(治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隶朱滔。
王武俊自以为功大,地位反低于张孝忠,不服朝命;朱滔取得深州,屯兵据守,拒绝交于唐日知。王武俊、朱滔又勾结田悦、李纳反叛朝廷,推朱滔为盟主。
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受朱滔等劝进,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德宗抽调关内诸镇兵前去平叛,泾原镇兵途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发生哗变,攻入长安,德宗狼狈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拥立朱滔的兄弟朱泚为主。朱泚在长安称帝,国号秦。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正月,德宗迫于形势,在奉天颁布罪己诏,宣布除朱泚之外,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田悦、王武俊、李纳去王号归顺朝廷。李希烈自恃兵强势盛,反自称帝,建国号楚。朱泚亦改秦为汉。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回救德宗,因与朝廷发生矛盾,与朱泚联合反唐,德宗逃梁州(今陕西汉中)。后,在李晟、浑瑊反击下,唐军收回奉天,复克长安,朱泚被部下所杀。朱滔为李抱真、王武俊所败,退保幽州。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马燧、浑瑊讨李怀光,李自杀。朱滔亦死。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李希烈为部将毒死,此次叛乱始告平息。
在这次叛乱中,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等四人曾称王,朱泚曾称帝,李希烈始称王后亦称帝,故史称“四王二帝之乱”。
3.唐德宗,是唐朝有名的昏君。
经过“四王二帝之乱”的唐德宗,吓得肝胆俱裂。
一改即位之初的雄心锐气,留下四大弊政:姑息藩镇、委任宦官、聚敛财货、亲昵小人。
使大唐在安史之乱后好不容易恢复的大好局面彻底葬送。
这样的昏君,最后居然被谥号“德”,真是莫大的讽刺。
到此,以上对于宁夏灵武市高中毕业证模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夏灵武市高中毕业证模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