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外有一些国家的硕士是一年,其中最典型的是英国。在英国,一般一年就能够拿到硕士学位是比较普遍的。目前这个硕士学位是得到国家认可的,应该是说从法律上来讲,是受到国内的承认的,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是否承认那就另当别论了。
正是由于英国这类国家的硕士为一年,所以也给了很多一些投机分子投机的机会。就以我们学校为例吧,我们学校目前是一本院校,按照学校的规定,学校每年进老师都必须是博士学位。但是大概在12年的时候,由于某个职工的子女从英国的所谓的世界名校硕士毕业,想进学校当老师,后来就通过人事处修改了教师招聘条件。从原来的只招收博士改为招收世界名牌大学的硕士,所谓世界名牌大学也就是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前200位的大学。于是在这样一种操作下面,我们学校在2012--2016年的时候进了大约20多个国外的硕士,所谓的名牌的硕士到学校当老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发现这些人水平还真是不咋地。当然也有个别的后来回国以后又接着考了博士。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一般般的,科研方面不咋地,教学方面除了英语稍微强一点,其他方面也不比国内强。应该说在科研方面比国内的博士要差很多。最近两年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批硕士的科研对于学校没有很大的促进,所以学校这两年也改变了招聘条件,取消的硕士应聘老师的资格,一律提升为博士。
所以总体上说,国外一年制的硕士在法律上在国内是承认的,但是在具体的每个学校,不一定都承认。
重要是要看什么学校,英国很多学校很多专业都只接收211/985本科毕业生,而且对在校平均成绩也有要求 ,雅思成绩要求也较高,这些去英国读研的学生,在国内考个211/985的研究生也没大问题,只是想出去感受一下不同,到底是英语授课,英语写作业,英语写论文,氛围学习方式也和在国内完全不同,人生就是体验,多一种体验有什么不好?
谢谢邀请。这两天由于比较忙,接到邀请后没能及时回答,请谅解。
关于硕士的学制,我国一般是学术型硕士为三年制,而专业型硕士为两年制。
不过,由于这几年专硕有向学硕靠拢的明显趋势,使得很多学校的部分专硕也开始实行三年制。比如,2010-2014年期间开设金融硕士(MF)、资产评估硕士(MV)等专硕的学校,大多实行的是两年制,如北清复交及两财一贸、西南财经大学等重点财经院校都是如此,而在2014年之后开始招收这类专硕的学校,则大多实行的是三年制,如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类似学校。
国外大学的学制则与我国有所差异。比如,美国的硕士,除了极少数是一年制之外,两年制居多,也有少数三年制的,具体情况,因学校及专业情况而定。真正比较普遍实施一年制硕士的,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地区。
(牛津大学校园)
其实,英国的硕士,虽然学制是一年制,但不同类型,实际花费的求学时间依然是有差异的。其硕士包括学术型和授课型,学术型一般需要15-18个月才能完成学业,因为需要毕业论文答辩,而授课型则无需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12-14个月就能完成。
不必讳言,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地区的一年制的硕士,因为学制确实相对较短,入学门槛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大学——比如美国大学——较低,使得它的认可度确实不太高。
英国的高水平大学很多,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G5,更是全球顶尖大学,虽然享誉全球,在全球的学术地位很高,但其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高。如果是做一个比较的话,在G5完成一年制硕士回国的海龟,其在国内就业市场认可度,大致相当于国内的华东五校。比如说,我有个朋友本科就读于浙大,本科毕业后,去了G5中的帝国理工学院求学,完成一年制硕士后,回国就业,在求职的过程中感觉也没有比浙大的全日制硕士更有竞争力,并没有因为帝国理工学院在全球大学的崇高地位而感觉到就业优势。其实,类似这样的例子甚多,可以大致说明问题。
而英国除开第一梯队的G5的其他第二梯队的高水平精英大学,比如曼切斯特大学、巴斯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这类大致全英10名左右的大学,其一年制硕士回国就业的认可度,大致来说,相当于国内普通985高校或者211大学的全日制硕士。比如,我一个本科同学(财经211大学)去了巴斯大学,完成一年制硕士后,回国就业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总部,其同事中不少来自于国内的普通985或者财经211大学。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都可以说明认可度存在这样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
(帝国理工学院校园)
而英国第三梯队的大学,其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子在国内的本科背景如何。如果本科背景不错,比如是内地211之类的大学,则回国就业也不错,如果本科背景较差,则认可度往往不会太好。但是,有了这种留学经历,依然是有价值的,并非毫无用处。
总体来说,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地区的一年制硕士,回国就业的话,认可度不能与它们大学本身在全球的地位相匹配,但依然是一个靠谱的硕士项目,只要是在我国教育部认可的正规大学就读,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国内承认的。至于具体认可度的高低,不但取决于目标大学在英国的地位,也往往取决于学子在国内的本科背景情况。以国内985/211的本科背景,前往英国的高水平大学,特别是G5这样的顶尖大学,回国的认可还是很高的;如果是普通本科背景前往英国的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大学读完一年制硕士,则认可度确实不太高。
所以,前往英国留学读硕士,对于工薪家庭而言,还是需要适度谨慎,毕竟一年多下来,是需要花费至少二三十万元的。
我是博雅燕园,敬请关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感谢邀请。直接回答该提问可以很简单:只要国外大学毕业后在教育部能认证的,都是承认的;如果从真实权威性看,正规的学历无所谓不靠谱。
不过该提问里的“靠谱”更多代表其“价值”,国外一年制硕士是否能有助于你的将来就业。首先硕士按培养模式可分为两种,授课型(coursework)和研究型(research)。前者更偏重于理论实践结合、高度浓缩、短平快;后者偏理论学术,需要有研究论文答辩毕业,是博士学位的初级版本,相对前者难度更大。一年制基本属于授课型,起源于英国,目前在英联邦国家,如澳洲、新西兰、香港都有。
而对于它的实用性,一定程度取决于你以前毕业院校和将来就业方向。比如你想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工业界(企业),那我觉得用人单位也会看你的本科背景(你的高考水平更决定你的学术智慧),一年制硕士难免会让人觉得fancy(花哨),自然含金量不高,当然如果你的硕士毕业于顶级名校、优秀毕业生或者单位领导有个人喜好就另说;如果你将来想进入学术界(研究所或高校)从事科研,希望继续读博,那这个硕士就是一个跳板,我觉得很值,因为本科直接申博很难(虽国内有硕博连读),特别是文科生直接申海外博士可能性很低。所以主要看你“一年制硕士”毕业后的路径。
附个细节:海归如果回京要解决落户,需要连续在国外待够365天。我一个朋友英国读硕就是一年,结果早了点回来,而错失了落户也是很可惜的。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我身边就有几个国外一年制硕士的同事,有香港中文大学,有英国大学,还有在美国大学读的。
国内硕士多是两年制、两年半制和三年制,尤其是现在两年制的越来越多,我们学校的硕士已经全部改成两年制。两年制能节省一年的时间,可以提前毕业,毕竟硕士阶段可学的知识相比本科要少很多,大部分时间是给导师做科研。
为了更快拿到硕士学位,现在不少人开始去国外读一年制硕士,香港、英国和美国居多。而我身边的人更多去的是英国,感受西方文化,也能增加海外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能一年拿到硕士学位。
但海外高校众多,同样是一年制,但读什么学校非常关键,如果是世界百强或其他知名高校,就算一年制也同样在国内被认可,如果是读的非常普通的高校,甚至还不如国内读个985或211大学,反而更被认可。
据我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学费比普通的专业要高不少,录取分数线要比普通的专业分数线低一些。学生获得合作办学中方学校的学历文凭相对容易些,但是想同时获得外方学校的文凭并不容易,一般能有一半的同学获得外方学校的文凭就不错了。
应该是凸显哈工大(深圳)的战略意义和特殊地位。
哈工大(深圳)和哈工大(威海)虽都具备独立招生资格,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又各有不同。
这与哈工大二校区不同,二校区总招多少人,每个专业招多人,都需本部规划,这些人怎么教,怎么管,与本部无异。
那么,既然哈工大深圳独立性这么高,又为什么不自己起个名,而要挂哈工大名?
是哈工大在哈尔滨发展得不好,才在深圳建校吗?
奇怪的是,这种观点很有市场,很多所谓高考报考专家、教育专家也这么说。我每看到这样的言论,都觉得可笑又悲哀。因为,说这样话的人,只顾自己臆断,只顾腹黑哈工大,却未曾想过哈工大的使命,不懂哈工大的精神,不知道哈工大人奉献了多少。
哈工大在深圳建校,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战略,是国家为培养更多人才,是为深圳高等教育的“大输血”。
因为,深圳如果自己想从0建一所985(现称双一流类)大学,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好建,或者能建,深圳早建了,之所以不建,就是因为现有水平和历史积淀相差太远。深圳原有的高校高水平的不少,南科大曾经的壮志豪情还在耳畔,但哪一个能一跃成为985?哪一所能瞬间聘那么多院士?
但让一个985抽调人力、物力,又带着科研项目直接过去,就显得容易很多。
于是,就有了哈工大(深圳)。
哈工大在深圳建校,是哈工大人奉献史,这对深圳科技服务的支撑,对中国特别是深圳的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实践,对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都具备重要意义。
这必将是中国教育史浓墨重彩一笔,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个名字: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是辅导员范儿,感谢关注。
这不需要过度解读,在毕业证上标明各校区位置,是古今中外各所大学的通用做法;体现了大学对历史传统和各校区所在地的尊重,更体现了高校严谨求实的态度,也是对毕业生负责任的表现。哈工大是我国最王牌的工科大学之一,从名字看就知道其位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如果哈工大深圳毕业证不注明“深圳”二字,相信看到毕业生学历的人,基本会不自觉地问问涉及地域的问题,诸如:你在哈尔滨呆过,感觉如何啊?哈工大的校园怎么样啊?如果碰到校友,更会问到很具体的问题,如某食堂教学楼,某位老师现在还在那里么?如果不写清楚,造成误会岂不是很尴尬。
此外通常情况下,本部的师资和教育质量一般都会超过分校区,包括口碑声誉也是校本部打下的。哈工大(深圳)最近几年发展特别快,特别是考分甚至超过了本部,但是毋庸置疑,水平和底蕴肯定还是和本部差距很大的。所以,为了顾全校本部学生的“荣誉感”和对母校的“归属感”, 国内外大学都特别注意学校传统和历史,并设法在校徽,学历上有所体现。就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徽上就有唐山交大的字样。这其实是对先辈的一种尊敬,也是维系校友荣誉感的纽带。因此,不光是哈工大,任何中国大学都会注明分校区的位置。
到此,以上对于国外大学为什么晚发毕业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大学为什么晚发毕业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