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生联考,其实应该是叫华侨港澳台联考。不仅仅针对华侨生,也有港澳台地区的学生。今年2019年的华侨港澳台全国联招招生简章已经于2018年10月底发布。简章中对于华侨生参加联考的身份资格限定非常严格,不仅对华侨学生本能在国外居留时间有严格的限定,而且对父母一方的居留时间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以下是2019年全国联招招生简章链接
;app=news_article×tamp=1546608769&group_id=6618550548536754702
其实,想要参加华侨生联考,让孩子有个香港永居身份就可以了。华侨生联考全称是“港澳台华侨生联考”,以香港身份去参加,会比华侨生身份容易得多。
“港澳台华侨生联考”是中国教育部专门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高考。为他们提供入读内地大学的机会。华侨生联考是广大华侨、港澳台学生就读国内大学的最优途径。
港澳地区考生只用符合以下要求即可报考:
具有①《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②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
录取分数低,300分可上本科,400分可上985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以下简称全国联招)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如下:
一、本科批次
(一)普通类院校(专业)文史、理工类:300分(其中,部分院校执行400分,400分院校主要为清北复旦985、211等院校);
(二)艺术类院校(专业)文史、理工类:200分;
(三)体育类院校(专业)文史、理工类:200分。
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30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比80%以上,也就是超80%以上的考生都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
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7大优势
①题目很简单:考试试卷的难度远远低于国内普通高考试卷,例如数学考试中,试题难度与课本例题相当。
港澳台华侨生联考数学试卷截取
②录取分数低:华侨高考生的录取线远低于国内普通高考生的录取分数线,共有 5 门科目,满分 750 分,一般情况下,华侨生联考400分即可上一本名校。
③退路有保证:不够分数可以考预科(2020年预科院校文史、理工类:280分),只需比正常本科多读一年;或者打下英文基础,跳板海外名校。
④招收院校多、专业多:录取指标不占用国内高考指标,全国超过300所本科院校1000余专业,囊括所有985、211 院校。
⑤考试科目少: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华侨生联考文理科都只考5门学科。
理工类考试科目为中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文史类考试科目为中文/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每科满分为150分,而在考试难度上,华侨生联考更多倾向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程度,与高考相比,弱化了对定理、定律的深度扩展和延伸;对于多种定理、定律相结合综合考察的难度也非常低。
⑥考生人数少,几乎没竞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高考人数或将超过1120万,但今年报名华侨生联考的考生仅仅5050人,不到高考的一个零头。几乎没有竞争,而且不占用高校的普通高考招生指标。
⑦国内大学优待:回国读大学,学费收费标准跟国内学生一样,地位平等。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了这个考试的优势,都在准备为子女规划一个香港身份,如果想让子女在高考上多个选择的话,就要提早开始申请准备,因为拿到香港永居还需要7年的时间。
如果您也想为子女规划一个香港身份,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申请资格,可以花30s时间来测试下,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打开进行资格测试
;spreadword=20220622-8
华侨生资格界定:考生本人(具有高中学历)及其父母中任意一方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并已在驻在国连续居留2年(截止报名结束日)。考生和父母中任意一方必须在2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也可参加报名。
华侨生联考优势:
1. 考题难度低 试卷的难度远远低于国内普通高考试卷。考题范围有70%是初中知识,30%是高中知识。
2. 录取分数低 考试录取线远低于国内普通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考300分可上一本,400分可上名校。
3. 语言有优势 对在国内受教育十余年的考生来说,以中文为主的试卷没有语言难度。
4. 竞争小、专业多 华侨生联考报考人数少,远未达到拟录取总人数。录取院校囊括诸多名校,且华侨生录取指标不占用普通高考录取指标。
5.退路有保证 即使考试分数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还可以选择作为预科生入校学习,一年后再正式进入学位课程学习。
这8类加分条件包括:省级优秀学生;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或省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
高中阶段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华侨生在报考时应出具以下材料:
(1)与其具有华侨身份父、母一方法律关系的证明文书(如考生父母均已离世,需出具考生父母华侨身份证明、死亡证明等相关法律材料)
; (2)由我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本人及其父母一方获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时间及2年内实际累计居留时间),或已取得住在国合法居留资格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已取得住在国合法居留资格的连续时间及5年以内实际累计居留时间)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若定居在尚未与我国建交国家,须出示同我国和其定居国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办理的居留权认证,和我国驻第三国的使(领)馆开具的认证书(中文版,须注明取得居留权的时间)。 华侨生联考的好处:
1、试卷简单,难度远远低于高考试卷;
2、科目减少:华侨联考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
3、录取分数线低,华侨生400分可上一本,300分可上二本,艺体考生200分就能上一本;
4、考生人数少,竞争不大。
5、退路有保证,不够分数可以考预科,只需比正常本科多读一年。
1.外国国籍、身体健康,拥有高中文凭。
2.学术成绩:成绩优异,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高中/大学成绩单(中英双语)国际标准考试成绩(比如,SAT、ACT、A-Level、AP、IB等)。
3.语言要求:中文水平达到HSK5级及以上,单科分数不低于60分;考到HSK4级也可申请,但是申请人必须在入学第一学年将考过HSK5级,否则将被退学。母语为中文,或可以证明高中授课语言为中文,可申请免考HSK。
4.英语成绩良好,母语不是英语的还要提交雅思、托福等成绩
华侨生的父母拥有海外永久居留,并在住在国2年内停留18个月,那么学生就符合报考要求。
如果华侨生的父母并没有取得海外永久居留,但是在住在国5年内停留超过30个月,华侨生也符合报考要求。
需要有优秀的学术成绩和研究能力、强烈的学术兴趣和追求、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个人经历和背景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华侨学生在申请时还需要具备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尊重,表现出对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发展的充满信心和热情。
此外,还需要通过对清华北大的工作、学术和科研实践的了解和深入思考,表现出对清华北大的高度认同和渴望,在申请材料中充分展示个人的科研成果和未来的学术计划,以赢得导师和学院的青睐和认可。
要申请清华北大需要以下条件:
1. 国籍:作为华侨,申请人需要具有中国国籍或者其他外籍的华人。
2. 教育背景:申请人需要本科学位,通常是在一个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获得的。
3. 学术成绩:申请人需要有卓越的学术成绩,包括高分数的GPA和优秀的考试成绩。
4. 语言能力:申请人需要具备流利的中文和英文口语和书写能力,因为所有的课程都是以中文授课。
5. 知名度:申请人需要有杰出的知名度和声誉,这可以通过在业内发表论文、获得奖项和参与社会活动来展现。
6. 推荐信:申请人需要提供至少两封推荐信,证明其能够适应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7. 兴趣爱好:申请人需要展现自己对学术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并且有一些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条件只是基本要求,实际上清华北大入学竞争非常激烈,申请人需要在各方面都具有卓越的表现才能有机会被录取。
三十多年,202位教授,有106在美国。是在炫耀什么吗?中科大少年班是美国掏钱办的?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他国服务。哦,科技没国界,真的如此吗?忘记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不择手段打压中国科技公司了吗?别为自己不爱国,别为自己自私自利找借口。当然,国家也应尽力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好条件。
中科大少年班教授全国第二,美国超半数以上
在2014年时,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少年班校友会联合完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从1978年创办,到2014年的36年间共培养了202位教授,其中有106人在美国任教职(担任终身教职序列或终身教职助理教授以上的学者),占比约为52%,还有18位少年班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约占8.9%。据统计,少年班培养教授的数量仅次于中国科学院系统,位居第二,可谓人才济济。
提问中用到了“跑到美国去了”,我觉得有些不妥。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权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让自己的智力成果成为人类的财富。其次,保持人才的合理有序的流动也有利于科技创兴。下面我也介绍两位自己非常敬佩的两位少年班的优秀校友。
科大少年班之回国创业先锋,百度老板娘马东敏
说到大家经常会用到的百度,大家一般都会他的创始人李彦宏。但是,李彦宏能够创办百度,在科技和商业上如此成功离不开他的贤内助马东敏。
马东敏15岁考取中科大少年班,19岁毕业后赴美留学,在当时被称为纽约留学生圈里的“公主”。1995年,还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的马东敏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上结识了李彦宏。恋爱三个月后,两人在新泽西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回国创业前,李彦宏还是硅谷的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生活惬意,别墅名车,种花种草,但马东敏力促丈夫回国创办百度搜索引擎。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李彦宏在庆功晚会上说到:
“百度精神里有一种勇气,而我的妻子马东敏博士,则是这勇气的来源。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冷静的提出最勇敢的建议。事实证明,她的那些充满东方智慧的建议,将我引上了正确的道路。”
虽然百度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无容置疑百度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科大少年班之17对哈佛博士生“天才”尹希
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2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001年大学毕业后,获得哈佛大学2万多美元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受聘哈佛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2015年,年仅31岁的尹希晋升为正教授。尹希是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曾获了“豪华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可谓人生一路开挂。
总之,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先天上肯定有一定的差异,少年班的出现,能够对优秀的孩子进行一些早慧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促成了他们智力的发挥和他们后期如此的优秀。但是如果操之过急,揠苗助长了,那就适得其反了。
敬请关注关注本人的头条号“科学多趣事”,和各位朋友们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趣事,谢谢大家!
中科大少年班始于1978年,当时招收的神童宁铂、谢彦波等让全国都轰动。2018年,科大少年班已经走过了40年,4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总计1620人,已毕业1327人,其中10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 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含硕士),90.9%获得硕士学位。这些少年班毕业的学生大都成了社会精英,不管是学界还是在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都做得风生水起。毕竟这些高智商的学生,在中科大的培养下得到了充分发展,有了一个很高的平台。
一、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在世界遍地开花。因为优秀而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又因为中科大的精心培养和中科大的平台,这些优秀人才大都继续深造读硕、读博,并且有相当比例的校友出国留学,从而成为高学历的人才。据统计,这些少年班校友在中国大陆的仅仅只有41%,而在美国的却占了51%,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些智力人才在流失。回答评论都跑偏了……
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立马在中国工作、或者中国读研究生,能不能引领中国科技先进水平?
美国佬培养的钱学森等人,是不是徒弟学会了、砸师傅的饭碗了?
美国佬为什么又给奖学金、又重点培养中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如果让他们全部回国,是不是缺心眼才干?既使交学费,美国名牌大学的学费顶用吗?不是校友捐赠、赞助,早破产了……
美国人招收中国留学生有两个主要目的:1、培养亲美的回国派,2、留下美国的移民高级人才!这么多年,回国的大都和美竞争、还蚕食美国产业!留美的私下卖点科技成果给中国!
看着吧,美国人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日子来了!都回国、美国佬会干亏本的买卖?
说说我自己的看法,现在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和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当土壤并不适合树木的成长,人家只有挪窝了
先说大环境,考入大学以前我们暂且不表,大学里面优秀人才一旦进入硕博阶段,行政上面的干预,各个层级的排坐次、论资排辈、缺乏公正的教育评判,别说是个书呆子,就算是政治人物都很难对付,何况一介书生,就算对付得过来,还有什么精力放在科研上,关系社会为害无穷、无端消耗资源、没本事的就靠外招、邪招,甚至中伤打压来谋取平衡甚至凌驾于人才之上,长期造成屁胡领导头脑,合理吗?。
第二,问问有几个导师是很开明的?当他在硕博时期就沦落为导师的牵线木偶、长工,现在他出人头地了,以前的损失怎么补偿?怎么加倍补偿?就轮到下一期的牵线木偶、长工了,长期以往,恶性循环。
第三,问问我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没有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对基础研究或者周期长的研究给予足够的耐心,有没有营造好学术氛围,有没有给予人才足够的待遇,有没有对经费的管理做到合理化,是吃喝玩乐的,拉关系的?还是用在了刀刃上?特别是名校,国家预拨的经费已经够多的了,年年增长,怎么花的?
第四、领导们为官一任总想多出成绩、快出成绩这是好事,能不能做长期打算,对长远布局。
如何做到风清气正,如何营造竞争环境,如何长短结合,如何打造政府、社会、院所、人际间的生态至关重要,所有人都有责任,包括你我。
香港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即DSE。
在内地院校方面,DSE考生能报读内地大多数重点大学,最热门的包括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清北复交等。而且,DSE是目前港籍同学唯一能考上清华大学的途径,因为清华不招联考港籍生。
拥有港籍身份的孩子,可参加DSE考试和港澳台华侨生联考这两类香港“本土”考试,除了简单,高升学率等好处之外,还有着极高的含金量。无论是世界名校,港八大,内地985/211,都对其有着非常高的认可度。
参加DSE,即“香港文凭考试”,俗称“香港高考”,是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主办的公开考试之一。
考生可以通过该考试,报读中国香港及海外的大学,并且DSE考试不单只针对港籍学生,内地学子同样可以参加,用DSE成绩考取心仪的海内外名校。
可以直接通过DSE考试升读内地大学,而无需参加竞争激烈的国内高考。可以就读香港本地大学,也可免试申请国内122所学校,包括北大、清华等名校。或者出国留学,目前有近300所海外高校承认香港DSE成绩。
如果不参加DSE考试也可以选择参加华侨生联考,对比国内高考考试难度低很多,低分即可入读内地名校。平均比内地普通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低150分-200分左右,400分就可以上985、211一本院校,二本300分,艺术类200分,且不占用高校的普通高考招生指标
选华侨生联考
华侨生联考:是中国教育部专门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单独设立的高考,不占用高校普通高考招生名额。DSE考试:全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香港的高考,也是一项国际考试。升学方向符合华侨生联考报考资格的港生可以通过该试申请内地超过300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而DSE考试可谓是“一考通全球”,该试成绩受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约300所国外院校认可,所以港生可以凭借DSE考试成绩申请香港的大学、内地132所高校以及海外的学校。可见,从升学方向来看,DSE考试的升学选择较华侨生联考更为多元
到此,以上对于华侨生清北高中毕业证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侨生清北高中毕业证图片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